李健達
(河南大學 體育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殘疾人是指身體或者心理喪失了某種組織功能的人。殘疾人包括:聽力殘疾、精神殘疾、身體殘疾、語言殘疾、智力障礙、視覺殘疾、多重殘疾和其他殘疾[1]。由于其自身的條件所限,殘疾人在參加體育運動的時候需要克服身體狀況和心理狀況的雙重壓力,殘疾人體育是指殘疾人為參與者,以增強身體素質(zhì)、恢復體質(zhì)等為目的的體育活動,通過系統(tǒng)和科學化的適當體育鍛煉不僅可以有效預防殘疾人身體的各項機能的退化與惡化,增強自身的身體健康水平,并且可以緩解其各方面的壓力。但現(xiàn)今,社會上仍存在對殘疾人的偏見和歧視,該群體的體育公共服務體系不盡完善[2]。
殘疾人坐式排球是專門為下肢殘疾的殘疾人設(shè)計的一種坐在地面進行比賽的排球運動項目,并被殘奧會設(shè)立為正式比賽項目。
1.1.1 殘疾人坐式排球的起源及國際發(fā)展
坐式排球最早起源于1956年的荷蘭,當時荷蘭部隊的傷員協(xié)會為組織傷殘軍人進行康復性體育活動,將拳球運動與排球運動相結(jié)合,發(fā)明了現(xiàn)今殘疾人坐式排球的雛形。1975年荷蘭組織了第一次殘疾人坐式排球比賽,基于排球的比賽規(guī)則,制定了適應坐式排球的規(guī)則,如縮小排球場的場地、降低球網(wǎng)的高度和明確了上場參賽的人數(shù)等,并在之后的不斷摸索中,逐漸改進與完善相關(guān)細則。1980年,第六屆殘奧會在荷蘭的阿納姆市舉辦,男子殘疾人坐式排球第一次成為殘奧會項目,東道主荷蘭隊摘奪該項目的首金。2004年在希臘雅典舉辦的第十二屆殘奧會上,女子殘疾人坐式排球也正式成為了殘奧會的比賽項目,在此次比賽中,中國女子殘疾人坐式排球隊伍以七戰(zhàn)全勝的傲人成績奪得殘奧會女子殘疾人坐式排球的第一枚金牌。
由于歐洲地區(qū)是最早開展殘疾人坐式排球運動項目的地區(qū),長期交流和合理的賽制使得歐洲的殘疾人坐式排球隊伍有著更全面的技術(shù)水平。而相較而言,中國以至整個亞洲的殘疾人坐式排球運動起步較晚,整體水平有待增強,不過在近幾年的大力發(fā)展和推廣中,我國殘疾人坐式排球發(fā)展勢頭好,取得了一些較好的成績。
1.1.2 殘疾人坐式排球在中國的發(fā)展及近幾年賽事
在1994年,亞洲殘疾人體育聯(lián)合會把坐式排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在北京舉辦的第六屆遠東及南太平洋地區(qū)殘疾人運動會[3]。上海隊代表中國第一次參加正式的國際級別的殘疾人坐式排球比賽,在此次比賽中我國女子獲得了冠軍。男子獲得了亞軍,但隨后幾年,中國在該項目上的發(fā)展較為緩慢,1999年在泰國舉辦的第七屆遠東及南太平洋地區(qū)殘疾人運動會上,上海男排僅獲得了第五名。
1.2.1 殘疾人坐式排球的康復的價值
殘疾狀態(tài)給該群體的日常生活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經(jīng)常性的體育鍛煉是恢復殘疾人健康的基礎(chǔ),并且經(jīng)常鍛煉的殘疾人能通過整體身體素質(zhì)的提高以最大程度的彌補殘肢所帶來的困難,但部分人由于心理原因,選擇減少或者停止體育鍛煉,久而久之則會使其器官與各種身體機能、系統(tǒng)功能下降,造成惡性循環(huán)。因此,殘疾人坐式排球是一種不僅能有效的幫助殘疾人培養(yǎng)興趣愛好,還能夠通過功能性訓練助其恢復機體狀態(tài)的一項體育運動。
表1 坐式排球在我國部分賽事
1.2.2 殘疾人坐式排球促進心理健康發(fā)展
在當今社會,殘疾人處于弱者地位,在找工作或者學習生活中往往會遭到不公平的情況,漸漸地自卑感和焦慮感易產(chǎn)生,這樣就使得一些殘疾人不愿意面對生活,逃避現(xiàn)實,對生活抱有消極的生活態(tài)度,不愿意走出家門面向社會,慢慢與社會脫節(jié)。而殘疾人坐式排球訓練是由12個甚至更多的參與者來進行訓練與比賽的集體項目,這也就要求隊員們之間的相互交流配合,使得殘疾人在訓練時可以結(jié)識更多的朋友,有利于殘疾人身體和心理健康的良好發(fā)展。
由于國內(nèi)殘疾人運動會4年舉辦一次,而全國性質(zhì)的錦標賽一年一次,比賽舉辦不頻繁,所以隊伍平時訓練量相對較少,而需要比賽時會集中起來進行大強度訓練,缺乏系統(tǒng)長期的訓練,由于比賽周期過長,也使得一些殘疾人運動員失去了對比賽的興趣。而參加訓練的一些隊員也都有自己的工作,在工作期間無法參加集體訓練,這就很難保證比賽訓練效果。由于訓練時間沒有保證、訓練時間短、訓練周期少、訓練缺乏系統(tǒng)和規(guī)范的原因,所以在比賽中很難取得好成績。
而訓練場地的條件對于殘疾人來說也十分重要。在歐美一些城市會有專門供殘疾人使用的專門訓練場地,還會有培訓過的專門負責管理場地和器材的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這使得國外的殘疾人在訓練時不用交取任何費用便可訓練。而在國內(nèi)除了及個別城市有專門的固定訓練場地以外,大部分的省市代表隊訓練都需要租場地或者借場地用,經(jīng)常會因為一些突發(fā)情況使得訓練隊員沒有場地可用,有些隊伍在比賽前的一兩個月集合開始訓練,這就使得一些訓練場地在不停的變化,使得一些隊員可能遲到或者錯過訓練。還有些場地由于是租或者借的場地,場地的材質(zhì)和地面的受損都會影響隊員們的訓練。訓練的場地問題會影響很多隊伍的訓練情況,也會大大減少隊員們的訓練時間。不能正常的訓練使得大部分訓練隊無法穩(wěn)定的發(fā)揮所訓練的效果。所以固定的場地和場地保養(yǎng)是保證運動員們正常訓練的重要因素。
相關(guān)實驗表明:我國殘疾人坐式排球教練員平均年齡為44歲,從事排球教練的平均時間為14年,但從事殘疾人排球教練的工作時間較短,平均為4年[4]。從調(diào)查中可以了解到還有部分的省市的殘疾人坐式排球隊都沒有專門負責從事訓練殘疾人坐式排球的教練,無論是比賽還是訓練,都必須向其他單位借用教練。這些借來的教練員,通常也只是排球教練、體育教師或排球愛好者。而這些請來的教練員大都沒有通過殘疾人坐式排球的培訓,大部分人都會以健全人的排球訓練來訓練隊伍,這也就導致請過來的教練對殘疾人坐式排球的相符合的技術(shù)和戰(zhàn)術(shù)針對性不強、分析隊伍不夠透徹、訓練容易走彎路。并且借來的年輕的教練員由于工作和生活等原因沒法有規(guī)律性的參加訓練,有些教練員工作也不固定,這會使教練員沒法長時間和運動員在一起,就無法全面了解隊員們的基本狀況,無法提出針對各隊專門的訓練方法。一些隊伍借過來的教練員大都會是一些上了年紀或者已經(jīng)臨近退休的老教練員。坐式排球運動屬于一種比賽較為激烈的隔網(wǎng)型競技體育運動,訓練的對象又都是殘疾人,所以在訓練中更要求教練員付出更多的精力和體力。然而年紀較大的老教練員,他們在訓練時可能會由于身體原因,從而忽略一些訓練??偠灾鱾€隊伍教練員的情況各不相同,這也是影響我國殘疾人坐式排球事業(yè)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我國大部分殘疾人的生活條件普遍較差,大多數(shù)殘疾人家庭比較困難,有的男性更是成為家里面的頂梁柱,需要他們把大部分的精力時間投入到維持生計、養(yǎng)家糊口上[5],對青年運動員來說也不例外[3]。所以,這些參加殘疾人坐式排球的運動員可能會在訓練與工作、生活之間做選擇上產(chǎn)生矛盾,花更多時間來參加訓練必定會影響工作的收入,如果花更多時間工作掙錢,那必定會影響訓練。
由于國內(nèi)賽事舉辦周期較長,比賽的機會相對較少,導致了比賽前的訓練相對分散,導致殘疾人坐式排球成績的下滑。并且坐式排球比賽大都為成年比賽,青少年比賽基本沒有,不利于發(fā)掘優(yōu)秀的青少年坐式排球隊員人才,這也是不利于坐式排球發(fā)展的一個因素。教練員年齡偏大,沒有專職從事殘疾人坐式排球的教練,部分教練員是健全人排球教練兼職,阻礙了教練針對運動員做系統(tǒng)性的訓練。由于運動員個人的身體狀況、家庭情況、經(jīng)濟情況、訓練場地等因素的限制,阻礙了運動員訓練的時間和訓練周期,這更加影響了我國殘疾人坐式排球運動員的發(fā)展。殘疾人坐式排球運動對殘疾人有很高的康復價值和對殘疾人增加自信心的價值,可以使殘疾人更好地融入健全人的社會。
建議國家相關(guān)部門出資修建免費提供殘疾人訓練或者比賽的專用場地,或者學校向社會上的殘疾人無償提供其可以訓練和比賽的場地,妥善解決運動員訓練的后顧之憂。加強殘疾人運動員們的訓練和管理。培養(yǎng)專職殘疾人坐式排球教練,定期開展坐式排球教練員的培訓、研討會等,建設(shè)高水平的教練隊伍。增加青少年的比賽,有利于挖掘青少年人才,為殘疾人坐式排球增加儲備人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