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家彩
要辦好一所學校,應該從四個方面統(tǒng)籌規(guī)劃,協(xié)調發(fā)展。
1 學校品牌戰(zhàn)略的選擇
學校品牌不僅僅是一個牌子,而是凝聚了一所學校的教育理念,管理方式和價值觀。學校品牌也決定了家長對這所學校的印象和選擇的態(tài)度。
我們說對家長而言選擇學校的風險是特別大的,學生和家長無法知道也無力決定學校教什么,如何教,教的如何。因此,家長、學生在選擇學校時,一般都會為降低風險而選擇品牌學校,他們更相信品牌學校能真正滿足他們的需求,更讓他們放心。在家長看來,錯誤的教育選擇所付出的不僅僅是金錢,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前途、幸福甚至是家庭的和睦與安寧。家長的一次選擇極有可能決定孩子一生的人生道路,而且絕對沒有二次選擇的機會和可能。
經過深入的思考和充分的論證,我們確立了潛山路學校辦學的戰(zhàn)略愿景,把建設一個有特色的、有品位的、充滿文化氣息和人文情懷的、能夠真正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和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的學校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
2 以人為本的學校文化構建
一個學校要長治久安,要在激烈的競爭中謀一席之地,求生存、求發(fā)展,起核心作用的是學校文化的構建和影響,學校文化是學校成員共同堅持的信念和價值觀,甚至是學校成員的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
學校文化有四個方面的內涵,這就是校園物質文化、制度文化、校園行為文化、精神文化。
2.1 校園物質文化建設
我們必須要對學校建筑設施進行整體性規(guī)劃設計,創(chuàng)設各種文化設施,開辟校園文化長廊,使學校的每個墻壁、每塊綠地、每個角落都會“說話”,使學生隨時隨地受到感化和教育,體現出校園“處處皆教育”的深刻內涵。
2.2學校制度文化建設
制度的制定是一個很矛盾也很痛苦的過程,一方面;學校的辦學目標的實現要通過制度來規(guī)范教職工的行為,另一方面,中國人的人性弱點又從骨子里對制度有抵觸,中國人有很多優(yōu)點,但也存在自私、貪婪、冷漠、拖拉、散漫、懶惰的習性,尤其是在中國目前的社會轉型期,新的適應市場經濟環(huán)境的道德規(guī)范尚未建立,傳統(tǒng)的道德秩序又蕩然無存,世風日下,道德滑坡,這一切都不可避免地對教師群體的思想產生影響。制度設計必須符合人性,對人性的優(yōu)點加以引導,對人性缺點加以遏制。
我們潛山路學校管理制度的設計原則是,既要從學校的整體利益出發(fā),同時也要關注教職工的個人欲望,在個人追求自我實現的同時,達成學校的奮斗目標。
多年的實踐使我們認識到如果過分重視制度甚至是依賴制度就會給學校帶來隱性的、長遠的危害,因為嚴密的制度會捆住人們的手腳,限制教師能力的發(fā)揮,不利于教師內在動力的養(yǎng)成,同時中國人從骨子里反感被人管,我們經常聽到:“你憑什么管我?”、“誰讓你管?你管誰???”、“就憑他那個德行,還想來管我?”,人不想被人管,怎么辦?不要緊,我們說管理中除了一個“管”還有一個“理”,“理”就是看得起,是尊重,是信任,是溝通,是好商量。中國人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好面子,只要你看得起他,尊重他,信任他,他就會拼命地去做,我想“士為知己者死”可能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管理必須適當,在實踐中,我們潛山路學校的做法是寓人治于法治,因為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在制度許可的范圍內,衡情論理,加以適當的調整,合理解決在日常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所謂管理,無外是管事理人,是修己安人的歷程,所以我們要要充分尊重人的尊嚴,以人為本,依理應變,進行有效的溝通。這實際上就是中國傳統(tǒng)管理思想在現代學校中的有機應用。
2.3學校行為文化建設
在行為文化方面我們主要從教師的工作規(guī)范、工作流程,學生的一日常規(guī),學校禮儀等諸方面來積極探索行為文化的構建。
這兩年我們花了很大力氣對教師的行為習慣進行培養(yǎng),我們制定了《潛山路學校教學規(guī)程》、《教師禮儀規(guī)范》、《教學事故處理辦法》,其目的就是培養(yǎng)教師良好的行為習慣。因為教師畢業(yè)于不同的學校,來自于不同的工作單位,難免會留下原來學習或工作環(huán)境所打上的烙印,所以個人風格千差萬別。工作態(tài)度、教學風格、與集體與他人的相融性、工作的嚴謹度、規(guī)范度、責任心、大局意識等方面也有著很大的差異。因此,我們要求每位教師要對自己有個深刻的剖析和反思,找出自己的差距,明確自己的定位,合理制定專業(yè)成長規(guī)劃,盡快融入潛山路學校大的氛圍之中。
同時潛山路學校雖然是一個歷史老校,仍需要社會對她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和了解,學校對外宣傳有多種途徑,但是,我們認為對學校宣傳最重要的途徑就是學生和家長。我們要求老師要上好每一節(jié)課,輔導好每一位學生,接待好每一位家長,由對我們的工作產生信任的家長替我們去宣傳,口口相授,才能產生極佳的效果,每位老師的言行舉止,氣質風度都代表了潛山路學校的形象,因此,我們要求每位老師都要不斷豐富自己、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yǎng)和人格魅力,都要成為寧溪學校的形象代言人,要讓每一位接觸過潛山路學校教師的人都能對寧溪學校產生良好的印象,同時要把宣傳學校內化成一種自覺的意識、一種欲望,一種自豪,一種幸福。努力培養(yǎng)對學校的感情、培養(yǎng)對學校的歸屬感、培養(yǎng)對學校的忠誠度。
2.4學校精神文化構建
精神文化表現為師生共同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因此價值觀是學校文化的核心,也是辦學得以成功的精髓。
我們說教師是學校管理中最為重要、最為活躍的因素,教師工作積極性的調動,從根本上說取決于教師心理上的內驅力、取決于教師對學校辦學目標的認同、取決于教師愿意為實現辦學目標奉獻力量的深厚感情,多年來,我們可以說是殫精竭慮、負重前行,通過在實踐中一點一滴的經營與積累,通過目標導向作用來引導教師的工作興趣,不斷激發(fā)教師創(chuàng)造性工作的動機。使學校戰(zhàn)略目標真正深入人心,并與教職工的個人價值觀融為一體,使制度執(zhí)行的過程成為凝聚人心的過程,把學校的辦學理念、目標、宗旨逐漸內化成教職工的自覺行為,從而真正形成“為每個孩子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的學校共同價值理念。
3高績效的團隊建設
團隊建設的重要性我不想多說,我們知道當今的時代是一個團隊至上的時代,所有事業(yè)都將是團隊事業(yè),依靠個人的力量已經很難取得什么成就了。
在我們這個集體主義文化的國家里,雖然每個人從童年開始就被灌輸團隊合作的觀念。但是,在實踐中我們經常發(fā)現理想中的團隊并不存在,或根本沒有團隊,有的只在一起工作的人,我們知道中國人打小球能贏,打大球難贏。為什么呢?小球常常是單打獨斗,大球需講究整體配合。這也反映出,在打造團隊、追求整體優(yōu)勢方面,我國團隊建設的困難不能低估。究其根源一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還有的一些不利于團隊建設的方面,比如,長期的小農經濟模式的影響,使我們更習慣于單兵作戰(zhàn)。二是現行教育管理體制對團隊建設仍有一定程度的制約,比如,績效管理的異化,使教師更喜歡保守自己的經驗。 但是中國傳統(tǒng)的儒家文化是團隊精神的文化淵源,比如傳統(tǒng)文化中的“和為貴”思想、“仁者愛人”思想,在這一角度講,中國有發(fā)展培養(yǎng)團隊精神的優(yōu)勢,
我們潛山路學校近年來,一直在打造一支高績效的合作團隊上很下功夫,努力使教職工隊伍成為具有團隊精神、富有效率的組織。
1、加強教師工作的有效控制。
2、加強團隊的組織學習能力。
3、加強團隊成員間的溝通,我們采用多種方式(專題講座、拓展訓練、優(yōu)秀團隊評選等)努力營造溝通氛圍,使教師學會合作、學會感恩、學會欣賞別人、學會寬容,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4立足自身的特色發(fā)展
特色是學校的亮點,也是學校發(fā)展的導向和綜合辦學水平的標尺。特色發(fā)展的目的無非是在加強基礎的同時注重能力、特長、綜合素質的發(fā)展,努力為學生打好終身發(fā)展的基礎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學習習慣,讓學生終身受益。
我們經常和老師們說,搞教育不能鼠目寸光,不能老是盯著學生的成績單,不僅要對學生的中考負責,更對學生一輩子負責,要讓每一名孩子快樂地學習,讓寧溪學校成為孩子們一生中生活最幸福的地方,為每一個孩子的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 只有當我們的學生在今后人生路程中,深刻地感受到潛山路學校給了他難以忘懷的甚至是刻骨銘心的人生最基本的素質時,我們才真正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潛山路學校才能真正具有最長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