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超
(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醫(yī)院 山東 濟南 250031)
結合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分析,高血壓患者長期血壓控制不良,血壓波動頻繁且波動幅度較大的情況下可引起較多并發(fā)癥。高血壓腦出血是高血壓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也是造成高血壓患者致殘、致死的一個主要原因[1]。通過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及時診斷有助于更早實施治療,改善患者致殘風險,影像學方法是高血壓腦出血常用的診斷方法之一,本研究結合我院2019 年1-12 月收治的40 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對其應用CT 檢查診斷資料分析如下。
以我院2019 年1—12 月收治的40 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男22 例、女18 例,年齡:46 ~78 歲、平均(62.59±4.93)歲,高血壓病程:5 ~12 年、平均病程(9.63±1.54)年,患者以意識突然喪失、肢體偏癱、頭暈、頭痛以及嘔吐等表現(xiàn)入院治療,患者同意實施CT檢查,且有完整的檢查與后續(xù)手術跟訪資料。
利用德國西門子SOMATOM Sensation64 排螺旋CT 掃描儀完成高血壓腦出血的診斷,其中電壓120kV,電流200mA,矩陣512×512,層厚與層間距均為5mm,CT 檢查基線為聽眥線,常規(guī)CT 對患者顱腦與出血病灶位置進行掃查,視情況可對個別患者進行重復檢查,常規(guī)CT 檢查完成后,部分患者可通過注射增強對比劑予以動態(tài)增強掃描,包括動脈期、靜脈期與延遲期,根據(jù)檢查中看到的影像資料完成分析,按照檢查結果及時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
觀察指標:(1)CT 檢查與手術診斷結果符合情況;(2)CT 影像學資料;(3)患側與健側CT 值;(4)預后分析。
CT 檢查與手術診斷符合率為97.50%,漏診率為2.50%,數(shù)據(jù)見表1。
方法 丘腦 基底核 腦葉 小腦 腦干 合計手術診斷8(20.00) 12(30.00)10(25.00)9(22.50) 1(2.50) 40(100.00)CT 檢查 8(20.00) 11(27.50)10(25.00)9(22.50) 1(2.50) 39(97.50)χ2 / / / / / 1.013 P / / / / / 0.314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通過使用CT 檢查,可見類圓形病灶表現(xiàn)13 例,占到32.50%;腎形病灶形態(tài)有17 例,占到42.50%;病灶不規(guī)則形的有9 例,占到22.50%。
健側CT 值:30 ~40HU、平均(35.28±2.65)HU;患側CT 值:48 ~90HU、平均(66.39±4.52)HU,患側CT 值大于健側CT 值,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7.552,P=0.000)。
出血量≥50ml 患者死亡率大于出血量<50ml 患者,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出血量 例數(shù) 生存 死亡<50ml 22 20(90.90) 2(9.91)≥50ml 18 11(61.11) 7(38.89)χ2 / / 5.041 P//0.025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預后影響因素較多,結合臨床文獻報道,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手術時機會對術后再出血產(chǎn)生影響,早期手術可提高患者預后,減少患者術后再出血風險[2]。盡早對高血壓腦出血開展手術可改善預后,手術之前對患者明確診斷是進行有效治療的前提。
結合本次研究結果,通過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使用CT檢查診斷,其對病灶所處部位診斷準確率達到97.50%,表明CT 檢查方法能夠知曉出血部位,為手術方案選擇與確定提供參考;患側與健側對應CT 值也有差異,這也可以可作為腦出血CT 診斷的依據(jù),分析是因為患側出血,引起血腫區(qū)域吸收血液,影響血紅蛋白分布,增加了CT值[3]。CT檢查中可見病灶區(qū)域存在不同形態(tài)表現(xiàn),涉及到類圓形、腎形與不規(guī)則形;從預后角度分析,出血量較大患者其死亡風險越大,通過顱腦CT 對出血量的估計可作為預測患者預后的依據(jù)。
劉正義等[4]分析了高血壓性腦出血的CT 診斷及臨床價值,研究指出CT 檢查能夠可直接觀察到患者顱腦內(nèi)血腫的體積、所處位置、病灶范圍等,這些對高血壓腦出血的及時診斷具有重要價值,有利于患者盡早開展手術治療,及時清除血腫,保證預后,該學者研究結論同本文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CT 檢查可明確高血壓腦出血病灶部位,評估出血量以及預測患者預后,還能夠為患者治療方案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