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慧晶
摘 要:通過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過渡語設計進行探究,優(yōu)化閱讀課堂的教學方法,使課堂內容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以期給學生更好的閱讀體驗。
關鍵詞:閱讀教學;過渡語;設計及運用
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過渡語運用的意義
(一)引領學生探索文章深層含義
《學記》中說:“君子之教,喻也?!庇?,指教師對學生的啟發(fā)和引導。在閱讀中,學生往往停留在文章的表層義,很少對文章有深入理解,教師適時在過程中進行串聯(lián)和提問,用引導的方式帶領學生進行更深層的探究,拓展學生理解的廣度和深度。
(二)幫助學生串聯(lián)文章內容
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串聯(lián),就如用珍珠穿項鏈。每個閱讀環(huán)節(jié)好比珍珠,教師的引導如絲線,如果缺少了教師的過渡,學生的情感就難以進入文章,教學環(huán)節(jié)就會變得零碎松散,沒有情感的共鳴,就喪失了閱讀的意義。
(三)為學生解答閱讀的困惑
《師說》強調:“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睂W生在閱讀中,對文字、語段、文章的理解難免有困惑,老師應該主動為學生點撥、引導。在教學中適時加入過渡語,以引導的方式為學生解惑,這是過渡語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意義之一。
所以,在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通過教師的引導串聯(lián)文章內容,解答學生困惑,這就是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過渡語運用的意義所在。
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過渡語設計及運用
(一)以舊拓新,銜接式過渡
以舊拓新是教學過渡最普遍的方法之一。在文言文閱讀中,以舊拓新尤為重要。在引入新的文言篇目時,教師用相關文章背景、情感和思想對另一篇相近或同類的文章加以解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孟子》選段《齊桓晉文之事》時,教師可將其與《論語》歸類引入:“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論語》選段《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這篇文章,通過學習,我們對孔子的背景、生平和他的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文章的作者與孔子并稱‘孔孟,請各位在閱讀中尋找兩篇文章思想的共通之處?!睂W生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對舊知識加以復習,既可溫故,又可知新。這種以舊拓新的過渡語,有利于學生對以往的知識加以串聯(lián),從而自主深入、全面地閱讀,用已學知識對文章加以解讀,以讀溫故,以讀知新。
(二)設置疑問,引導式過渡
在進行小說閱讀教學時,教師應緊抓作品的構思布局,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充分解讀?!蹲8!肥且黄蟹饨ǘY教的寓意深刻的小說,學生在初讀時,往往難以體會文章深義,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如談及敘述視角,教師可發(fā)問:“文章以‘我的視角來記述,那么‘我和那些欺辱祥林嫂的人有沒有區(qū)別呢?”通過疑問式的引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在閱讀的同時去分析體會作者如此寫作的深意,從而對文章有更深層次的理解。通過利用疑問式的過渡語在學生閱讀時進行引導式的過渡,理清小說的結構層次,讓學生與文本平等對話,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三)理清脈絡,串聯(lián)式過渡
在散文寫作中,作者大多寓情于景、托物言志,以描寫的對象抒發(fā)內心情感,所以理清文章的情感脈絡是閱讀散文的關鍵。在進行散文閱讀教學時,應帶領學生梳理文章情感脈絡,理清文章結構。如閱讀《荷塘月色》時,教師這樣過渡:“作者開篇寫為排解心中郁悶,獨自去月下的荷塘,描寫了一幅搖曳生姿的荷塘月色圖,而后作者又描寫了荷塘四面的遠山、柳樹等,想一想,作者的情感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通過對文章情感脈絡進行梳理,讓學生快速理清文章層次,從而解讀散文的情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學生把握文章主要的情感脈絡,對文章有較為恰當的解讀。
(四)抒發(fā)情感,共鳴式過渡
詩歌的情感是復雜多變的,其主旨思想和情感變化息息相關。在詩歌閱讀中,引入飽含情感的過渡語,可以讓學生帶著情感去體會詩歌。如《琵琶行》閱讀伊始,教師這樣引入:“詩人與友共飲,本該是樂事,但詩人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情景?”學生通過閱讀將詩人“舉酒欲飲無管弦”的落寞之情表達后,過渡銜接到“忽聞水上琵琶聲”,我們一下子就可以感受到詩人忽然聽到弦樂的驚喜之情。在讀到“今夜聞君琵琶語”時,情感又為之變化。教師可繼而過渡:“琵琶女停止奏樂,整理儀容,傷心之事娓娓道來,從‘五陵年少爭纏頭的頭牌,變?yōu)楠毷乜沾纳倘藡D。琵琶女昔盛今衰的身世與詩人貶官謫降的遭遇何其相似!”教師通過情感語的過渡將詩句銜接,讓學生與文章產生情感共鳴。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過渡語的運用是必不可少的。巧妙的過渡語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引發(fā)學生深思,又能讓學生深刻體會文章主旨和情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過渡語的設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運用學生更為理解的過渡銜接方法帶領學生走進文本。
參考文獻:
[1]邢瑞霞.語文研究性學習的實踐與反思[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4.
[2]郝朝良.培養(yǎng)高中生古典詩詞鑒賞能力的教學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4.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