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知識的邏輯性較強,一些學生由于無法適應小學階段數學知識的學習特點往往在小學數學課程學習過程中處于落后狀態(tài)。為改變學生的此種學習狀況,相關的小學數學教師也應從單元模塊式教學方案展開探索。讓學生根據單元進行全面學習,由此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本文闡述了小學數學單元模塊教學的相關應用狀況,并通過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增強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靈活掌握課堂節(jié)奏等教學方法完成了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質量升華。
關鍵詞:小學數學;單元模塊;教學研究
小學數學單元模塊教學模式是根據各模塊小學數學知識的具體教學特點,將數學知識以單元式形式進行教學的一種方法。它能夠將各類零散的數學知識點以一種系統(tǒng)的模式教給學生,由此幫助學生連接數學知識點、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數學學習觀念。教師在進行單元模塊教學時也應著重引導學生進行探索,設計出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發(fā)展的實際內容。讓學生對所學習的知識產生深刻了解,真正發(fā)揮出小學數學單元模塊教學的實際作用。
一、 小學數學單元模塊教學的實際特點
(一)知識教學的全局性
在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只是單純地對每一單元的教學內容進行劃分,使其成為一個獨立的知識點存在于學生的腦海之中。這樣的獨立教學模式缺乏對于整體的實際考查性質,由此,學生在學習這些零散數學知識點時也很難將數學知識串聯(lián)起來、進行有效提升。
各單元的知識仍然以零散的狀況分布于學生的腦海之中,它們缺乏一個合理的連接單位進行連接。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難以串聯(lián)起舊有知識,他們的知識學習狀況也較為不足。針對數學知識教學的此種情況,相關的數學教師也需依據課程改革提出單元模塊式教學的相關方法。單元模塊式教學模式并不是孤立的,它是將各單元作為教學出發(fā)點,從整體上了解數學課程教學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通過單元模塊式教學由基本的數學知識點串聯(lián)起一個遞進式的數學知識學習網絡,加強知識點的串聯(lián)關系。它有效彌補了傳統(tǒng)數學教學的眾多缺點,學生也能夠依照單元模塊教學知識了解數學知識的全局特點。
(二)知識教學的關聯(lián)性
小學數學單元模塊式教學要求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從具體的內容出發(fā),了解各模塊知識教學的相關聯(lián)系性。由此這也突出了重點知識教學的實際突破點,教師可以由此模式構建出一個專屬于學生自我的數學知識學習框架。學生能夠在這樣大的框架內了解數學知識點,教師也可以通過此種方式突破以往的數學知識學習局限。讓學生在融會貫通數學知識過程中知曉數學問題的解決答案,進而提高自身的學習領悟效果。
(三)知識教學的計劃性
小學數學單元模塊式教學強調的是教學內容的單元規(guī)劃特點,它具有較強的計劃性。在進行教學時,教師需全面了解小學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認知特點。通過分析每一單元的知識構建,讓學生了解該單元知識在整個數學知識教學體系內的作用,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做出預測。其次,教師還可以根據整體性的課改教學目標,制定每一單元的教學任務。根據教學任務進行教學進度的及時調整,讓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學習認知特點。在每節(jié)課堂開始之前合理地安排課后復習、課前鞏固知識,通過拓展內容,增強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理解能力。讓學生在有計劃的學習過程中掌握自身的學習節(jié)奏,進行發(fā)展提高。
(四)知識教學的主體性
伴隨著新課標改革理念的不斷推進,在小學數學的單元模塊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也需要尊重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整個主體地位。了解學生對于數學知識學習的主動需求,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發(fā)現,將一切的教學活動圍繞學生的學習發(fā)展進行展開。讓學生針對一些基礎性的數學知識點進行后期的學習以及強化,開拓出一片更為廣闊的數學學習空間。基于單元模塊式教學實踐發(fā)展特點,讓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能夠在課堂上得以激發(fā)。
二、 展開小學數學單元模塊式教學的相關方法
(一)合理設計相關的教學內容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一些較為抽象的數學概念了解的是十分淺顯的,而他們的思維能力也不是太過完全。學生對于數學知識學習多是依靠慢慢積累進行激發(fā)的,他們無法掌握到整個數學知識學習的大體網絡。針對小學學生知識學習的此種狀況,小學數學教師也應該從教學安排方面做好整體教學規(guī)劃。掌握好整個教學進行的實際方向,合理設計教學內容。
例如在教學《正方體》這一課程時,由于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與正方體相似的圖形——長方體,由此可以借助長方體的部分知識延伸到新課學習過程中。教師在此時就應該了解到學生已有的學習基礎,在構建數學問題時首先提出了如下幾個問題——①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相似點。你們能夠說出來嗎?②正方體的體積應該如何計算?③你們能夠依照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來對正方體進行推導嗎?這三個問題的設計難度是逐漸遞加的,教師由此也構建了一個由簡到難的整體知識學習框架。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之下了解整個知識學習脈絡,他們也會積極在課堂上做出回答。這時在教師的不斷鼓勵之下,大多數學生都能夠了解到如何由長方體的計算公式遷移到正方體中,有效的理解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在教學完這些基本概念之后教師可以繼續(xù)進行后期總結教學,為后面學生將要學習到的圓柱、圓錐等知識以一個引子的模式呈現在課堂之上。讓學生了解各種不同圖形的相互轉換關系,并知曉立體圖形體積的一般化計算法則。
(二)增強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
教師在進行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時應理解自身不僅是課堂上的知識傳授者,還是學生心目中進行學習參考的榜樣。在重整設計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的基礎之上,教師還要增強數學課堂的整體互動性。與學生做好及時的溝通交流,了解學生對于課程學習的真正需要。
例如在教學“眾數”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展示一個例題:五(2)班要選10名同學組隊參加集體舞比賽。下面是20名候選隊員的身高情況(單位:米)
你認為參賽隊員的身高是多少比較合適?之后,教師布置任務,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選出6名隊員。在此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在班內巡查,與學生進行一定的溝通與交流。接著根據學生匯報,教師再利用課件隨機演示選擇結果。結合教師的演示,學生就能發(fā)現在上面這組數據中,1.52出現的次數最多,是這組數據的眾數,從而明確“眾數能夠反映一組數據的集中情況”,教師借此方式增強了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它有效鞏固了數學單元式模塊教學的相關教學基礎。
(三)靈活掌握課堂節(jié)奏
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教師不能夠按部就班地做出知識教授,而是要根據具體的課程教學內容掌握課堂教學節(jié)奏。根據學生對于不同知識點的理解狀況,合適變更教學手段,讓教學過程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單元模塊學習。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這一課程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該根據小學學生的認知基礎,針對性地開展三角形的教學。針對學生對于角度轉換的這一大難點,教師就應該著重由三角形的幾個特殊圖形如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出發(fā)進行介紹。讓學生了解這三類特殊三角形的各角度相關特點,并學會在解題時應用好這些題目未曾提及,但是學生又必須知道的已知條件進行解題。而在教學三角形的周長以及面積計算公式時,由于學生之前已有學習的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基礎。在此時如果教師仍然局限于數學課堂上的“精雕細琢”,那么學生顯然會失去耐心。教師不妨加快講解三角形面積知識,應用多媒體模式向學生展示動態(tài)圖片,讓學生了解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就是S=1/2ah。在遇到一些突發(fā)狀況時,教師也需靈活地尋找到這些狀況的合適解決方法。捕捉數學課堂的有效信息,將其靈活應用到數學課堂內,豐富整個教學內容。在靈活掌握教學節(jié)奏的情況之下,學生對于單元模塊的知識點了解就會更為透徹。
小學數學教師應了解目前單元模塊式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內的應用特點,發(fā)揮出單元模塊式教學的實際優(yōu)勢。注重單元模塊式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內容調整,加強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通過靈活掌握教學節(jié)奏,讓數學教學課堂始終處于一個高效狀態(tài)。了解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特性,通過及時改革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依照數學單元模塊式教學,奠基整個小學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孫晶.小學數學單元模塊式教學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6(6):139.
[2]吳社智.小學數學單元模塊式教學的實踐研究[J].小學生旬刊,2015(11).
[3]祝素敏.小學數學單元模塊式教學的實踐與研究[J].求知導刊,2015(12):52.
作者簡介:
李育軍,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華安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