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濱濱
“以學定教”已成為如今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共識,那么,如何在短時間內(nèi)把握學情,并依據(jù)學情把教學預設轉(zhuǎn)化為學習生成,是很多一線教師的研究重點。
基于學情分析的難度,許多一線教師經(jīng)常利用質(zhì)疑、批注、心得、對話等方式,在預習中既了解了學情,又確定了學生學習的起點。除了這些方式,我還嘗試使用“文本再造”?!拔谋驹僭臁笔侵笇W生通過初讀或初理解,把自己和閱讀文本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即從學生的角度,結(jié)合自己的背景與知識,品讀出文本對于自己特有的內(nèi)容“意義”,從而提高文言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1.在“文本再造”中凸顯文本的抒寫特點
以《氓》為例,為了讓學生了解并理解“賦比興”,可以采取教師直接問或者學生提問的方式?;趯W生問題的學習是最有價值的,可學生不提問或不主動提問怎么辦?怎樣讓學生對此產(chǎn)生問題,并且是由衷產(chǎn)生,即“發(fā)現(xiàn)”,是我思考路徑的起點,也是預習這一教學時段的文本閱讀目標。接下來,我要思考如何達成目標,也就是對文本的“再造”。新的文本在學生“再造”的過程中逐漸顯現(xiàn)出來,抓住被遮蔽的內(nèi)容,就抓住了學生忽略但又是重點的內(nèi)容,當然“再造”本身還充滿著趣味性。
學生示例1:
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將子無怒,秋以為期。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自我徂爾,三歲食貧。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及爾偕老,老使我怨。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學生示例2:
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秋以為期。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女之耽兮,不可說也。自我徂爾,三歲食貧。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三歲為婦,靡室勞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及爾偕老,老使我怨。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學生在“再造”的過程中,對文本內(nèi)容必然要進行深刻思考(尤其是在取舍拿捏間),而學生在闡述中,自然會由無意識的解釋到有意識的探究。比如,他們意識到絕大多數(shù)同學都不選“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黃而隕”,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就會探討原因,對“比興”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在教學過程中所追求的“文本再造”,也自然成為了學習的起點。
2.在“文本再造”中凸顯文本的風格特點
以《韓荊州書》為例,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提出了一個問題:這封自薦信是李白寫的嗎?也太諂媚了吧!基于這一問題,學生對文本進行“再造”,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逐步意識到了李白語言風格與文本內(nèi)在含義的沖突,而這種沖突正是李白的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沖突的體現(xiàn)。
學生示例1:
吾乃李白,隴西人氏,十五好劍術(shù),三十成文章。雖修不足七尺,而心雄萬夫,王公大人,許與氣義。
吾聞天下儒士皆曰:“生不用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蓖灰蚤L揖見拒,使吾得穎脫而出。若以盛宴款之,使吾得以暢談。望君不惜盈尺之地,使吾揚眉吐氣、激昂青云。
吾之芻蕘,積成卷軸,蒙君賜觀,庶長價于君之門下。敢效微軀,唯君圖之。
學生示例2:
君侯禮賢下士,則文士奔走而歸之,一經(jīng)賞識,則聲價陡增!故賢士,皆欲收名定價于君侯。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本畈灰愿毁F而驕之,寒賤而忽之,使白得穎脫而出,幸甚焉。
白蜀中一布衣,漫游于楚漢之間。以劍術(shù)文章便干卿貴。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丈,許與氣義。此疇曩心跡,盡于君侯矣!
學生對不同的“文本再造”進行觀察分析,發(fā)現(xiàn)“文本再造”的風格趨向于兩個極端:一是語言平實,較為謙恭;一是凸顯李白的豪放。從邏輯起點上看,一是從李白起筆,著墨在李白身上;一是從韓荊州處起筆,兩者筆墨相當。這樣,學生在自主閱讀中,逐漸縮小觀察范圍,將注意力集中在文本內(nèi)在邏輯、文本語言特點等要點上?!拔谋驹僭臁钡倪\用,讓學生在閱讀中剝離、凸顯文本的內(nèi)在脈絡,有助于學生多元思維和思考。
3.在“文本再造”中凸顯文本的邏輯特點
以《游褒禪山記》為例,本文最大的特點是“理趣”。探究重點文段的行文脈絡,體察簡勁從容、隨理融情、絲絲相扣的理趣是文本學習的難點。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突出“理”,更要體現(xiàn)出“趣”。小組經(jīng)過研討,通過刪、改、調(diào)、換等方式,把第二、三段整合成夾敘夾議的一段。
學生示例:
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余觀華陽洞亦有所得。洞下平曠,有泉側(cè)出,夷以近,則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以險遠不能窮也,謂之后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故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彼炫c之俱出。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有力以至,有物以相,隨之以怠,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于是余有嘆焉,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
王安石這篇文章古往今來有兩個字的評價:緊實。緊,指的是它的內(nèi)在;實,是指言之有悟。一篇文章美不美,不僅在于文辭。我認為,美的本質(zhì)是使感性得以完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文本再造”的過程就是讓學生體會到邏輯思維的發(fā)展。
“文本再造”在文言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可以讓教師在最短時間內(nèi)了解學情,實現(xiàn)生生之間、生本之間和師生之間多角度交叉對話,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樂趣。
編輯 _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