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立
【摘要】小學美術課內容豐富多樣,有繪畫、欣賞、手工等。學生的能力和天賦各不相同,有的學生能按照要求完成得很好,甚至能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有的學生由于能力有限,勉強能完成美術作品;還有的學生,可能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出現(xiàn)一些“失誤”。本文就小學生的美術作品中容易出現(xiàn)的一些失誤現(xiàn)象進行了提煉,并針對幾種不同的失誤類型提出了挽救措施。
【關鍵詞】小學 美術作品 創(chuàng)意挽救
小學美術課內容豐富多樣,有繪畫、欣賞、手工等。各種美術課程都是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所開發(fā)的課程,也很貼近學生生活,容易引起學生興趣。學生的能力和天賦各不相同,有的學生能按照要求完成得很好,甚至能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有的學生由于能力有限,勉強能完成美術作品;還有的學生,可能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作品出現(xiàn)一些“失誤”,有的是繪畫上的,有的是手工上的。當學生面對這些失誤束手無策時,教師就要想辦法處理和解決這些失誤。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失誤都能夠被完美處理,也有很多教師也無法處理的失誤。
根據(jù)工作經驗,筆者總結了一些小學美術作品中容易出現(xiàn)的幾類失誤現(xiàn)象和挽救措施。
一、美術作品中的失誤現(xiàn)象
不論是一年級的小朋友還是六年級的大孩子,不論是主觀還是客觀因素,每節(jié)課都或多或少地會有一些美術作品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失誤。失誤現(xiàn)象主要有以下三類。
1.突發(fā)事件造成的失誤
這類失誤由于是突發(fā)性的、無法預知的,所以是所有人都無法避免的,不論是低年級還是高年級的學生,甚至是教師也無法避免。
比如小學生繪畫時所用的雙頭勾線筆,它的結構和原理跟水彩筆一樣,也是內含吸水的筆芯。如果筆的質量不太好,可能會出現(xiàn)漏油的現(xiàn)象:剛下筆,一大團濃黑的筆油就滴到了畫紙上,有的水彩筆也會出現(xiàn)這種狀況。就這樣,每個班的學生的美術作業(yè)本上都或多或少地出現(xiàn)過或黑或彩、或大或小的各種色塊。
再比如,學生畫著畫著,旁邊學生不小心碰到了她的膀子,或前排同學不小心擠到了后排同學的桌子,畫畫的學生認真描繪的線條立馬跑偏,變成了一根突兀的線條。
2.學生理解錯誤造成的失誤
這類失誤有的是因為教師沒能表達清楚,造成學生的理解有誤;也有的是因為學生思想不集中,沒聽清教師的要求;還有的就是學生真的沒有明白教師的意圖,完全理解成了另一種意思。
記得一次手工課“綜合版畫”,根據(jù)教學內容,筆者要求學生帶一些綜合材料來,如毛線、包裝袋、舊抹布、舊毛巾等有肌理感的材料。在制作底版前,筆者帶領學生們欣賞了很多綜合版畫的作品,也分析了它們所用的材料和不同材料所呈現(xiàn)的效果,甚至還請學生們說說自己帶的材料比較適合做什么事物。
在學生制作底版時,筆者發(fā)現(xiàn)一位學生用舊報紙在粘貼樹干的造型,而且是平著粘貼不帶任何肌理效果的。要知道報紙本身就非常薄,要粘貼在底版上,在印制的時候根本印不出樹干的形狀。而且他只帶了一些舊報紙,沒有帶其他任何材料。還有一位學生,用瓦楞紙制作房子。瓦楞紙本身是有肌理的,用來做房子是沒問題的,但是這位學生在粘貼時,瓦楞紙的肌理全是朝著同一個方向粘貼的。這樣整個房子的肌理就會不明顯,印出來效果不會太好。
3.學生能力有限造成的失誤
這類失誤比較常見,尤其在低年級學生中尤其明顯。這類失誤如果發(fā)生在低年段,往往是由于學生自身年齡特點及發(fā)育特點造成的。我們知道,人在做寫字、繪畫、刺繡類的細小的動作時,依靠的是手腕、手指等小肌肉群的運動技能,很多學生提前學習繪畫、寫字等,小肌肉運動群發(fā)育的自然比沒有經過訓練的學生好一些。這些都是正?,F(xiàn)象。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繪畫能力、手工能力等各種能力都會得到提高。
低年級學生最常見的繪畫方面的失誤是畫物體時,左右對稱的事物很不容易畫對稱,比如人的四肢,很容易一只手臂畫得粗、一只手臂畫得細,一條腿畫得長、一條腿畫得短;人畫得小,手臂畫得細,但是手畫得大,手指又短又粗,常常看起來像一朵花。甚至有很多學生到中高年級也沒養(yǎng)成把人物五官畫完整的習慣:不是缺鼻子就是少耳朵,要么就是漏畫眉毛。
還有學生構圖也容易發(fā)生失誤,過大或過小,都非常常見。
二、失誤美術作品中的挽救措施
課堂上,教師沒能使所有學生都按照既定的目標、流程很好地完成美術作品,這些失誤已經發(fā)生了,作為教師,應當做些什么呢?我們固然會惋惜、會有情緒,但這些都不能改變現(xiàn)狀,可能只會讓學生內疚、慌亂、失去興趣。所以,教師不僅需要能教好學生,防患于未然,下筆就能畫好畫,更重要的是,當學生沒能按照要求完成作業(yè)時,教師怎樣幫助學生挽救他們的失誤。
下面談一談以上三種失誤現(xiàn)象具體可以怎樣解決。
1.突發(fā)事件造成失誤的挽救方法
畫筆漏水這種情況太常見了。筆者工作后遇到的第一個突發(fā)情況,就是有一名學生的勾線筆漏了一大團墨,那還是一支油性勾線筆。潔白的畫本上真是好大、好黑、好刺眼的一團黑色啊。當時正好一抬頭,看到前面同學的后腦勺,于是筆者跟漏墨的這位同學說:“你看,我們平時畫的人物基本都是正面,那你有沒有想過背面的人物可以怎么畫呢?”這位同學聽我一說,頓時就開心了,告訴我他知道應該怎么做了。然后把這團濃墨當作人物的后腦勺,添畫了起來。如果是水彩筆漏墨,那就更好辦了,因為彩色的事物太多了,學生隨意想象就能夠想到可以怎樣把這些彩色墨團添畫成哪些事物,比如氣球、樹冠、花蕊等。
如果是畫畫時因為各種原因,正在描繪的線條不小心跑偏了,那也好辦,如果是手部的線條,那可以改成手上拿著的東西;如果是臉部的線條,可以改畫成飄落到臉上的花瓣、樹葉等;如果是身體上的線條,可以把失誤的線條變成衣服上的花紋。以此類推,在失誤部位適合出現(xiàn)什么事物就改畫成什么事物。
2.學生理解錯誤造成失誤的挽救方法
前面說的“綜合版畫”一課,由于學生沒按照要求帶綜合材料,導致底版無法制作。借,是一個最簡單有效的方式。但筆者為了在課堂上學生盡量不互相干擾,一般不允許借東西。那就要想辦法讓學生手上有限的材料發(fā)揮作用。
報紙,是一種非常薄且沒有任何肌理的材料,既然有學生只帶了報紙,那就要想辦法讓這個材料能夠用得起來。于是筆者拿著一張報紙,問全班學生:“同學們,每位同學都帶了報紙,作為墊板墊在我們的底版下,其實,報紙也是一種綜合材料呢。它有沒有肌理?摸上去是什么感覺?”有學生回答“報紙摸上去比較光滑,沒有肌理感。”筆者又問:“那我們綜合版畫是不是只能用原本肌理就很強的材料來做呢?原本就有肌理的材料,我們能不能改變它的肌理?像報紙這種沒有肌理的材料,我們能否給它造出肌理呢?”這時,很多學生就開始開動腦筋、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了。有學生回答出,可以把報紙揉一揉,揉皺之后就有肌理了。也有學生想到可以用“折”的方法造出肌理?!霸臁奔±淼姆椒ㄓ辛耍墒窃鯓影鸭±砗侠淼剡\用到作品當中,有學生仍然不清楚。那位只帶了報紙的學生,正好想做一棵樹。筆者就問學生們:“大樹的肌理是什么樣的?如果想要把報紙作為大樹的底版,可以制造怎樣的肌理呢?”這時,很多學生都聯(lián)想到了可以制造像樹干那樣豎條為主的肌理。
還有一位僅用豎條瓦楞紙做房屋底版的學生。在大家的幫助下,她也知道了可以用調換方向的方法區(qū)分屋頂和墻壁的肌理,比如屋頂橫著貼,墻壁豎著貼。
就這樣,材料準備不足的同學或多或少地得到了解決自己難題的方法。
3.學生能力有限造成失誤的挽救方法
這類把四肢畫得粗細長短不一、左右不對稱的現(xiàn)象,也非常好解決,也可以盡量改畫成衣服上的花紋。
而構圖問題,可以用“近大遠小”來解決。比如“風箏”一課,第一次勾畫就把風箏勾勒得非常小,再正常不過了。但是我們的畫面中需要至少一個大的、描繪細致的風箏作為畫面的主體,怎么辦?還有學生直接把風箏勾得占了大半張紙,別的內容都畫不下了,又該怎么辦?這時,我們可以用到“近大遠小”的規(guī)律,讓學生們把過小的風箏作為飛得又高又遠的,線畫長一點;畫得特別大的風箏,可以作為近景被小朋友拉著奔跑,正準備放上天的風箏。這樣一來,“失誤”過的畫面反而比大小都差不多的造型生動許多。除了這一課,其實絕大多數(shù)的課程我們都可以用這樣的方法解決。
以上的方法可以看出,筆者在課堂上幾乎從不主動替學生解決問題、從不主動告訴他們答案。事情解決得太容易,就很難讓人記住。教師的任務是教學生學會學習,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所以各種學習方法教師都可以啟發(fā)學生學會,這樣再遇到類似情況,學生也知道該怎么應付了。筆者覺得教師可以先在全班學生面前示弱,請求大家的幫忙,這樣往往還不需要教師出馬,學生問題就得以解決了,這樣一來,提供解決方法的學生也能從中發(fā)揮自己的閃光點。如果沒有學生有好的解決方法,教師可以再教給大家自己的方法。
教師也是普通人,也不是天生就會那么多辦法,所有的方法都是在平時的工作中積累來的。有的是課上被學生啟發(fā)的,有的是教研組教師互相探討時學習到的。
生命不息,學習不止。今后筆者還會總結更多、更實用的美術作品“創(chuàng)意挽救”措施。期待今后的工作中出現(xiàn)更多的“金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