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林輝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憑借其新穎有趣的課程內容設置,以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目的,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實施過程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以信息技術教學為例,將微課應用于教師的教學,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拓寬視野,提升學習質量;同時,能有效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本文介紹了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課堂的應用,提出了相關見解,以期與同行交流探討。
一、應用微課中的翻轉課堂教學
基于微課支持下的翻轉課堂,最終目的是為了完成課堂教學中信息的傳遞,讓學生真正實現(xiàn)知識的吸收內化。在課堂教學開展前,教師運用微課進行課件的制作以及教學知識點內容的設置;同時,設計與之配套的教學任務單,學生依據學習任務單完成所有的學習任務以及練習活動,并提出練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困難。教師收集并歸納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而展開教學活動的設計。在課堂上,教師還要給予學生以適當?shù)妮o導,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進一步進行展示、評價和拓展,推進學生將所學知識內化吸收。對于小學生而言,由于他們的自學以及自控能力比較弱,如果在課堂上運用上述這種翻轉課堂的模式,一般是不太適用的。為此,教師可以構建小型的翻轉課堂,也就是在課堂上重構學生的學習過程,將課堂前后環(huán)節(jié)分為信息傳遞及知識內化兩個環(huán)節(jié)?;谖⒄n支持下的翻轉課堂實際上也是一種全新的挑戰(zhàn)。比如,在課堂教學中涉及其他學科的知識,就可以靈活地借助微課開展課堂互動。這樣,不僅能活躍課堂氛圍,而且能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二、在微課支持下教師精講與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實現(xiàn)有機結合
微課進入教學課堂,真正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有效減少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隨意性和煩瑣化。運用“微課+學習任務單”的教學模式,能讓教師在學生自學環(huán)節(jié)中真正放手,教師在精講的過程中,完全實現(xiàn)了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這樣的教學模式,更加契合學生專注地完成接受知識的整個過程,體現(xiàn)出了一定的系統(tǒng)性;然而,協(xié)作式及探究式的教學,更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而且特別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實現(xiàn)知識的內化。從一定意義上說,微課的應用解決了以往教學中師生教學異步的矛盾和問題,有效地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而且給學生留有很充足的課堂思考和提問的時間與空間,給了他們更多合作探究的時間,讓學生在不斷交流思考中進步提升。例如針對某一個實踐操作問題進行討論,完成該學習任務必須由學生相互合作才能完成。微課的介入,使學生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看了微課視頻后,形成問題解決的思路,從而起到提示作用。就如同我們做一張試卷,末尾有兩道競賽題,問題中有解題提示一樣。同理,微課的作用也是幫學生找到問題解決的方法,達到學習目標。
三、在微課中導入教學情境
運用微課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能讓學生直觀地體驗知識要點,幫助學生更加快速深入地理解、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得更透徹,也更便于實踐應用。這樣,微課就成了日常教學中最實用且常用的教學形式之一。教師在設計微課時,要不斷迎合每一個學生的實際需求,靈活運用作品呈現(xiàn)法、設置懸念法、任務導學法和過程演示法以及趣味性的幽默故事法等各種教學方法,以圖文聲像等生動新穎的形式,營造出一種活躍的學習氛圍,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要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觀看微課視頻,快速進入教學情境,促進課堂教學及學習效率的提高。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借助微課聲形并茂的特點,將課堂教學內容以形象生動的形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帶領學生進入各種教學情境。然而,教師在教學中選擇使用微課時,也必須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不斷促進和推動知識的遷移。
微課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素質教育的要求,有助于推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能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合作,學會探究,學會尊重他人。教師要從微小的細節(jié)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不斷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優(yōu)化他們的學習過程。
四、結語
在微課教學應用的過程中,學生最需要也必須面對的是當前我國教育制度下的應試教育。他們會受到學習環(huán)境的約束,也會受到教師教學以及自身學習過程中諸多習慣的限制。因此,教師要持續(xù)地挖掘并釋放學生學習的潛力,就要更好地發(fā)揮微課的優(yōu)勢。在這一點上,亟待我們進一步地努力和探索,使小學教學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更加生動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