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磊
(黑龍江省密山市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黑龍江 密山 158300)
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是一種高發(fā)疾病,兒童甲低主要分為先天性和獲得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病兩種,若病情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控制,會對患兒的腎功能及成長發(fā)育造成嚴重影響。臨床針對該病主要采取藥物治療,但不同藥物治療效果存在明顯差異。為更好的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本文詳細評價了左甲狀腺素鈉治療甲低患兒的臨床效果,詳情如下。
現將我院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期間接收的60例甲低患兒平均分成觀察與對照兩組進行治療,每組患兒分別有30例,觀察組患兒包括18例男和12例女,平均年齡為(1.5±0.5)歲;對照組患兒中有19例男和11例女,平均年齡為(1.6±0.6)歲,各組間一般資料對比差異較?。≒>0.05)。
對照組給予甲狀腺素片治療,1歲以內兒童每日服用8~15 mg;1~2歲每日20~45 mg,飯后服用,每日2次;觀察組給予左甲狀腺素鈉治療,初始劑量為每日6μg/kg,連續(xù)治療一周后根據患兒的甲狀腺水平調整服用劑量,兩組均連續(xù)治療三個月。
詳細記錄觀察與對照兩組患兒治療期間用藥所產生的不良反應,將最終結果進行對比。
治療后患兒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經檢測甲狀腺水平恢復正常,未發(fā)生任何用藥不良反應為顯效;治療后上述指標均有明顯改善,出現輕微不良反應為有效;治療后上述指標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發(fā)生明顯不良反應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9.0,用n(%)和x2檢驗描述計數指標,當組間數據對比差異P<0.05時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通過對比發(fā)現,觀察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有效率較高,結果已達到了96.7%,且用藥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僅為6.7%;而對照組最終治療有效率僅為80.0%,用藥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達到了26.7%,兩組數據相比差異較大,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P<0.05),見表1。
表1 兩組最終治療效果及用藥不良反應對比詳情(n、%)
甲狀腺功能減退又稱之為甲低,是一種發(fā)病率較高的疾病,兒童甲低的發(fā)生主要是由于甲狀腺激素分泌與合成不足所致,其新生兒期發(fā)生甲狀腺功能減退后,患兒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腹脹、哭鬧、嗆奶及嗜睡等癥狀;幼兒及兒童期患兒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眼距寬、眼裂小、眼瞼腫、唇厚及舌大且厚等癥狀,該病的發(fā)生會對患兒的成長發(fā)育造成嚴重影響[1]。甲狀腺激素對組織發(fā)育起到重要性作用,因此當甲狀腺素分泌不足時會嚴重影響兒童的大腦發(fā)育,導致兒童智力低下。所以當兒童發(fā)生甲狀腺功能減退時應及時補充甲狀腺素,盡早改善患兒的甲狀腺素水平,減少對兒童健康的影響。以往臨床治療該病常采用甲狀腺素片治療,雖然甲狀腺素片能夠改善患者的甲狀腺水平,在臨床實踐過程中發(fā)現該藥的治療效果并不理想,且用藥后患者常會出現多種不良反應,因此降低了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并且會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2]。近年隨著醫(yī)學水平的發(fā)展進步,臨床針對兒童甲狀腺功能減退采用了左甲狀腺素鈉片治療,該藥屬于四碘甲狀腺原氨酸,其與甲狀腺素片相比藥效作用更強,而且安全性比較高。用藥后可快速改善患兒的甲狀腺水平及甲減所造成的血脂異常癥狀。這與此次研究結果也比較符合,本文中觀察組患兒通過采用左甲狀腺素鈉片治療后其臨床有效率明顯提高,且用藥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3]。
以上分析結果表明,對甲低患兒采用左甲狀腺素鈉片治療的臨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較高,可盡早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減少疾病對患兒健康及生長發(fā)育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