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軍
我們的學生,面臨的世界越來越復雜,面對的挑戰(zhàn)越來越紛繁,未來的中國是否更加繁榮富強,關鍵看教育。具備豐富的文化知識、高超的科技學養(yǎng)當然重要,但這一切的前提是我們培養(yǎng)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要扎根故土,以老一輩革命家“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榜樣,從小立大志——無私奉獻、頑強拼搏、勵精圖治。只有這樣,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才能擁有堅韌不拔的精神,才能讓祖國永遠屹立于世界強國之林,培養(yǎng)出更多為民為國為世界服務的精英。教育,只是講大道理是行不通的,年級大的學生不愛聽,低年級的學生聽不懂,因此,教師要為學生搭建鍛煉和展示才能的平臺,用內容豐富、渠道多樣、飽含傳統(tǒng)文化的班級活動,讓他們從中體驗、感悟、傳承,使愛家愛國的教育水到渠成。那么,無論身處何方,他們也能將根植于骨子里的“文化自信”“家國情懷 ”,升華為熱愛祖國的豪情、報效國家的壯志。
一、班級活動的開展與實施
(一)分配崗位,尋求人人有事做
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在策劃一項大型活動時,盡量安排每一個學生都有崗位,并鼓勵其做好自己崗位的工作;每一個學生都可以為集體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并有為集體貢獻力量的渠道。在班內實行“分級管理制”,堅持“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原則,把班內的事情進行分級管理:一級管理——班委委員;二級管理——組長成員;三級管理——小衛(wèi)士。工作彼此互助,互相促進,負責各自小范圍工作,如,文化墻的維護,談心角、 圖書角、衛(wèi)生區(qū)的管理等。把班內瑣碎的工作分配到個人,使每個人都是集體小主人,以達到民主激勵效應。此外,班主任定期向班干部了解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做出恰當?shù)幕貞?/p>
(二)組織體驗活動,追求內容豐富
教育的意義,在于組織和引導學生在現(xiàn)實實踐中,將為人處事的道理吸收,化作其自身良好的品格修養(yǎng),最終培養(yǎng)一種陽光健康的心理品質。在體驗活動中,可結合實際,利用班隊活動時間、課間、課后、課外、節(jié)假日和寒暑假時間,在班級內開展“吟古詩·誦鄉(xiāng)情”紅領巾詠詩詞、“聽鄉(xiāng)音·講古仔”童說嶺南名人故事、“七十載·中華頌”紅歌齊齊唱、“讀經(jīng)典·樂分享”紅領巾小書蟲閱讀打卡分享等活動,學生在歌詠、書法、繪畫、球類等社團活動中積極參與、培養(yǎng)興趣。校外,學生們組建的“向陽花”“紅火炬”“小紅心”“小雛鷹”志愿者假日小隊,活躍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圖書館、展覽館、科技館、博物館等地,他們走進黨史、近現(xiàn)代史,了解新中國成立70周年——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偉大成就,追憶歷史,傳承革命精神,進而更加熱愛祖國熱愛黨。
(三)設計活動,講求普及面和參與度
班級活動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和實踐體驗特色,鼓勵大家主動融入集體,共享快樂的集體生活。與此同時, 積極發(fā)動全體學生以“線上+線下”的方式開展各項活動成果的展示交流,通過文化墻、黑板報、電子屏等宣傳平臺,并利用新媒體手段,如,QQ空間、微信公眾號,增強活動的普及面和參與度。
二、班級活動開展的益處
(一)凝聚人心,形成合力
開展主題鮮明、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利于學生們在活動中自我教育、自主教育,從而創(chuàng)建團結、自主、友愛、向上的集體,形成班級向心力。
1.形成共同目標。 每開展一項活動,等于為同學們訂下一個共同的目標,明確了目標,有了努力的方向,整個組織中的成員就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近年來“我是小小護旗手”“愛研學樂實踐”“爭做新時代好少年”的目標讓更多的學生自覺組成假日小隊,活躍在街道、社區(qū)和圖書館。
2.加強相互交往。同學之間因共同點加強了交往。要讓大家明白,個人的力量和智慧在集體中是渺小的,只有把自己融入集體中,每個個體的力量和才能才會發(fā)揮出來,通過集體完成個體所無法完成的任務和工作。筆者設計的“尋鄉(xiāng)音訪鄉(xiāng)土”主題系列活動,通過多方面、全方位解讀廣府文化,聆聽用保留了古代漢語的發(fā)音、詞匯和語法特征的粵語講的故事、誦讀的詩歌童謠;再讓學生們以小組形式走街串巷了解廣府文化,在耳濡目染中感受鄉(xiāng)土氣息,由此及彼,潛移默化,引發(fā)鄉(xiāng)土情懷,培養(yǎng)團隊意識。
(二)豐富生活,挖掘潛力
我們的祖國河山壯美,歷史悠久,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豐厚,這些都是感染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豐富教材。
1.班級活動讓學生增長見識。例如,“美德少年我爭當”“傳統(tǒng)文化我傳承”等主題活動,學生們對春節(jié)、元宵、中秋等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文化從了解到認識,從認識到認同,從認同到喜愛。再如,圍繞“尋覓嶺南鄉(xiāng)音”開展研學實踐活動,豐富假期生活,進一步了解了廣府文化豐厚的內涵。同學們不但從節(jié)慶習俗、語言習慣、生活人文、傳統(tǒng)食品、衣著風格、舊時游戲等多方面、全方位解讀廣府文化;還通過粵語誦讀,使悠揚的古韻折射出時代光芒,滋養(yǎng)稚嫩的童心?!巴闹粢掄l(xiāng)情”活動,學生們利用暑假走街串巷,了解自己周邊的生活環(huán)境,因了解而熟悉,因快活而熱愛,那是一種全新的歷練。
2.班級活動滿足學生個性需求。班級活動滿足了學生個性需求,通過參加各種興趣活動,舉行各種主題班會活動,或是各式各樣的才藝展示, 能讓學業(yè)欠佳的學生也有機會展現(xiàn)他們的才藝。同時,小學生精力充沛,豐富多彩的活動恰好滿足了學生們的需求。大家在一起比進步爭上游的情形多了,打鬧淘氣的現(xiàn)象少了。
(三)鍛煉班干,培養(yǎng)助手
班干部是老師的左膀右臂。利用班級活動實踐的特點和優(yōu)勢,有利于調動班干部工作熱情,培養(yǎng)他們的工作能力。
1.活動讓班干部學習團結協(xié)作。一個優(yōu)秀的班級必須要有一支能干的干部隊伍。選好班干部之后, 要放手讓班干部開展工作,組織活動是鍛煉小干部團結協(xié)作的手段。
2.活動讓小干部鍛煉能力。組織集體活動涉及到大多數(shù)學生的喜好。因此, 其準備和安排也相對復雜, 要操心準備相關事宜,要處理學生之間的摩擦,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有可能受同學的誤解。處理好這些關系, 本身就需要才能和見識。可見,安排活動比常規(guī)的管理更能夠鍛煉小干部的奉獻精神和他們的辦事能力。
三、班級活動開展的注意事項
(一)家長要配合
只有獲得家長的支持才能讓班隊活動順利開展。每學期的活動運用網(wǎng)絡新媒體,提早發(fā)布活動啟事、圖說圖解、宣傳海報等,讓家長理解班級活動對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意義,爭取家長對班級工作的支持,努力營造班級活動的正面形象和良好社會氛圍。
(二)活動有計劃
古人有言:“臨事而懼,好謀而成。”任何一項活動事前都要有詳盡的計劃,班級活動也不例外。班級活動計劃是由班主任在開學初,根據(jù)學校特色和學生實際需要來設計和安排。隨著學生年齡增長,也可通過班干部廣泛征集大家意見而定。
(三)安排須合理
每學期至少圍繞一個主題開展活動,不超過三個,每月一個為宜。主題活動也不是越多越好,以免學生疲于應付,或是活動開展只是走過場,沒有起到教育作用。
通過有效、有趣、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可以使學生體會到集體的和諧和溫暖, 從而更加團結合作,共同面對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以健康積極的心態(tài)投身學習生活。精心設計和準備的班級活動,還能使學生體會到當家作主的快樂,播下熱愛集體的種子,培養(yǎng)喜愛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立下報效祖國的壯志。
參考文獻:
[1] 孫利.善用集體活動增強班級凝聚力[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09.
[2] 沈豪英.少先隊“動感中隊”建設研究[D].湖南大學,2018.
[3] 周敏.“開學集結號”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新時代好少年[Z].20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