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 王圣宇
[摘 要]高校防范利益沖突制度建設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大學治理水平、提升大學公信力和軟實力的客觀要求。目前,高校利益沖突的問題表現(xiàn)主要有交易型利益沖突、影響型利益沖突和“旋轉”型利益沖突三種類型,高校應充分發(fā)揮制度建設在防范利益沖突中的重要作用,完善評估排查和預警機制建設、推進校務黨務公開、培育高校廉政廉潔文化,全面強化高校權力監(jiān)督運行機制。
[關鍵詞]高校;防范;利益沖突;制度建設
[中圖分類號] G6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0)06-0176-03
我國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進入到新形勢、新常態(tài)。2018年,“反腐”更是蟬聯(lián)兩會熱詞榜榜首[1],凸顯了社會各界對于該問題的關注。2010年2月,中央頒布了《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其中多次提到“公共利益發(fā)生沖突”等內容。利益沖突主要是指政府官員公職上代表的公共利益與自身具有的私人利益之間的沖突,既包括經濟利益、專業(yè)利益,還包括個人名譽和影響力等[2]。在我國,各個行業(yè)和領域都普遍存在著利益沖突問題,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這種在權利“灰色地帶”產生的利益關系,已經成為我國腐敗發(fā)生的重要根源之一。作為公認的預防腐敗的前瞻性策略之一,高校防范利益沖突對于加強新時期高校管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完善腐敗懲防體系、提高干部素質、增強師生凝聚力、推進高等教育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校防范利益沖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 高校防范利益沖突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重要內容
高校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防范利益沖突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首先,要調查和摸清高校產生利益沖突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和其深層次的原因,不但要鏟除滋生腐敗的“溫床”和條件,還要從思想上提高高校領導干部拒腐抗變的意識,從理論教育、精神動力、保障條件、群眾基礎、輿論氛圍等方面,多維度健全防范利益沖突的“屏障”,這是高校構建黨風廉政建設長效機制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高校防范利益沖突的制度建設,也是培養(yǎng)校園廉政文化、培育良好師德師風的重要舉措,不但可以提升廣大教師的責任意識、思想政治修養(yǎng)、堅定理想信念,還能夠促進大學生廉潔教育工作的開展,用先進的廉政文化和理論占領高校的思想陣地[3],有助于高校形成“上下一心”預防腐敗、加強權力監(jiān)督的工作機制。
(二) 高校防范利益沖突是提高大學治理水平的現(xiàn)實需要
在教育部開展“雙一流”建設的戰(zhàn)略布局下,加強和改進黨對高校的領導、全面推進高校各項黨建工作、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已經成為各高校發(fā)展改革的主要任務。高校防范利益沖突的制度建設正是建立完善、規(guī)范的大學制度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也是完善民主管理和監(jiān)督、加強大學文化建設,推進人事制度、科研體制管理、育人教育的工作目標之一。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實用主義等思潮也滲透到了高校,由此產生了誠信缺失、道德失范、以權謀私、損害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等行為。利益沖突的矛盾是高校腐敗的根源,需要從頂層制度和工作機制上進行科學設計,規(guī)范領導干部在采購、招生、職稱評聘、資產管理、科研經費中的職責和權限,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三)高校防范利益沖突是提升大學公信度和軟實力的必然選擇
提升大學公信度的決定性因素就是其在預防和懲治腐敗方面的表現(xiàn),高校的行為方式和領導干部、教師的處事準則是否能夠取得社會認同,這在于公眾和利益相關方對于高校的總體看法。如何減少權力尋租的危害,如何加強對領導干部的培養(yǎng)是高校反腐敗工作始終“在路上”的一項長期任務。由于公眾、家長、利益相關群體對于高校防范利益沖突工作和黨風廉政建設具有較高的期待值,對于高校出現(xiàn)的個別腐敗事件,容易引起大家的關注,產生負面的輿論傳播影響,所以促進高校防范利益沖突的制度建設,有助于增強高校與各利益相關方的信任程度。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提出的:“要堅定決心、有腐必反、有貪必肅,不斷鏟除腐敗現(xiàn)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以實際成效取信于民?!盵4]以積極的態(tài)度來對高校防范利益沖突的作用機制和制度建設進行研究,有利于增強公眾對于高校廉政文化的理解,樹立高校的公信度和形象。
二、高校利益沖突的主要表現(xiàn)
高校防范利益沖突的主體主要指高校領導干部、管理人員和相關領域的一線人員,他們擔任著掌握一定公權的職務,往往需要面對公共利益與私人利益的抉擇。當前的高校防范利益沖突工作水平與廉政建設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新時期下高校利益沖突的問題表現(xiàn)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5]。
(一) 交易型利益沖突
交易型利益沖突,是指高校管理人員利用職務之便,直接或間接從利益相關人那里收取私人利益。比如,隨著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藝術類和體育類招生、自主招生、統(tǒng)一招考、同等學力等招生類型增多,這增加了招生工作的監(jiān)管難度,為某些高校管理者權力尋租提供了空間,他們通過權錢交易等方式來為考生和家長提供信息和各種錄取便利,破壞了招生考試制度的公平、公正。再比如,隨著高校的擴招,各高校建設新校區(qū)、新樓,規(guī)劃搬遷等工程的速度也在加快,高校出現(xiàn)多起了分管基建的管理人員因為違規(guī)招投標、工程管理不規(guī)范、盲目施工產生的受賄事件,這些都是高校在基建工程中產生的交易型利益沖突,這也是高校廉政工作中需要重點監(jiān)察的環(huán)節(jié)。
(二) 影響型利益沖突
影響型利益沖突,是指高校管理人員利用公權和職權的影響力,直接或間接地實現(xiàn)自己、親屬或利益相關者的私人利益。以高??蒲薪涃M違紀違法事件為例,許多高校教師都對科研經費的公有屬性存在認識上的誤區(qū),科研項目負責人往往只看重學術成果,對經費管理和財務規(guī)定認識不到位,容易產生利用親屬開辦公司違規(guī)套取科研經費、利用虛假發(fā)票報銷或擅自將科研經費輸送給利益相關者等行為,造成公共責任與私人利益之間發(fā)生沖突。此外,在中央八項規(guī)定出臺后,仍有部分高校管理人員利用職權為子女操辦婚禮宴席、收受高額禮金,為子女工作和經商提供資源和便利,裙帶關系、公款消費、公費出國、公車私用、會議費用超標等,這些都屬于影響型利益沖突。值得一提的是,在個人事項報告中瞞報虛報個人信息、私開公司、規(guī)避個人在企業(yè)兼職和社會團體兼職等信息,也屬于高校防范影響型利益沖突中需要注意的事項。
(三) “旋轉”型利益沖突
“旋轉”型利益沖突,是指高校管理人員具有公私雙重角色,在履行公共事務的過程中,利用公權為自己、親屬或利益相關者謀取私人利益。與上述兩種利益沖突相比較,這種更具有隱蔽性和潛伏性。學術腐敗一直是高校廉政建設的重點問題,許多案例都是高校管理人員和學者利用學術資源謀取非正當利益,或者利用不正當資源謀取學術利益等,主要表現(xiàn)在權學交易、錢學交易、學色交易等[6]。某些高校管理人員聘請高級官員或知名人士擔任掛名的博士生或碩士生導師,還有的高校管理者為官員獲得博士學位提供便利,為謀求個人的政治資本和社會資源不惜損害學校的利益,這些都是“旋轉”型利益沖突的典型案例?!靶D”型利益沖突具有一定的隱蔽性,既對高校的廉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也對高校公信力造成了危害。
除上述三種類型外,高校利益沖突的高危領域還包括培訓項目、采購招標、人事晉升、職稱評聘、社會捐助、產學研合作等。這些利益沖突事件的防范,僅僅依靠對高校教師和領導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責任意識教育是不夠的,必須從制度根源和思想根源提高防范利益沖突的意識,充分發(fā)揮制度建設在高校管理中的約束力和規(guī)范性。
三、高校防范利益沖突的制度建設和實踐路徑
(一) 加快高校內部改革,建設務實高效的制度管理機制
制度建設是規(guī)范權力運行、防范利益沖突的最有效方法,要緊密圍繞教育部關于健全現(xiàn)代大學管理制度的要求,完善高校管理制度制定、改革和創(chuàng)新。以制度建設為出發(fā)點,對高??蒲薪涃M管理、基建工程、采購招標、人事晉升、職稱評聘、招生培訓等工作重新擬定和完善相關制度,盡力減少高校管理人員利用職權謀取私利的空間,在制度制定和改進的過程中,要注意聽取和吸收學校各階層教職工的意見,并將制度改革成果定期向群眾公布,接受廣大群眾對于重點領域制度建設工作的監(jiān)督和意見。對于利益沖突的重點領域,要制定專門的措施,落實好“籠子”建設。例如,要從源頭上解決對高??蒲腥藛T的激勵機制建設,縱向科研項目和橫向科研項目要區(qū)別對待,在科研經費比較多的重點項目上,允許配備一名熟悉科研經費管理的財務秘書,把關項目預算,并對經費使用情況進行階段性公開,高校范圍內還應定期對項目負責人進行財務制度和審計管理的培訓,加強高校管理人員和科研人員的廉政和紀律意識。以此類推,要逐步形成高校防范利益沖突的制度體系,一方面,提高管理工作的公開性和透明度,健全預防腐敗的系統(tǒng)建設;另一方面,要從制度管理中求效益,提升工作整體的協(xié)調性和效率效果,對制度執(zhí)行情況進行定期評估和檢查,構建務實高效的管理體系。
(二) 完善評估排查和預警機制建設,強化權力監(jiān)督
加強和改進黨對高校的領導,要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落實好“一崗雙責”,要全面提高黨對行政權力、民主權力和學術權力的管理和監(jiān)督。高校應從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角度,建立詳細的權力清單,并定期邀請第三方機構對權力清單的覆蓋范圍、權力歸屬進行綜合評估和鑒定。高校要建立利益沖突評估排查和預警機制,根據廉政風險發(fā)生的歷史案例和損害程度,依據權力清單區(qū)分出風險控制等級,針對每一個風險點,依據該崗位職責上管理人員所掌握的公共權力和資源利益的多少,高??梢院侠碓O定其可裁決的職權范圍,并對其權力事項進行細化完善,再由高校紀委和人事管理方面的專家綜合給出評估體系的建設意見。對于高風險的利益沖突,需要提高評估檢查和預警防范的工作頻率,加強對工作任務和內容的專項檢查和定期巡視,讓權力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強化權力監(jiān)督。
(三)加大信息公開的范圍和力度,推進校務黨務公開
依據教育部要求,各高校應推進校務黨務公開工作,加大信息公開的范圍和力度,增強公眾、師生對辦事流程、管理決策的認知程度,每一個管理決策都要有理可依、有據可循,不留死角。抓好各級責任人和管理者,尤其是針對招生管理等重大事項,要履行過程公開和公示制度,試點讓部分利益相關者參與、旁聽和監(jiān)督重點環(huán)節(jié),及時查缺補漏,力求逐步消弭利益沖突的“灰色地帶”,解決好全過程動態(tài)管理等問題。高校校務黨務公開,還應落實好黨政聯(lián)席會、校長辦公會、學術委員會、教授委員會、督導委員會和各級部門的辦公會制度,根據事項權限的知曉范圍,對決策過程、結果、相關責任人進行信息公開,提高集體決策的工作效率,增強決策的執(zhí)行力度。
(四)培育高校廉政廉潔文化,增強師生拒腐抗變的意識
高校廉政廉潔文化建設重在長效機制的建設。首先,要立足于高校廉政工作的實際,充分考慮到廣大師生對廉政廉潔的認知能力和接受水平,設計豐富的思想教育內容,分清重點,有的放矢。針對高校教師和管理者要重點培養(yǎng)廉政政策、紀律法規(guī)、道德修養(yǎng)、價值觀教育等內容,針對大學生群體要重點培養(yǎng)法制觀念、誠信教育、職業(yè)道德、傳統(tǒng)美德、社會公德等內容。為了提高教育的實效性和親和力,還可以結合不同專業(yè)學科的特點,在專業(yè)教育中融入廉潔教育。例如,會計學專業(yè)學生可以適當學習如何規(guī)避“小金庫”、偷稅漏稅等問題,讓學生從大學階段就認識到未來職業(yè)發(fā)展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利益沖突,提高責任意識和廉潔意識。
在新媒體快速發(fā)展的形勢下,高校廉政廉潔教育還應注重創(chuàng)新宣傳方式和載體。比如,可以開設廉政廉潔教育公眾號或宣傳教育平臺,將知識性、信息性、警示性融為一體,針對招生、科研報銷等重要時間節(jié)點,推送廉潔教育的相關內容,還可以在學生入學、重要節(jié)日前后,推送廉政提醒,防微杜漸,牢筑思想防線,防范利益沖突的發(fā)生。此外,還可以從微視頻、微短片、漫畫等形式入手,發(fā)揮師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用師生最喜聞樂見的形式和話語,發(fā)揮新媒體傳播在廉潔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四、結語
在高校反腐形勢愈加嚴峻的當下,建立系統(tǒng)全面防范利益沖突的體系迫在眉睫,這也是在新時代下提高大學治理水平、提升大學公信力和軟實力的客觀要求。本文從高校利益沖突的表現(xiàn)、成因、解決路徑等進行了全面分析,為提高高校廉潔校園文化建設、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提供了可借鑒的參考。目前,國內高校利益沖突的表現(xiàn)還呈現(xiàn)出多樣性變化等趨勢,未來仍需持續(xù)關注高校防范利益沖突這一命題,只有這樣,才能扎緊制度的“籠子”,使高校的廉政建設和廉潔教育呈現(xiàn)出“風清氣正”的嶄新局面。
[ 參 考 文 獻 ]
[1] 王政淇,張璁.人民網2018年“兩會調查”結果出爐——反腐和社會保障最受關注[N].人民日報,2017-02-28(20).
[2] 公婷,任建明.利益沖突管理的理論與實踐[J].中國行政管理,2012(10):96-100.
[3] 王澤東.高校預防懲治腐敗體系構建:以利益沖突為視角[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0):107-109.
[4] 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國方正出版社,2015.
[5] 李成言,黃國珍.政府誠信建設與公務員誠信管理:防止利益沖突問題研究的政府管理視角[J].河南社會科學,2013(1):4-7.
[6] 林培錦.高校學術同行評議利益沖突:類型、根源與規(guī)避[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7(4):34-40.
[責任編輯:陳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