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博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 外國語學院,沈陽 110136)
2020年以一種出人意料的方式打開,新冠肺炎席卷全球。出于疫情防控和隔離的需要,為了維護廣大師生的健康和安全,防止疫情向校園蔓延,教育部提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要求。為了貫徹落實這一要求,使隔離在家無法返校的莘莘學子能夠居家不停學,基于各種新媒體技術的遠程教學勢在必行。一線教師更應順應這一時代命題,以此次疫情為契機,給師生關系的交往創(chuàng)造更多的時空。把學生學習的自主權和教師的引導性相結合,把“控”變?yōu)椤巴啤?,把“管”變?yōu)椤鞍椤保龅健敖獭薄皩W”結合。
在線教學,即利用新媒體技術開展教學活動,是通過計算機網絡、無線通信網、衛(wèi)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shù)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服務的傳播形態(tài)。從空間上來看,“新媒體”特指當下與“傳統(tǒng)媒體”相對應的,以數(shù)字壓縮和無線網絡技術為支撐,利用其大容量、實時性和交互性,可以跨越地理界線最終得以實現(xiàn)全球化的媒體[1]。新媒體技術作為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產物,在教學中應用這種技術已經成為當今教育改革的重點,同時也獲得了很多成果[2]。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是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活動的重要內容,也是啟發(fā)學生思辨能力、培養(yǎng)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提高溝通交流能力等綜合素質的重要載體[3]。PBL教學模式基于現(xiàn)實世界,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醫(yī)學教育。在PBL 學習中,教師作為引導者提出問題或任務,學生通過認識問題和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獲取知識,進而分享總結所得知識,進行反思,最終師生共同形成反饋評價。
本研究運用PowerPoint(PPT)、“雨課堂”、微課以及釘釘教學平臺這些先進的新媒體技術,結合PBL教學方法,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模式,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以此提高學習效果。
長期以來,英語教學中灌輸式的課堂、填鴨式的教學一直為學生所詬病。單純講授式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聽說能力、批判思維能力、英語的國際視野都得不到很好的提升,甚至讓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了畏難情緒、抵觸心理,挫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因此,英語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利用新媒體技術為英語教學增添活力。
在多種在線教學的技術平臺中,本研究選用PowerPoint(PPT)、“雨課堂”、微課以及釘釘教學平臺作為教學手段,開展教學活動。
PowerPoint是微軟公司出品的office 軟件系列重要組件之一,具有強大的文字編輯能力、豐富的段落及文件格式、齊全的繪圖手段以及較好的網絡支持功能等特點。胡壯麟從模態(tài)的角度把PPT的表現(xiàn)方式分為:點句、圖像、圖表、色彩和音響,又從語篇功能角度把PPT分為四大基本類型:提示型、直觀型、分析型和勸誘型[4]。在教學過程中,PPT尤其適用于文化背景介紹以及學生跨文化意識的拓展。
雨課堂(Rain Classroom)由學堂在線和清華大學在線教育辦公室共同推出。它通過智能終端把師生連接起來,將預習—上課—復習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無縫鏈接起來,實現(xiàn)了大數(shù)據時代的新媒體智慧教學。由于雨課堂的制作媒介為PPT,因此它又與PPT形成你中有我、互助共贏的局面。PPT是雨課堂的母體,為其提供立足之本,而雨課堂又如PPT皇冠上的明珠,使其在新時代發(fā)出更璀璨的光彩。
微課 (Microlecture) 最早由美國高級教學設計師戴維·彭羅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創(chuàng)。微課運用新媒體技術,按照認知規(guī)律對碎片化學習內容及過程進行呈現(xiàn),同時進行素材的擴展,其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微課具有教學時間較短、教學主題突出和教學設計精致等特點,尤其適合于經典示范案例教學及自主學習。張一春教授認為,對于老師而言,最關鍵的是要從學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課,而不是在教師的角度去制作,要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5]。
釘釘是由阿里巴巴集團于2014年1月籌劃啟動,由阿里巴巴來往產品團隊研發(fā)的專為中小企業(yè)和團隊免費打造的溝通協(xié)同多端平臺。其推出的云課堂、視頻會議、直播平臺等功能很好地順應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遠程教學、居家學習的社會需求。
2020年春季學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學校的課程以“自主學習+遠程教學”方式展開。在這一全新的師生關系的時空下,如何高質高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是擺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時代命題。以下以研究生英語教學為例,對居家學習階段PBL教學模式的開展提出相應的設計方案和實施方案。
1.基于教師團隊為主體的問題推送階段
首先,教師團隊提前一周對未來兩周要進行的與PBL教學相關的內容進行梳理與探討,確定研究的問題,制作相關視頻音頻文件。
其次,班級教師將學生分為四組,每組五人,選取一人為組長。分組以學生英語水平的差異及不同的性格特點為基礎,以英語水平較好的同學帶動英語水平相對較弱的同學,性格較外向的同學帶動性格較內斂的同學為標準,使小組成員做到發(fā)揮所長,各司其職。課前,班級教師需將問題及預習材料推送至學生團隊。
2.基于學生團隊為主體的認知問題及解決問題的初級階段
解決問題的初級階段可細化為三個步驟,分別為:初級準備、初級討論以及初級匯報。
在初級準備過程中,首先,各班級教師召開全體同學的視頻會議,對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總體概述。隨后,由各組組長代表組員自愿認領各個子任務。會議結束后,教師不再參與準備過程,由組長負責組內的任務分配及協(xié)調。與此同時,學生可通過新媒體技術與教師保持聯(lián)絡,隨時向老師報告項目進展情況。
隨著認知的不斷深入,學生小組會自然而然地由初級準備階段過渡到初級討論階段。討論可以分多次進行,由組長利用新媒體技術進行全程錄像,班級教師至少要旁聽一次初級討論會議。
隨著討論的逐漸深入,通過不斷展開頭腦風暴,小組成員的思想火花不斷碰撞,最終形成初次匯報材料。班級教師召開第二次全體會議,聽取各小組生成的初次匯報成果,并對準備及討論階段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針對性點評,同時進一步深化、拓展問題。各小組成員在聽取其他組成員匯報成果的同時,也要積極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為開展PBL教學模式的進階階段做準備。
3.基于學生團隊為主體的認知問題及解決問題的進階階段
經過初級階段的準備、討論及匯報三個步驟,各組成員會發(fā)現(xiàn)新問題,拓展新角度,開拓新思維,隨即進入PBL教學模式的進階階段,其步驟與初級階段一致,但所研究的內容會更加深入,更具廣度。
4.基于教師團隊和學生團隊共同參與的問題總結、評價及反思階段
本階段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各個小組通過新媒體技術平臺進行提問及互評;第二步,教師團隊根據新媒體技術平臺提供的大數(shù)據及準備階段、討論階段、匯報階段的表現(xiàn)對學生進行多維度評價。 同時就PBL教學過程中,課程的難點及學生暴露出的不足進行講授與糾正,對教學進行總結與反思。PBL教學活動的設計方案如圖1所示。
以上是根據教學實際和學情分析提出的研究生英語PBL教學在線模式的授課流程和教學設計方案。待學生全部返校后可恢復“線下學習”,總結前期“線上學習”的工作經驗和教訓,優(yōu)化PBL學習流程,將線下教學和線上交流密切結合,形成“線上+線下混合式PBL”學習模式[6]。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各個學校采取線上授課,學生開展居家學習雖是應對疫情的無奈之舉,但同時也是一個轉變的契機——即我們一直呼吁而舉步維艱的、費勁推動而寸步難行的教學方式的轉變:以學生為主體,多手段、全方位地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PBL模式下的英語教學強調參與、體驗和感悟,有助于學生真正統(tǒng)一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在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完善他們的認知結構[7]。在教學條件變化、交流空間變化中,我們要把疫情當成教材,敢于接受考驗,在抗擊疫情的戰(zhàn)役中進一步樹立和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堅韌不拔、從容不迫的奮斗精神和赤誠仁愛、胸懷天下的家國情懷,真正與祖國一起成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