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潔文
2017年5月25日,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jiān)測中心統(tǒng)一對我區(qū)科學和德育兩個學科進行了教育質量監(jiān)測?;跂|莞市小學2017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jiān)測德育(道德與法治)學科監(jiān)測結果反饋,《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數據反映教師的教學方式不夠豐富,學生對課程喜愛程度低,教師專業(yè)知識較為欠缺,當前培訓的情況與課程的需求不一致?;诒O(jiān)測結果應用,筆者所在學校以監(jiān)測結果存在的主要問題為導引,積極探索《道德與法治》國家質量監(jiān)測結果應用要求下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改進的策略。經過不斷探索實踐,初步提出了基于國家質量監(jiān)測結果應用的“五重煉團隊,七環(huán)促高效”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改進策略?!拔逯仄攮h(huán)”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改進策略實施以來,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的能力,提高了《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實效。
一、“五重”研訓模式,錘煉慧教樂教師資隊伍
針對2017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jiān)測德育(道德與法治)學科監(jiān)測結果反饋:教師專業(yè)知識較為欠缺,當前培訓的情況與課程的需求不一致。基于此,學校以培養(yǎng)錘煉一支慧教樂教的教師隊伍為目標,在專家的引領下探索“五重”教師研訓模式(如下圖),更新道德與法治教師的教學理念,提升部編新教材的實施能力。
1.重規(guī)劃:目標? + 計劃
學校制定三年教師培養(yǎng)規(guī)劃,并物色一批骨干教師為名師培養(yǎng)對象,以師徒結對的形式,師徒共同商定成長規(guī)劃,明確培養(yǎng)目標:兩年內成長為區(qū)級骨干教師;培養(yǎng)措施:“五重”幫扶, 師徒職責分明,只有目標明確,切合實際,方案具體,措施落實,才能保障結對的成效。
2.重理念:課標 + 情懷
校本培訓凸出先進的教學思想理念和對本學科的教學情懷,是其個人專業(yè)成長的關鍵。對理念的引領,分兩步進行:一是吃透課標,把準學科本質。通過外出學與自主相結合,走出去參與全國、市、區(qū)的研討活動,潛心鉆研課標,向專家請教,使教師心中有標,課中有標。二是激發(fā)教學情懷,刻苦上進。內驅力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關鍵。思想認識入手,從學校發(fā)展、學科發(fā)展、個人發(fā)展等方面,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多次結合具體的節(jié)點或實例,提升對道德與法治學科、個人發(fā)展的認識。
3.重方法:示范 + 實操
對青年教師學科素養(yǎng)的幫扶,不走常規(guī),采取“學中做”的模式,重示范更重實操。每學期,
扎實執(zhí)行師徒結對活動方案,緊扣個人成長規(guī)劃的“標”,有序進行,按需施訓。每學期上示范課不少于2節(jié),突出教學理念和研討主題。
4.重平臺:學研 + 競賽
一是學研平臺提師能。對骨干教師的培養(yǎng),注重多元的學習、研究平臺:“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聘請市品德學科帶頭人進行一對一的指導;選派參加區(qū)級、市級的研討活動;校內“傳幫帶”,把全國品德教學大賽的理念、教學視頻等讓老師學習觀摩,進行教學設計、反復磨課等練兵;鼓勵支持她參與課題研究,參與自研課題和市級德育課題研究;給她壓擔子,改革教研模式,實施主題式研討,注重學研、教研、科研一體化。所有的平臺和措施均指向解決課堂教學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提升老師的教學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二是競賽平臺促成長。以比賽為契機,搭建校級、區(qū)級、市級的賽課平臺,磨煉老師過硬的基本功,錘煉教學設計的能力。
5.重實效:課堂 + 成長
教師研訓堅持實效為先,立足于解決其教學理念、教學能力、教研能力和科研能力等問題,教師的成長最終體現在課堂上、落在學生身上,使課堂充盈著“本真課堂”的味道,教師的成長帶動學生的成長。
二、“七環(huán)”教學模式,打造善學課堂
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善學課堂之匙。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嘗試采用“七環(huán)”教學模式,是打開《道德與法治》善學課堂的大門的鑰匙,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道德品質、法治素養(yǎng)的杠桿?!捌攮h(huán)”教學模式如下圖。
如,二年級上冊《大家排好隊》一課。課前,精心準備善期待環(huán)節(jié)。設計預習單讓學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排隊,并收集相關的排隊的圖片,想一想排隊時要遵守什么規(guī)則,上網了解“自覺排隊日”的有關資料,以此引發(fā)學生對學習《大家排好隊》一課充滿期待,燃點學習熱情。課始,激情導入善溝通環(huán)節(jié)。通過“文明電視臺”播報有關排隊的新聞、兒歌、圖片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初步感知排隊的規(guī)則,為接下來的探究做好鋪墊。課中,自主探究善發(fā)展環(huán)節(jié)。分別創(chuàng)設了“創(chuàng)景體驗,排隊好”、讓學生親身探究體驗排隊的重要性,通過觀察圖片,加深對有序排隊意義的理解?!昂献鹘涣魃茖υ挕杯h(huán)節(jié),通過文明電視臺“文明在我身邊”新聞欄目播報的幾則慘劇案例,讓學生分組討論:不排隊會產生怎樣的后果?孩子們通過交流對話,從反面的教材中認識到排隊的重要性,從而增強排隊的意識。在“點撥難點善突破”環(huán)節(jié),圍繞“您知道自覺排隊日是哪一天嗎?”“在生活中,如何做到守規(guī)則排好隊呢?”兩個重點和難點問題,引導學生結合背景資料和生活中的排隊例子進行辨析;接下來的“文明排隊,見行動”環(huán)節(jié),更好地落實讓學生從道德認識到道德實踐的內化,了解生活中的排隊規(guī)則,通過“辯一辯”和“文明在我身邊”新聞欄目播報的幾則血淋淋的慘劇案例,讓學生分組討論:想一想,強化排好隊的重要性有哪些?辨識鞏固善訓練環(huán)節(jié),設計了“你覺得這種行為文明嗎?如果是你,準備怎么做?”結合生活,鞏固認知,設計練習題,找出并改正圖中的錯誤,鞏固深化理解??偨Y升華善延伸環(huán)節(jié),提出倡議,課后延伸開展“踐行文明排隊,爭當文明達人”活動,更好地促使學生從知到行的轉化。在課堂教學中,實施“七環(huán)”教學模式,有效地提升《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實效。
實踐證明,“五重煉團隊,七環(huán)促高效”的課堂教學改進策略實施以來,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的能力,提高了《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實效,破解了2017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jiān)測道德與法治學科監(jiān)測結果反饋中存在的問題。接下來,我們將以課題作推動,在實踐中不斷總結,不斷完善,不斷提升《道德與法治》課程實施的能力,打造善學課堂、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吳翠香.品德教學課外延伸教育五結合[J].福建教育,2007(06).
[2]高德勝.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修訂的幾點體會[J].基礎教育理程, 2012(2) :16.
[3]陳光全,高瓊.生活德育理念的三維解讀——2011年版《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標準》學習體會[J].中小學德育, 2012(6) :47.
[4]吳翠香.品德教學課外延伸教育五結合[J].福建教育,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