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霞
商丘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河南 商丘 476000
腦膜炎是發(fā)生率較高的一類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嚴重程度高,一旦沒有及時治療,殘疾率及病死率均較高[1]。結核性腦膜炎、病毒性腦膜炎是腦膜炎的兩種常見類型。其中結核性腦膜炎嚴重程度最高,多是因為大腦內中樞神經系統(tǒng)由于結核分枝桿菌經過血液循環(huán)進入而發(fā)生結核病,從而影響腦神經、腦動脈以及腦實質等,同時侵犯腦膜,引起的一類炎性反應[2]。結核性腦膜炎一般在低于5歲的小兒中發(fā)生率更高,且經常會被誤診為其他疾病,原因是盜汗、頭痛、低熱等初期臨床癥狀不嚴重,往往被忽視,導致疾病不斷發(fā)展,威脅患兒的生命健康,最終引發(fā)嚴重后果[3]。
病毒性腦膜炎也是兒科常見神經系統(tǒng)性疾病之一,是一種常見的顱內感染性疾病,屬中樞神經系統(tǒng)(CNS)感染,后遺癥發(fā)生率和致殘率仍較高,但近年來其病死率有所下降[4]。小兒發(fā)病率高于成人,是病毒性腦膜炎高危人群,有報道顯示,中樞神經感染住院患兒病毒性腦膜炎約占50%以上[5]。病毒性腦膜炎一旦發(fā)現需要及時治療,其對大腦的損傷非常大。這種神經系統(tǒng)的疾病如果預后不徹底,嚴重者可能會導致兒童意識障礙,部分患兒會有很多如癲癇、肢體癱瘓等后遺癥,不僅患兒的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還會影響兒童正常學校生活[6]。病毒性腦膜炎是不同病毒導致的顱內急性炎癥,存在較多病原體,臨床確診難度較大,誤診的風險高,影響患兒的及時治療[7]。
病毒性腦膜炎尚無特效藥物,但早期有一定的自愈概率,大多數病毒性腦膜炎可經積極的治療完全康復[8]。因此,對癥治療以及早期診斷分類具有重要意義。雖然腦膜炎診斷的金標準是腦脊液病原學檢測,但病原菌檢測中由于抗生素濫用情況加重而使檢出率降低,同時該檢查耗時長,極易出現誤診,漏診的情況而延誤治療。所以臨床有必要做好病毒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的診斷及鑒別工作,以保證臨床能夠及時采取正確的治療措施,實現患兒預后的改善。當前在這兩種疾病的診斷中,細胞學檢測方法的應用較為廣泛,本研究以商丘市第三人民醫(yī)院2016-04—2019-04收治的結核性腦膜炎患兒20例,病毒性腦膜炎患兒30例為對象,具體分析細胞學檢測在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1.1對象選擇2016-04—2019-04商丘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收治的結核性腦膜炎患兒20例(結核組),病毒性腦膜炎患兒30例(病毒組)為對象。結核組男12例,女8例,年齡0.5~6(3.60±2.18)歲;病毒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1~7(3.81±2.43)歲。2組年齡、性別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納入標準:①符合腦膜炎診斷標準;②確診為結核性腦膜炎或病毒性腦膜炎;③無其他嚴重伴發(fā)疾病;④患兒家長對研究知情同意;⑤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排除標準:①伴嚴重心腦血管疾病;②伴嚴重肝腎功能異常;③合并認知功能障礙;④合并過敏性疾??;⑤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病。
1.2方法全部患兒在入院3 d內進行腰穿,收集患兒3 mL腦脊液,在FMU-5微型腦脊液細胞玻片離心沉淀器中加入腦脊液0.5 mL,持續(xù)5 min的離心處理,離心速率為800 r/min,收集腦脊液細胞在玻片上,利用邁-格-姬對細胞玻片進行8 min染色,等待干燥后通過顯微鏡進行觀察并計數。
1.3評價指標測定2組患兒的血清白蛋白(CALB),利用日本強生25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在溴甲酚綠法下進行測定,腦脊液白蛋白(SALB)在免疫比濁法下進行測定,腦脊液白蛋白指數(CALB指數)=CALB/SALB×10-3。
測定并比較2組患兒腦脊液中嗜中性粒細胞、腦脊液小淋巴細胞、轉化淋巴細胞、淋巴樣細胞、激活單核細胞所占百分比。
評價2組患兒血腦屏障損傷程度,依據CALB指數進行判斷,CALB<9提示正常,CALB9~10為輕度損傷,CALB11~30為中度損傷,CALB30以上為重度損傷。
2.1CALB、SALB、CALB指數比較結核組腦膜炎患兒CALB測定結果與病毒組腦膜炎患兒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核組腦膜炎患兒SALB、CALB指數測定結果明顯高于病毒組腦膜炎患兒(P<0.05)。見表1。
組別nCALB(g/L)SALB(g/L)CALB指數結核組2036.28±6.521.23±0.5931.75±10.38病毒組3036.34±6.230.67±0.2015.56±9.82t值1.1784.9246.206P值0.2440.0000.000
2.22組腦脊液內細胞類型及比重比較結核組腦膜炎患兒小淋巴細胞、淋巴樣細胞、轉化淋巴細胞均低于病毒組腦膜炎患兒(P<0.05),激活單核細胞、嗜中性粒細胞均高于病毒組腦膜炎患兒(P<0.05),結核組腦膜炎患兒與病毒組腦膜炎患兒漿細胞、單核細胞比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2組血腦屏障損傷程度比較結核組腦膜炎患兒血腦屏障輕度損傷患兒明顯少于病毒組腦膜炎患兒(P<0.05),中度損傷與重度損傷患兒明顯多于病毒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2組腦脊液內細胞類型及比重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cell types and specific gravity incerebrospinal fluid in 2
表3 2組血腦屏障損傷程度比較 [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degree of blood-brain barrierinjury between the 2 groups [n(%)]
中樞神經系統(tǒng)(CNS)感染其臨床癥狀往往不典型且多樣,給診治帶來一定困難,是兒科常見感染性疾病之一,嚴重威脅兒童健康[9]。部分患兒雖積極治療仍遺留癲癇、腦軟化、腦積水、智力低下、聽力障礙等嚴重后遺癥。結核性腦膜炎和病毒性腦膜炎是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的兩種常見類型。
結核病變會經血行-腦脊液途徑影響腦膜,機體高度過敏性緊密聯系結核性腦膜炎的出現,部分患兒也可能由于腦膜干酪灶、腦實質破潰導致結核性腦膜炎。結核桿菌為需氧菌,通過呼吸道進入肺部,先在小區(qū)域形成感染,因為結核菌不會有毒素、酶的分泌,所以不會導致炎性反應或免疫反應,宿主不會有癥狀表現[10]。之后淋巴系統(tǒng)會受到桿菌入侵并進入局部淋巴結中,由于菌血癥影響會通過血行播散進入腦實質、腦膜處,且會大量復制。等到宿主出現免疫反應,T淋巴細胞會致敏,將巨噬細胞激活,向感染灶轉移[11]。巨噬細胞能夠將桿菌吞沒,且可以與其融合轉變?yōu)槎嗪司藜毎?,這種情況免疫反應的影響會殺滅大部分桿菌,僅在巨噬細胞中遺留少數[12]。不完全的囊壁樣組織會包繞肉芽腫性病灶,因為體積非常小,所以可能長期靜止存在于腦膜中。如果宿主免疫力減弱,病灶中結核菌會被激活,進入蛛網膜下腔中,跟隨腦脊液出現播散,經過一段時間后導致結核性腦膜炎。
病毒性腦膜炎是指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所導致的急性炎癥反應疾病,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軟腦膜部位的炎癥反應綜合征。病毒性腦膜炎病原體以腸道病毒、皰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為主,具有傳染性,其中柯薩奇B組及埃可病毒感染較為多見,患兒可出現腦組織體征改變及神經系統(tǒng)麻痹等情況。病毒性腦膜炎多發(fā)于低齡嬰幼兒,癥狀較輕可自行痊愈,若治療延誤會影響患兒的腦部功能,造成肢體功能障礙、精神障礙等不良后遺癥,重者出現腦水腫、驚厥,進而遺留神經系統(tǒng)后遺癥,若嚴重可導致患者死亡。病毒性腦膜炎的致殘率較高,據相關研究報道[13],約33.9%的患兒可遺留肢體癱瘓。減少病毒性腦膜炎患兒并發(fā)癥,促進腦部功能的恢復的重要保證是積極有效的臨床救治,因此,對疾病的早期診斷、治療顯得尤為重要。
患兒軟腦膜、腦部腫脹表現出彌漫性混濁,有灰黃色漿液纖維素性滲出物,額葉底部、視交叉池、腦底部橋池的分布最明顯[14]。腦神經鞘會受到炎性滲出物侵犯,會對神經纖維形成包繞及擠壓,顯微鏡檢查能夠觀察到軟腦膜彌漫性炎細胞浸潤,主要是淋巴細胞與單核細胞,少有漿細胞、巨噬細胞[15]。在軟腦膜部位能夠檢查發(fā)現有散在的粟粒狀結核結節(jié),組成包括成纖維細胞、單核細胞、多核巨細胞,少量存在漿細胞,并且結節(jié)中多會存在干酪樣壞死物質。臨床發(fā)現,腦實質中、軟腦膜血管中的小動脈多會出現血管炎性改變,始于外膜,對彈力纖維形成破壞,并導致血管內膜炎,繼而導致血管閉塞,嚴重情況下會引起腦梗死。小兒結核性腦膜炎無典型臨床癥狀,診斷難度較大,誤診風險高,本研究通過進行腦脊液細胞學檢查,發(fā)現結核組SALB、CALB指數測定結果明顯高于病毒組(P<0.05),結核組小淋巴細胞、淋巴樣細胞、轉化淋巴細胞均低于病毒組(P<0.05),激活單核細胞、嗜中性粒細胞均高于病毒組(P<0.05),結核組血腦屏障輕度損傷患兒明顯少于病毒組(P<0.05),中度損傷與重度損傷患兒雖然多于病毒組,但因為研究對象數量過少,所以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從結果可知,進行細胞學檢測能夠幫助鑒別結核性腦膜炎、病毒性腦膜炎,兩種腦膜炎在SALB、CALB指數方面,在小淋巴細胞、淋巴樣細胞、轉化淋巴細胞、激活單核細胞、嗜中性粒細胞比重方面,在血腦屏障受損程度方面均存在一定差異,通過這些檢測對兩種類型的腦膜炎進行鑒別。細胞學檢測能夠幫助鑒別小兒結核性腦膜炎、病毒性腦膜炎,為臨床診療進行提供科學指導,臨床有良好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