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金,張喜紅
(鄭州人民醫(yī)院 婦科,河南鄭州 450000)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常見的婦科疾病,是指子宮外出現(xiàn)子宮內膜組織,多發(fā)生于盆腔腹膜、卵巢等部位,出現(xiàn)痛經(jīng)、性交痛、不孕等。該病多采用手術治療,但術后由于存在浸潤生長、遠處轉移等,導致復發(fā)率較高[1]。因此,術后聯(lián)合藥物是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首選方法。散結鎮(zhèn)痛膠囊有軟堅散結、化瘀定痛的功效[2]。本研究觀察曲普瑞林注射液聯(lián)合散結鎮(zhèn)痛膠囊治療腹腔鏡術后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在鄭州人民醫(yī)院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的98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使用隨機數(shù)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9例。對照組年齡24~46歲,平均(34 3±4 1)歲;病程 5個月 ~6 a,平均(3 1±0 6)a;AFS分期為Ⅱ期12例,Ⅲ期21例,Ⅳ期16例。觀察組年齡25~44歲,平均(33 9±4 2)歲;病程 6個月 ~5 a,平均(3 0±0 5)a;AFS分期為Ⅱ期11例,Ⅲ期23例,Ⅲ期15例。兩組患者年齡、病程、AFS分期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 05)?;颊咦栽竻⑴c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jīng)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選取標準納入標準:(1)經(jīng)病理檢查確診,符合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診斷標準[3];(2)發(fā)病部位為卵巢;(3)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4)3個月內無激素類藥物應用史。排除標準:(1)心、肝、腎功能異常;(2)合并惡性腫瘤;(3)精神障礙;(4)有糖尿病等基礎性疾??;(5)子宮既往手術史。
1.3 治療方法兩組均接受腹腔鏡手術。于術后第1次月經(jīng)第1天給予對照組肌內注射曲普瑞林(德國Ferring GmbH,批準文號 H20140123),每次 3 75 mg,4周1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散結鎮(zhèn)痛膠囊(江蘇康緣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30127),于月經(jīng)第1天開始服用,每次4粒,每天3次。兩組均連續(xù)治療6個月。
1.4 觀察指標(1)療效。療效評定標準:盆腔痛、痛經(jīng)等癥狀及體征明顯好轉,B超顯示異位組織明顯縮小為顯效;癥狀、體征有所好轉,異位組織有所縮小或無增大為有效;癥狀、體征無改善或復發(fā)為無效[4]。治療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2)血清性激素: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患者治療前后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xiàn)SH)、黃體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和雌二醇(estra diol,E2)水平。(3)血清炎癥因子:檢測患者治療前后白介素 -6(interleukin-6,IL-6)、腫瘤壞死因子 -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4)不良反應。
1.5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 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療效和不良反應等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和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血清性激素和炎癥因子水平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內治療前后各指標的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兩組間各指標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 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療效對照組顯效20例,有效 19例,無效10例,治療總有效率為79 6%;觀察組顯效26例,有效20例,無效3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3 9%。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 05)。
2.2 血清性激素治療后,兩組FSH、LH、E2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各指標水平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 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 P<0 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 P<0 05;FSH—卵泡刺激素;LH—黃體生成素;E2—雌二醇。
組別 例數(shù) FSH/(U·L-1)LH/(U·L-1)E2/(pmol·L-1)對照組49治療前 42.2±2.7 25.8±2.6 312.5±31.8治療后 32.1±1.2a 21.3±1.2a 169.5±23.1a觀察組 49治療前 42.8±2.3 25.1±2.2 304.6±28.6治療后 22.8±1.4ab 17.9±1.4ab 109.6±19.4ab
2.3 血清炎癥因子治療后,兩組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各指標水平均較對照組低(均P<0 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 P<0 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 P<0 05;IL-6—白介素-6;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
組別 例數(shù) IL-6/(ng·L-1)TNF-α/(μg·L-1)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9 93.2±20.4 48.6±8.8a 2.7±0.5 1.6±0.3治療前 治療后a觀察組 49 92.7±19.6 35.4±8.3ab 2.6±0.4 1.0±0.2ab
2.4 不良反應對照組出現(xiàn)潮熱4例,皮疹2例,惡心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6 3%;觀察組出現(xiàn)潮熱3例,性欲下降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 2%。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 05)。
子宮內膜異位癥屬于雌激素依賴性疾病,手術是治療該病的主要方法。腹腔鏡手術出血量少,損傷小,并發(fā)癥少,是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首選術式,Ⅲ、Ⅳ患者病灶多與周圍組織有粘連,手術難以完全切除病灶,殘余病灶在雌激素作用下可繼續(xù)生長,復發(fā)率較高[5]。術后用藥是為了降低雌激素水平,預防復發(fā)。
曲普瑞林屬于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可競爭性結合GnRH受體,從而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降低雌激素水平,起到藥物去勢的作用,異位子宮內膜不斷退化,殘留病灶不斷萎縮、壞死,還可抑制異位組織的增殖,促進內膜細胞凋亡,從而減少復發(fā)[6-7]。
中醫(yī)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癥屬于“癜瘕”“痛經(jīng)”范疇,病機為瘀血阻滯胞宮,致沖任失調,久則影響臟腑功能,氣滯血瘀,凝滯于胞宮,治療以消腫散結、祛瘀止痛為主[8]。散結鎮(zhèn)痛膠囊成分為龍血竭、三七、浙貝母、薏苡仁。龍血竭為君藥,可活血散瘀,定痛止血;三七為臣藥,可化瘀止血,消腫止痛;浙貝母為佐藥,可清熱化痰,散結解毒;薏苡仁為使藥,可解毒散結[9]?,F(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龍血竭可降低全血高切黏度,還有抗炎、鎮(zhèn)痛的作用[10]。三七有抗炎、增強免疫力的作用[11]。薏苡仁有消炎鎮(zhèn)痛、提高免疫力的作用[12]。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表明散結鎮(zhèn)痛膠囊聯(lián)合曲普瑞林注射液治療效果較好。動物實驗表明,散結鎮(zhèn)痛膠囊可抑制大鼠異位子宮內膜的生長,調節(jié)性激素水平[13]。本研究發(fā)現(xiàn),治療后觀察組FSH、LH、E2水平均低于對照組。IL-6有促炎作用,還可刺激P450酶的表達,促進異位子宮內膜的增殖。TNF-α可調節(jié)女性月經(jīng)周期和排卵,在子宮內膜異位癥中處于高表達狀態(tài),可增加內膜間質纖維粘連蛋白等與周圍的粘連,加快異位病灶的形成[14]。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 IL-6、TNF-α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兩組不良反應比較無明顯差異,表明散結鎮(zhèn)痛膠囊聯(lián)合曲普瑞林注射液治療可減輕炎癥反應,且不增加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曲普瑞林注射液聯(lián)合散結鎮(zhèn)痛膠囊治療腹腔鏡術后子宮內膜異位癥效果顯著,可明顯改善血清性激素水平,減輕炎癥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