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偉華
(南陽醫(yī)學高等??茖W校第一附屬醫(yī)院急診科,河南南陽 473058)
感染性休克屬臨床上常見的膿毒病綜合征伴休克,主要表現(xiàn)為交感神經(jīng)興奮、皮膚蒼白、肢端濕冷、惡心嘔吐等,隨病情進展可造成呼吸淺速、意識不清、多器官衰竭等,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威脅。感染性休克早期血流動力學多表現(xiàn)為“高排低阻”,可造成組織器官低灌注及持續(xù)性低血壓,應采用血管活性藥治療,以確保動脈血壓與血氧輸送量,維持內(nèi)灌注及組織氧代謝。此外,研究發(fā)現(xiàn),感染性休克是因機體對病原體炎癥免疫反應失控所致,氫化可的松琥珀酸鈉為短效糖皮質激素,具有免疫調節(jié)和抗炎作用[1]。本研究探討血管活性藥物聯(lián)合氫化可的松琥珀酸鈉對感染性休克的治療效果。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南陽醫(yī)學高等??茖W校第一附屬醫(yī)院收治的7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照治療藥物將患者分為兩組,每組39例。去甲腎上腺素組男23例,女16例;年齡43~77歲,平均(58 63±7 49)歲;原發(fā)病為敗血癥 2例,泌尿系統(tǒng)感染8例,腹部感染15例,嚴重肺部感染14例。聯(lián)合組男22例,女17例;年齡42~75歲,平均(57 69±6 38)歲;原發(fā)病為敗血癥 1例,泌尿系統(tǒng)感染7例,腹部感染14例,嚴重肺部感染17例。兩組以上資料(性別、年齡、原發(fā)?。┎町悷o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 05)。本研究經(jīng)南陽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一附屬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1)納入標準:①符合感染性休克診斷標準[2];②存在明確感染灶;③收縮壓 <90 mm Hg(1 mm Hg=0 133 kPa);④經(jīng) 1 h液體復蘇后仍無法恢復;⑤家屬簽署研究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心源性、梗阻性或低血容量休克;②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異常;③對本研究相關藥物過敏;④自身免疫性疾病。
1.3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入院后充分液體復蘇,心臟指數(shù)穩(wěn)定至>3 L·min-1·m-2,給予其常規(guī)治療,即糾正酸堿失衡、擴容、抗感染等。去甲腎上腺素組患者接受去甲腎上腺素(天津金耀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12020621)靜脈滴注,0 5μg·kg-1·min-1,間隔30 min用藥1次,直至肢體及面色紅潤、呼吸改善,之后間隔60 min用藥1次,再逐步減至每4 h用藥1次,維持24 h。聯(lián)合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增加氫化可的松琥珀酸鈉(天津生物化學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493)靜脈滴注,200 mg·d-1。
1.4 觀察指標(1)兩組臨床療效。顯效:用藥后12 h患者呼吸改善,神志清醒,尿量增加,炎癥反應消失,收縮壓升高至 >90 mm Hg,或較治療前升高 >30 mm Hg。有效:用藥后12~24 h患者呼吸緩解,神志清醒,尿量及炎癥反應有所改善,收縮壓升高至>90 mm Hg,或較治療前升高>20 mm Hg。無效:用藥后24 h呼吸困難,收縮壓無明顯變化。顯效、有效計入總有效。(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即血清 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腫瘤壞死因子 -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水平。采集患者晨起新鮮血液樣本3 mL,離心后取上清液,以免疫比濁法測定血清L-10水平,采用酶聯(lián)免疫法測定患者血清TNF-α水平,免疫化學發(fā)光法測定血清CRP水平,試劑盒由北京晶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5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4 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血清炎癥因子水平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療效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為0 05。
2.1 臨床療效聯(lián)合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去甲腎上腺素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 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2 炎癥因子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CRP、TNF-α、IL-10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 05)。治療后24 h,兩組患者血清CRP、TNF-α水平低于治療前,IL-10水平高于治療前,聯(lián)合組患者血清 CRP、TNF-α低于去甲腎上腺素組,IL-10水平高于去甲腎上腺素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 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
注:與各自組內(nèi)治療前比較,a P<0 05;CRP—C反應蛋白,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IL-10—白介素-10。
組別 例數(shù) CRP/(mg·L-1)TNF-α/(ng·L-1)IL-10/(ng·L-1)24 h去甲腎上腺素組 34 139.57±11.24 62.96±5.32a 225.69±22.10 163.21±13.26a 14.42±1.11 15.02±0.80治療前 治療后24 h 治療前 治療后24 h 治療前 治療后a聯(lián)合組 34 137.24±10.58 48.25±3.78a 221.03±20.56 121.24±10.12a 14.36±1.01 15.58±0.73a t 0.943 14.076 0.964 15.653 0.250 3.229 P 0.349 <0.001 0.338 <0.001 0.804 0.002
目前,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充分液體復蘇后,主要以改善患者臟器組織再灌注、恢復機體代謝功能等方式進行治療。去甲腎上腺素屬常見血管活性藥物類型,可收縮內(nèi)臟及黏膜血管,增強外周阻力,進而提高患者血壓,確保器官組織血流灌注正常[3]。研究顯示,感染性休克發(fā)生時,血液中細菌內(nèi)毒素可刺激免疫細胞釋放大量炎癥因子,擴大炎癥反應,增加抗炎遞質,因此抑制炎癥反應非常重要[4]。氫化可的松琥珀酸鈉是一種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具有抑制免疫、抗過敏、抗炎等多種藥理作用。李晨等[4]研究指出,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療中,氫化可的松琥珀酸鈉可通過抑制免疫系統(tǒng)而減輕炎癥反應,提高治療效果。本研究顯示,聯(lián)合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去甲腎上腺素組,可見去甲腎上腺素聯(lián)合氫化可的松琥珀酸鈉治療感染性休克患者療效確切,其原因在于氫化可的松琥珀酸鈉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療中可發(fā)揮以下藥物機制:可抑制細胞中介免疫反應,進而阻滯原發(fā)免疫反應進展;可減輕細菌內(nèi)毒素對機體的刺激,進而減輕細胞損傷,發(fā)揮機體保護作用;糖皮質激素抑制炎癥反應,緩解臨床癥狀。CRP是炎癥性及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診斷標志物,可作為反映感染性休克療效及病情的重要指標;TNF-α是早期促炎因子,當機體發(fā)生感染時,其大量釋放,加重炎癥反應;IL-10屬抗炎因子,可通過阻滯T細胞發(fā)揮免疫抑制,進而達到抑制炎癥反應進展的目的[5]。本研究發(fā)現(xiàn),聯(lián)合組患者血清 CRP、TNF-α水平低于去甲腎上腺素組,IL-10水平高于去甲腎上腺素組,可見去甲腎上腺素聯(lián)合氫化可的松琥珀酸鈉治療感染性休克,可發(fā)揮免疫抑制作用,減輕炎癥反應。
綜上所述,去甲腎上腺素聯(lián)合氫化可的松琥珀酸鈉可有效提高感染性休克治療效果,減輕患者體內(nèi)炎癥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