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釗露 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qū)文匯街道中心幼兒園
德國著名的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曾說:“因為演奏打擊樂器時主要依靠的是人體大肌肉的動作,所以,它在音準以及音色上的要求要比其他樂器更高,并且打擊樂樂器的演奏方式很容易吸引幼兒以及被幼兒掌握。除此之外,因為打擊樂的最大特點就是產(chǎn)生‘聲響’,‘聲響’更易刺激幼兒的聽覺,激發(fā)幼兒對打擊樂的學習興趣,幫助幼兒降低因為音準以及音色等因素可能造成的失落感,提高幼兒對于打擊樂聲音的了解和學習欲望?!睆拇私逃饬x上來看,利用打擊樂進行游戲化模式教學對于幼兒音樂啟蒙教育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
通過相關(guān)研究發(fā)現(xiàn),許多幼兒都有著很強的音樂天賦,所以,進行音樂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對幼兒潛在的音樂創(chuàng)造能力進行開發(fā),讓幼兒能夠體會到音樂藝術(shù)帶給他們獨特的美妙。從幼兒角度來說,簡單、輕松的打擊樂不但能夠增強其對音樂與樂器的好奇心,而且能夠很好地愉悅幼兒的心靈,讓幼兒得到心理上的幸福感和滿足感。尤其是那些集體打擊樂游戲,幼兒們在參加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感受音樂,提升進行打擊樂游戲的動手能力,而且可以使得幼兒們在集體游戲當中,增進感情和交流,促使其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
例如,非常著名的“中原大鼓”,當中有一種是“開場鑼鼓”,不但十分考究手法,而且非常注重手法和腳法的搭配。配合上開場的喇叭,不但能夠培育幼兒打擊樂的方法能力,而且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幼兒的右腦功能,鍛煉幼兒的大腦、肢體反應能力和協(xié)調(diào)能力。由此,幼兒就能夠在相對寬闊的環(huán)境氛圍中,進行主動思索,發(fā)揮其自身的創(chuàng)造能力。
在對幼兒們進行綜合素養(yǎng)教育的過程中,打擊樂可作為幼兒美育的組成部分之一,其不但可以和幼兒德智體美勞各方面教育教學進行結(jié)合,還能夠用其自身獨有的方式手段有效地帶動幼兒其他方面教育的發(fā)展。進行打擊樂游戲,利用音樂欣賞、音樂節(jié)奏等等游戲內(nèi)容,采用各種表現(xiàn)方法和形式,從多個層面和角度,給予幼兒美育,進而起到培育和提升幼兒審美意識、審美能力以及審美情趣的作用正面影響幼兒思想情操。進行打擊樂游戲教學一般運用合奏教學模式,由此能夠培育幼兒的節(jié)奏感、音色感以及同伴間的協(xié)作能力,使得幼兒聽到和感受到多種打擊樂樂器共同演奏時多個聲部帶來的整體音樂成果,并且可以通過辨別打擊樂的音色,由此發(fā)展幼兒的音樂試聽能力,促使幼兒在準確完成自己演奏聲部的任務過程中,也會傾聽同伴的演奏,掌握辨別樂器的強、弱拍,以及掌握打擊時的快慢節(jié)奏。
與其它幼兒教育模式相對比,“游戲教育模式”更加貼合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進行音樂游戲教育時,不能夠僅僅將其運用到音樂教學活動中,而是要將其充分貫穿到幼兒教育的整個過程當中,用“游戲化”的模式在快樂的氛圍中和潛移默化中培育幼兒健康、陽光、積極的個性,在音樂的唱跳敲打玩耍中感受和欣賞音樂。打擊樂演奏活動是幼兒非常喜歡和非常熟悉的音樂活動類型之一,“乒乒乓乓”的演奏方式,恰好滿足了幼兒音樂教育中的游戲模式特征。幼兒們喜愛用小鼓、三角鐵等樂器跟隨音樂的節(jié)奏打擊出優(yōu)美的聲音,由此體驗打擊樂演奏帶來的快樂。經(jīng)過敲打器樂,不但可以使得幼兒強化對各類樂器的認識,而且可以促使幼兒形成對音樂的基礎(chǔ)認知。
例如,幼師可以把樂器比作幼兒的好朋友,讓幼兒和樂器做朋友,設(shè)計《樂器是我們的好朋友》的游戲。經(jīng)過展示各種各樣的樂器,并且用生動的講述方式將樂器的演奏方法以及作用講出來,或者采用動畫、卡片的方式將其展現(xiàn)出來,以便幼兒們進行識別。幼師還可利用各類打擊樂模仿各種動物的聲音,由此縮短幼兒和樂器之間的距離,使得幼兒們能夠更充分的認識樂器和掌握樂器的演奏方法,同時提升幼兒的音樂素養(yǎng)。
在進行打擊樂教學游戲中,幼師要充分引導幼兒自主地進行思
考和探索,促進幼兒形成主動、積極、愿意學習的思想意識。例如,幼師在進行樂器演奏示范的時候,可以對各種樂器展開對比,促使幼兒自己摸索演奏動作的要領(lǐng),將被動接受學習轉(zhuǎn)變成主動探索學習。如《木瓜恰恰恰》是一首非常有趣、好玩的印尼歌曲,其展現(xiàn)的是人們一同坐在水果攤子周圍,進行水果叫賣和夸贊的景象,它是三段體(ABA)形式的歌曲。此時,幼師可以先請幼兒們一同欣賞一下這首歌。之后再進行引導詢問“《木瓜恰恰恰》是幾拍的歌曲?大家聽完有什么感覺?”然后再展開分段欣賞,引導幼兒們了解這首歌曲ABA的結(jié)構(gòu)形式。利用引導啟發(fā)的方法,使得幼兒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欣賞與認知樂曲,并選擇自己喜歡的打擊樂樂器進行演奏,從中感受音樂藝術(shù)帶來的美妙和樂趣。
綜上所述,好動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以“節(jié)奏”為主要元素的打擊樂擁有著豐富的活力,利用“動”的形式,來對好動的孩子們進行音樂教育,能夠更有效地提升幼兒對音樂的創(chuàng)造力和感知力。利用游戲化的打擊樂教學模式對幼兒們進行音樂教育,讓其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學習樂器和欣賞音樂,由此更好地促進幼兒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