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書甲
朋友們在挑選壽險時,經(jīng)常會遇到兩個特別常見的問題:
第一個,為什么終身壽險比定期壽險貴這么多?
第二個,到底該買哪一種?
雖然都是叫壽險,但就因為一個保障期限的不同,這倆就可以視為兩種產(chǎn)品了。
為什么兩者價格差異這么大?那得先問自己一個最簡單的問題:假如定期壽險就選個保到60歲的,保險公司一定會給你錢嗎?
這個問題可要想明白。
壽險的別名叫:死亡險。
什么意思呢?術(shù)語一點講,叫:以死亡為給付條件的保險。大白話就是:死了才給錢。
那這“保到60歲的定期壽險”,意思就是:60歲之前(包括60歲)去世的,保險公司就得認栽賠錢;但要是超過60歲去世的,那保險公司就不用賠了。
可現(xiàn)在全中國人民的平均壽命已經(jīng)快到80歲了,這是居民生活層面的一個客觀事實。上面已經(jīng)說明了壽險是啥意思了,那把“保到60歲”換成“保終身”,變成了一份終身壽險,再直接翻譯成人話就是:你使勁活,啥時候離世,就啥時候賠。
這種產(chǎn)品絕對是真真正正地管一輩子,但對保險公司來講,幾乎是必然要賠出去的一筆錢。所以得賣得貴點,也是為了在被保人離世前,運用這筆保費盡可能多地進行投資,賺取更多的錢,來填補這塊將來必要賠出去的錢,不然保險公司也得賠個底朝天。
在弄清價差問題后還是不清楚該買哪個,還要搞清楚“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這兩種壽險的功能各自是什么。
終身壽險,因為是被保人什么時候走,才什么時候賠,大多數(shù)情況是用來做財富傳承。
不僅能在自己離世后把自己的錢安全地傳遞到繼承人手里,還不用擔(dān)心因為自己提早給了財產(chǎn),導(dǎo)致自己反而處于被動局勢的情況。雖然可能不是家家如此,但是設(shè)身處地想一下,誰都會多少有點擔(dān)憂的。
而定期壽險保障的是特定時間段的風(fēng)險,保的是你能為家里做主要貢獻的那段時間。
比如說剛出來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媳婦給我買了個定期壽險,保額買多少合適呢?
我們家房貸有多高,保額就給我買多少!
啥意思?說白了,我活著,還房貸靠我;我沒了,還房貸靠賠付的保額,我總不能讓我老婆孩子露宿街頭或者寄人籬下、看人臉色活一輩子吧?
兩個因素都明白之后,也清楚了自己的實際需求了,那么在選擇定期壽險還是終身壽險,就只差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濟實力來定了。
如果經(jīng)濟實力暫時受限,完全可以先定期,以后有余力了、想傳承的時候,再考慮終身也來得及。
如果經(jīng)濟實力足夠,非常建議一開始就選擇終身壽險,因為定期能做到的事,終身都能做到,兩者反過來可就未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