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的藝術品交易源遠流長,根據考古發(fā)現,在新石器時代后期文化中,藝術品已經被當作商品進行交換。從文獻考證,晉代《晉書·王羲之傳》已有“王羲之為老姥書六角扇而賈”的故事??梢娝囆g品交易幾乎伴隨整個藝術史的發(fā)展。故此,本文從藝術史的視角出發(fā),從藝術市場歷史發(fā)展以及當下現象來淺析我國藝術市場在整個藝術史上的定位、作用、價值及社會文化方面的內涵,對當下藝術市場研究進行思考。
關鍵詞:藝術原理;藝術市場;藝術史
20世紀90年代以來,伴隨著中國經濟增長,綜合國力顯著提升,藝術品交易爆發(fā)了高潮,中國藝術市場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中國藝術市場的突然爆發(fā)也帶來各種各樣的問題,雖然近十年來多數學者專家做出了可貴的探索,但至今當代國內藝術市場仍然存在諸多問題。
一、中國藝術市場的發(fā)展復雜
中國的藝術品交易最早可以上溯至新石器時代后期,從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遺址中,出土大量的玉和瑪瑙等飾物,說明已經存在藝術品的交換。夏商周時代,藝術品禮器市場興起,春秋戰(zhàn)國時期,藝術品時尚化與實用性相結合。漢代出現了相對獨立的藝術市場,“傭書”、“傭畫”市場形成。
魏晉南北朝時期,書畫市場緩慢發(fā)展。文人士大夫自由思想的崛起,真正的純書法市場開始建立,一些書法大家的作品在當時受到追捧,成為市場上流通的特殊商品,促進了國內藝術市場的形成,唐朝時國力強盛,經濟發(fā)達,藝術品生產市場達到了繁榮。張彥遠在其著作中也列出了名家畫屏價目表。
宋代藝術市場繁榮發(fā)展,形成了專門的藝術品交易市場。北宋的汴梁市集、南宋臨安的勾欄瓦子都有進行書畫藝術品交易的場所。同時贗品也大量混雜進來,且作偽者水平很高,給藝術品市場造成了一定的混亂,還出現了專門從事居間交易和活動的中間人員“牙儈”、“常賣”。元代藝術商品化進一步發(fā)展,繪畫作品價格出現了計量精細化的傾向。
明清伴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興起,成為中國古代書畫市場發(fā)展的一個高峰階段,書畫交易的市場化程度極高。至于清代,受近代思潮影響,藝術品市場機制也不斷完善,明碼標價和書畫作偽現象成為普遍現象,有的還融入了西洋畫法以適應市場,并逐漸形成了北京與上海兩大藝術品市場中心。
1840年至新中國建國期間,是中華民族的災難時期,戰(zhàn)爭不斷,藝術品市場和發(fā)展深受打擊。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之后,中國的藝術品市場迅速發(fā)展。尤其是1991年后,中國藝術品市場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供需增加,全國各地的拍賣公司也如雨后春筍般的出現。但至于1997年,由于管理和操作的不規(guī)范,導致亂象叢生,中國的藝術品市場發(fā)展進入了低谷階段。直到2003年藝術品市場才逐漸回暖,擺脫了低谷階段,中國藝術品市場進入了一個真正的構建時期。
二、對于藝術市場的研究薄弱
藝術市場既是一個學術的概念,也是實踐概念。藝術市場作為一個學科來講,存在時間并不長。但是從藝術與市場的關聯來看,是由來已久的。承載著藝術的藝術品在超越了單純的審美或實用功能走向商品化與交易接觸的那一刻,“藝術市場”這一名詞以及系列話題就已經開始產生了。
藝術市場的由來是極其久遠的,但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給予人們“恥言利”這一主流的評判體系標準。在這種觀念影響下,很多“文人”“君子”有意或無意地屏蔽掉了,有關于金錢買賣這一行為,其中就包括藝術品的交易。正是傳統社會的這種思想價值觀影響下,鮮有人對于藝術市場這一專題進行深入仔細的研究。今所見大多數古籍皆是記錄藝術品價格為多,并沒有對市場的機制、體制、運行等進行深入的研究。隨著西方的中國美術史學者關注藝術家畫家賣畫生涯的問題成為熱點后,中國傳統畫家和市場的關系問題才逐漸開始被重視起來。
中國藝術市場研究古為主流的評判體系所束縛,今由于國內藝術市場發(fā)展的復雜性也為藝術市場研究帶來了困難,目前國內藝術市場研究基礎較為薄弱,藝術市場學理論與藝術市場歷史研究也相對缺乏。以現代的學術眼光來對藝術與市場的進行深層關聯,是當下藝術市場研究的重要方向,也是藝術史外向型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
三、關于當下藝術市場研究的幾點思考
藝術市場一門涉及多領域的交叉學科,涉及藝術史、藝術理論、經濟、管理、法規(guī)等領域,對于藝術市場的研究,應該運用多種相關學科:歷史學、金石學、經濟學、統計學的研究方法,針對中國藝術市場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實事求是來分析具體的案例進行研究。
要加強藝術史本身的研究,對于藝術史的研究本身就包含了一些關于藝術市場的史料,可以作為藝術品市場研究提供豐富的論據。藝術史是藝術品價值判斷的終級標準,藝術市場的商業(yè)屬性也需要藝術史研究的嚴肅品格來規(guī)范。
藝術市場的研究要與時俱進,適應特殊新模式的應用。把握新模式下出現的特點,以學術的視野來洞察藝術市場呈現出的時代性特征,在前人研究基礎上使藝術市場研究得到提升。
結束語
無論是部分藝術評論家所評論道魚龍混雜,缺乏可行的規(guī)范機制;還是藝術品經營者所認為市場前景向好,等待回暖;藝術市場本身的特殊性與復雜性以及在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下,藝術市場與藝術市場研究無疑終將呈現出春暖花開的景象。
參考文獻
[1]吳明娣.中國藝術市場史專題研究[M] 出版社:中國文聯出版社 2015,(10)
[2]陶宇.藝術品市場概論[M] 出版社: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2011,(07)
[3]王永林.書畫鑒藏探要[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0,(12)
[4]李萬康.藝術市場學[M] 北京:三聯書店出版社 2012,(10)
[5]韓麗萍 牟笑飛.藝術市場營銷案例教學與研究[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 2014,(05)
[6]劉翔宇.中國藝術品交易機制研究[M]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18,(10)
[7]葉子.中國書畫藝術市場[M]出版社: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1)
[8]李向民.中國美術經濟史[M]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13,(3)
作者簡介:
孫亞楠,女,1997-,山東濰坊人,華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2019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