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康華
【摘要】“快樂作文趕集會”的新穎做法在實驗班學生中收效明顯,筆者認為,其關鍵原因在于課題組采取了“變”字訣、“順”字訣、“激”字訣三大寫作動機的激發(fā)策略。組織形式的變革、反饋渠道的變換、學習方式的轉變讓寫作變得有趣好玩且富有挑戰(zhàn)性。本項目順應學習規(guī)律,充分放手讓兒童探索,又運用管理規(guī)則強化外部學習動機,引導學生良性發(fā)展;本項目依照馬斯洛層次需要理論加以激發(fā)心理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是順勢而為。
【關鍵詞】快樂作文趕集會;寫作動機;激發(fā)策略;“變”字訣;“順”字訣;“激”字訣
《“快樂作文趕集會”語文活動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研究》是針對小學生畏難寫作,且傳統(tǒng)作文教學存在作文交流對象過少、反饋單一、缺乏個性化指導等問題而提出的新穎構想:它強調“學生作文皆寶貝”的理念,仿照趕集的形式,把學生的習作變成可以交易和評鑒的“商品”,通過“尋寶”“展銷”“鑒寶”“創(chuàng)寶”“淘寶”“趕集嘍”等教學環(huán)節(jié)促使學生走進快樂的寫作之旅。實驗以來,實驗班級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明顯飆升,筆者認為,其背后有一個看不見的隱形推手——學生寫作動機的激發(fā)策略設計:
一、“變”字訣激發(fā)策略
1. 變革教學模式
變革是為了作文教學變得好玩,讓學生對寫作本身感興趣。是怎樣玩的呢?首先,老師為學生虛擬這樣一個情景:在期末將會舉辦一個“快樂作文趕集會”,在這個熱鬧非凡的文化集市上,快樂的“作文商販”會把自己寫的作文、摘抄的好詞佳句、收集的幽默笑話和美文等等制作成形式各異的商品,然后拿到集市上販賣,而買家們則爭相到集市上“淘寶”,一買一賣,交流切磋。為了“生產”出受歡迎的“商品”,每一個單元的習作教學就會按照“尋寶”“展銷”“鑒寶”“創(chuàng)寶”“淘寶”“趕集嘍”六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展,這種形式新穎有趣,極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2. 轉變學習方式
知識的學習如果以不同的形式呈現,也會觸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快樂作文趕集會”作文教學模式改變了單一的聽講式學習,學生在閱讀其他同學作文或搜索資料的時候需要閱讀和評鑒,這是閱讀式學習;本項目最顯著的特點是學生持續(xù)深入和多向的互動,在交流中吸取別人智慧又能從別人口中聽取改進的意見,這種交往式學習產生了反饋的裂變作用,而且對于一些表達好但注意力較差的學生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從別人處吸收,聽別人意見改進,同時自己又給予別人建議,這種多向反饋本質就是一種與作品、與同伴、與自己的對話,是實踐式學習;在交往和實踐中,通過觀察來模仿和學習,屬于觀察式學習。綜合的學習方式使得寫作要領多次多方式地呈現,也增強了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
3. 變換反饋渠道
對反饋的研究表明,在某些情況下,提供有關行為結果的信息可以成為一種有效的獎勵。而要使反饋成為一個有效的激勵因素,首先它必須明確、具體和及時,其次要經常提供反饋,再者就是鼓勵學生進行內部歸因。傳統(tǒng)作文教學一個教師對一個班的學生,幾乎做不好及時反饋,其批語也不能十分具體和細化。而“快樂作文趕集會”的作文教學模式把反饋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多人批改、多人反饋、多次反饋滿足了反饋成為激勵因素的條件,而且“快樂作文趕集會”更注重的是放大優(yōu)點,這給學生提供了一種積極的內部歸因,有利于正面強化。
二、“順”字訣激發(fā)策略
1. 順乎孩子天性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探索期,陶行知呼吁要解放兒童的頭腦、解放兒童的雙手、解放兒童的嘴巴、解放兒童的眼睛、解放兒童的空間?!翱鞓纷魑内s集會”的教學和活動模式設計,便是順乎了孩子這樣的天性。寫作之前老師會把精心設計的《商品卡》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到文山學海中尋覓好詞、好句、好段、好篇、好方法,“尋”字突出了主動性?!皩氊悺睂ふ伊瞬簧?,于是第一課時一上來就組織起“展銷會”——把你搜到的好東西分享。此時臺下的同學就會來個“大眾點評”,說說自己的收獲,如果認為分享的寶貝有價值就給你點個“快樂贊”(關于寫作的一種虛擬貨幣),此時,老師就以“鑒寶專家”的身份點評和點撥寫作方法,這就是所謂的“鑒寶”。有了以上的基礎,學生就進入“創(chuàng)寶”環(huán)節(jié)——以“商品”交易為目的,開展了寫作。為了讓自己的作品成為“優(yōu)質商品”,寫完后將安排四人小組互提建議,操作方法是四人之間輪著批改,每個人用一種顏色筆,把各自的意見寫下來,之后根據同伴的意見進行第一次修改,這個過程大概需要四五天。寫好后作文上交,但老師不改,而是利用班級內外的空間,或拉繩或設攤,把學生作品全部展示出來,并派發(fā)給學生《淘寶卡》,讓學生到同伴作文中去“淘寶”。有了這些過程,第三課時就來一場“小型趕集”,新穎有趣的“買家秀”讓淘到寶的學生美滋滋朗讀自己淘到的寶貝并加以評論,對于被肯定的學生來說這種感覺太美了,這種互相點贊、放大優(yōu)點的方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熱情,在教師的點撥下進行再一次修改。
2. 順乎管理規(guī)律
充分放手給學生的同時,本課題又通過評價、目標設置、獎勵等管理方式牢牢把握教學質量。而與以往的管理不同,本項目注重表揚,只不過表揚不僅僅是教師的專屬權利了;注重獎勵,只不過獎勵的方式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分數和評語,而是來自同伴的欣賞和被需求;注重反饋,只不過由教師反饋變成更多的是生生反饋;當然也注重成績和目標達成,教師不是不要批改作文了,而是把批改放到最后,學生之間已經多次反饋和自主修改了,剩余的有問題的就不多了,老師不就可以當面輔導了嗎?本項目的做法合乎管理規(guī)律,通過管理施以外部動機激發(fā)。
3.順乎學習規(guī)律
很多知識學生之所以不感興趣,主要是因為覺得它抽象、無用。當學生了解到知識在生活中的意義或價值,理解到能夠用它解釋或解決生活中的某種現象或問題時,就會對這種知識學習產生興趣。小學生未必覺得自己寫好作文能夠在未來當上作家,但是寫好作文或有好的作文見解意味著自己在同學們的地位,這種現實的意義就有號召力里。同時,當學生所學習的新知識與舊有知識建立聯系,學生就會對所學知識感到容易和輕松,同樣會產生學習興趣,而本項目是在持續(xù)的互動中不斷使得知識互相交聯的,相比教師的講解更容易建立新舊知識聯系,也就更容易為學生接受。
三、“激”字訣激發(fā)策略
1. 放大優(yōu)點,激發(fā)心理安全需要
傳統(tǒng)作文教學,作文寫不好要重寫、甚至挨批評,老師的字數要求又往往讓學生感到畏懼,學生的心理安全得不到滿足是事實,而本項目則不再強調這些東西,沒有一個學生愿意落后于人,“也許我寫得不夠好,但沒有人說我不夠努力”,從而滿足了學生安全需要。
2. 多向互動,激發(fā)社交需要
本項目可以說完美地適應了馬斯洛層次需要理論?!疤詫殹薄包c贊”“推銷”“賣家秀”這些活動都是學生之間進行,學生社交需要得到滿足的同時更在彼此欣賞的氛圍中獲得愛與歸屬感。
3. “淘寶”思維,激發(fā)尊重和自我實現需要
本項目實質上是用一種“淘寶思維”去激發(fā)學生的:它強調要把學生的習作當成“寶貝”,以“交易”為形式的教學活動滿足了學生被尊重的需要,他的付出和努力得到別人的認同成為他們寫作的動力,而被點贊、被別人淘到自己的作品更讓學生滿足了自我實現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