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潔敏
【摘要】歷史課堂“微活動”的開展,可以應用的范圍比較廣,不一定要拘泥于課本的內容和知識,可以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以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提高為目的,從課外知識中引入有創(chuàng)造性的、鮮活的內容,并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表現出來,豐富了歷史課堂的上課方式,充實了課堂內容,也活躍了課堂氛圍,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同時,從思想道德、法律法規(guī)和行為規(guī)范多方面對學生進行深入的教育,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課堂、入思想等都有極大的作用。尤其是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也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微活動;實踐;價值觀
微活動是指教師根據不同的課程標準、學生的學情和學風、班級的班風等情境下,用4-5分鐘,按照教學的要求,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通過實踐,使其對課文要求掌握的知識要點更加熟悉的一種教育活動。微活動既有簡單和快捷的特點,也具備迅速掌握知識的好處。是知識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既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好奇心,又豐富教學形式,提高了廣大學生的參與度,切實地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因此,歷史課堂如果能夠廣泛開展微活動,的確能夠把一些重難點較簡單易懂地展示給學生。下面是我在長期的歷史教學過程中,用到的兩個“微活動”,學生反映效果非常好。
例如,在七年級歷史下冊第一課《隋朝的統(tǒng)一與滅亡》,課文中講到隋煬帝修筑的大運河,是本課的一個重點。雖然很多老師把大運河的知識內容歸納為“三點四段五河”來讓學生記憶,但學生對大運河涉及到的方位、地點、走向仍然不熟悉,特別容易混亂,無論花多少時間去記憶都不容易記牢。
這個知識點我就會利用到一個微活動,來讓學生更好的去記憶:讓學生把左手在空白的A4紙上展開,作為大運河的框架,然后用筆寫上:掌心是三點中的“中點”洛陽、大姆指的末端作為三點中北方的涿郡(北京),小姆指的末端作為三點中南方的余杭(杭州);5個手指頭之間用筆用四段連起來:大姆指與食指之間寫上“永濟河”,食指與中指之間寫上“通濟河”,中指與無名指之間寫上“邗溝”,無名指與小姆指之間寫上“江南河”。這樣就用了四段把大運河間的五河連接了起來。最后五根手指頭剛好可以用來作五河:大姆指寫上“海河”、食指寫上“黃河”、中指寫上“淮河”、無名指寫上“長江”、小姆指寫上“錢塘江”。
這個微活動就把大運河的方位、地點、走向通過一個大手手掌就能夠簡單展示出來,全程不需要太多的工具和時間、只需要一張白紙、一支筆就能夠完成學習任務。而學生又能夠通過自己的實踐,很好地掌握了這個內容。在這個微活動的過程中,學生表演出了非常大的興趣,參與度很高,并且有誰畫得好畫很漂亮,還不忘與同桌之間進行對比。事實證明了舉行這個微活動,學生普遍反映對大運河的歷史內容記得更加牢固。
第二個微活動是七年級下冊的第18課《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fā)展》中雅克薩之戰(zhàn),講到沙皇俄國的勢力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并通過謊言來達到欺騙當地人的目的:他們只是想取得一張羊皮大小的地方來進行休息和補給。當地人善良地認為這只是一塊很小的地方,所以就答應了。但最后沙俄侵略軍很快就占領了雅克薩一帶,就占據了幾個據點,這何止只是一塊羊皮的地方?講到這里,我就安排了一個微活動:讓學生各準備一張A4紙和一把小剪刀,問學生:在這張紙上面剪出一個洞,人可以從這個洞里面穿過去嗎?學生分組簡單討論后得出結果:不可能,這洞太小了,比人小多了。我就說:那我從這張紙里面剪一個洞,你們有5個人能同時從這個洞鉆過去!學生一下子炸了鍋:一個人都鉆不過去,5個人怎么可能同時鉆過去呢?
我就通過用剪刀把紙通過規(guī)則的方法,向學生展示:剪成細小的邊組成的一個大圓圈,展開后竟然是一個直徑可達1米多的圓圈,5個同學輕松地從圓圈之間穿了過去。學生都非常驚訝,紛紛討論它的原理,有些還舉手發(fā)表了自己的意見,有些甚至說如果剪得更細一點的話,10個學生鉆過去也行。我就順著學生的思維講明本次微活動的目的:沙俄有一塊羊皮的面積來欺騙東北的當地人,其實一塊羊皮通過這種方式剪開后,可以有非常大的面積??上н@種狡猾的手段,沒有受過教育的當地人是不知道的,就吃一個啞巴夸!所以大家要認真讀書,因為讀書能夠使人明智,使人更加聰明,這樣我們在面對狡猾卑鄙的人時候,就能夠識穿他們的詭計。同時現在社會很多公眾號的謠言,如果我們沒有生活常識和智慧,也很容易被放言所蒙騙,常言說:謠言止于智者,就是這個道理。
通過這個微活動,學生既掌握了課本的知識:沙俄侵略者的狡猾卑鄙,同時也明白了學習的重要性。因此這個微活動是非常成功的。
以上兩個歷“微活動”,通過實踐,很好地激活初中歷史課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參與度,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促進學生學習歷史的效率,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法國著名思想家雷蒙·阿隆曾經說過:“歷史展示出現在與過去的一種對話,在這種對話中,現在采取并保持著主動?!?/p>
歷史教學沒有一致性,很多知識點和論點都應該是在師生、生生互動得出的,是屬于雙向性傳輸,歷史不能夠只搞一言堂,而應該充滿創(chuàng)造性和互動性。作為老師,應該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多方面的情境,多鋪設平臺,讓學生勇敢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意見,真實的想法,提升歷史的認識能力。所以歷史課堂的“微活動”,用時不多,可以見縫插針地多方面多渠道去讓學生在不經意間親近歷史、見證歷史,對于提高學生的歷史綜合素養(yǎng),是一個非常有用的手段。
參考文獻:
[1]鄭偉新.菜單式的微活動教學[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5(07):51-52.
[2]李鑫.以文化育 潤物無聲[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5(07):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