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君特·格拉斯的《鐵皮鼓》運(yùn)用魔幻現(xiàn)實(shí)主義寫作手法,書寫了一段苦難的歷史?;恼Q與現(xiàn)實(shí)交融,形成一種無聲卻又震撼人心的力量。大量象征手法的使用,寓意深刻,發(fā)人深省,本篇文章將從“裙子”的角度入手對其深層意義進(jìn)行分析。
關(guān)鍵詞:鐵皮鼓;裙子;魔幻現(xiàn)實(shí)主義
作者簡介:李楠楠,女,山東師范大學(xué)2017級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xué)專業(yè)。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14--02
《鐵皮鼓》描述的是從三歲開始拒絕成長的奧斯卡,用喊叫和敲鼓來表達(dá)對這個世界的不滿,后逐漸被這個世界同化,恢復(fù)清醒與理智,開始成長的故事。以外祖母的裙子開篇,裙子開啟了荒誕與逼仄。下面,我們從三個角度對其進(jìn)行探究。
一、時代背景下的“避難所”
1.罪行的避難所
在故事開端,裙子就成了外祖父科爾雅切克的避難所??v火犯科爾雅切克在被追捕時,逃到外祖母安娜·布朗斯基的裙子底下,躲過了追查。在那兩個愚蠢的警察面前,他使安娜·布朗斯基受孕,生下了阿格內(nèi)斯。
外祖母厚重的四條裙子可以容納一切,里面包含著罪惡與野蠻,掩蓋著科爾雅切夫的罪行。在科爾雅切克將其強(qiáng)奸之后,外祖母平帶其回家,這是一種妥協(xié)。外祖母“絲毫也沒有暗示出她那四條套穿著卻又守口如瓶的裙子底下有著可以給人提供避難所的大空間”[1],當(dāng)善良被貪欲裹挾,便成為了 罪惡的借口,而裙子,便是罪行避難所的開始。
后來,科爾雅切夫進(jìn)入了一個個的避難所。把自己偽裝成被淹死的符蘭卡,冒充他嚼煙草、冒充他說話有缺陷,甚至要去救火立功。他對罪行的掩飾,被整個社會所接納、所包容,甚至所有人都認(rèn)為他是真正的符蘭卡。沒有人去顧及別人的生活,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即可。追問科爾雅切夫的兩名警察選擇了敷衍,符蘭卡所在地的警察選擇了視而不見,在迪科爾霍夫舉報之前,整個社會對于科爾雅切夫的罪行都表示出了消沉的懶散與倦怠。
當(dāng)時的社會正是這樣,人們用近乎扭曲的“寬容”寬恕了罪行,甚至慢慢學(xué)會了習(xí)以為常。反抗的人們失敗后,沒反抗過的人們也不會輕易嘗試,于是整個社會為罪行提供了一個巨大的“避難所”。
2.躲避與救贖
外祖母的裙子是躲避現(xiàn)實(shí)的“絕佳去處”。母親阿格內(nèi)斯小時候便喜歡爬入外祖母的肥大的裙底,奧斯卡更是渴望,但他們都是選擇了一種逃避,祖母的裙子意味著一種躲避,同時在這個“避難所”里,他們獲得了救贖。
母親維持了和表哥長期的不倫戀,在她懷上揚(yáng)的孩子三個月后,受不了內(nèi)心的譴責(zé),狂吃鰻魚自殺,最后在痛苦中死去。她渴望躲避的是不倫戀的罪過,是對自己也是對小奧斯卡的一種救贖。
小奧斯卡在看到母親、表舅、爸爸三人之間荒誕的“三角戀”后,選擇了停止生長,停留在三歲孩子的身體里。他渴望鉆入外祖母的裙底,渴望逃避現(xiàn)實(shí),逃避成人世界亂倫的丑態(tài),渴望有人為自己阻隔外界的陽光。他的方式簡單果斷,將自己摔下去,停止生長,這也成了母親責(zé)罵馬策拉的理由。顯然,在這一個三歲孩子的身體里,他裝出愚蠢、無知和任性,躲避自己漸漸成熟的心智和洞察一切的眼睛,假裝對這個成人的世界視而不見。他將外祖母的裙底看作是“城堡”,而他是唯一的主人。在這個“城堡”里,他獲得了救贖。他在開始生長之前,都瑟縮在這個巨大的“城堡”中,一邊掙扎一邊反抗。
二、母親與大地
在外祖母裙子底下,誕生了母親阿格內(nèi)斯。這是生命起源的地方,也是一切開始的地方。外祖母穿著這四條肥大的裙子,一生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又回到原處,并扎根于此,這是恰恰是人類起源的地方。人們起源于大地,扎根于大地,在大地生長。
1.生命的起源
故事一開始就是有悖于常情的,以沖擊性語言為我們展開了一個在土豆地里裙底下交媾的畫面。這是安娜·布朗基斯所不愿承認(rèn)的,生命卻是從此處繁衍誕生。這也暗示著一個民族的誕生,這個民族,繁衍在黑色的恐怖中,在荒涼而蕭瑟的時代誕生,從這里開始多舛的命運(yùn)。
這是一種荒誕的生命誕生形式,生于一種令人窒息的絕望,讓人渴望擺脫這種壓抑,重新回到大地的懷抱之中。于是大地,成了多少人的起源與歸處,人們無論是自愿的還是被迫的,都會從容地走向大地,走向自己的來處,在大地深處得到安息。
故事的發(fā)生地但澤是一個最自由卻又最不自由的城市,這里的人民很難找到自己的起源。這是一個在郊野誕生的民族,可是他們說著自己的語言。他們是卡舒貝人,這是他們生命的饋贈,是這個城市、這片土地能給他們的唯一的身份。
2.大地的創(chuàng)傷與包容
經(jīng)歷了太多的苦難,外祖母那近乎土豆色的肥大裙子卻從未改變,這恰恰代表著土地。在這片土地上,發(fā)生了太多的難以預(yù)料的事情,使得大地累累傷痕。可是它不動聲色地接受。
故事里的人們反抗,卻總是受到傷害,只有大地一味包容。在但澤這部多災(zāi)多難的歷史中,大地承受住了一切的創(chuàng)傷,又給人以安慰、希望,讓這個流淚的民族在黑暗的時候看到光亮。
盡管外祖母的裙子里有一股小奧斯卡難以忍受的黃油味,可是奧斯卡甘愿待在此處,這是他誕生的地方。但澤雖不完美,但它是卡舒貝人的源頭,是他們的根,是他們值得用一生去懷戀的故鄉(xiāng)。
三、情感的歸屬
祖母的裙子,是科爾雅切夫的藏身之地,是母親和奧斯卡的眷戀之地。也是情感的歸屬。
1.對自由的向往
這實(shí)際上是格拉斯的一種愿望的個人化抒寫。故事中的人們,渴望生活在一個自由的地方,也渴望尋求像外祖母裙子一樣能把外界隔離的地方。
外祖母的四條裙子也是四個民族的象征。她的裙子“昨天穿在最外面的,今天變成第二層,昨天在第二層的,今天到了第三層。昨天的第三層,今天貼身穿著。昨天貼著皮膚的那一條,今天可以讓別人看到他的樣式,或者說,看到它沒有樣式。”[2]外祖母四條裙子的輪換也是暗喻了在但澤這片土地上,隨著時間的變換而有了不同的命運(yùn),可共同特點(diǎn)是一樣的黑暗、沒有色彩的冷漠。
人們被籠罩在巨大的黑暗中,他們渴望自由又得不到自由;渴望歸屬卻又無所依靠。他們只能躲避在黑暗中,找尋精神寄托。
2.創(chuàng)傷過后的情感依存
奧斯卡在降臨到這個世界后,經(jīng)歷了太多痛苦與絕望。他一直認(rèn)為自己生下來是個錯誤,渴望回到母親的子宮里。
裙底下是性和罪惡,是只能出現(xiàn)在黑暗中的。裙底下也是一種渴望和向往,人在孤獨(dú)、痛苦時便會想到母親的子宮,那里是最安全、最安心的地方。受到創(chuàng)傷的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成人還是兒童,他們都渴望得到庇護(hù)。即使沒有真實(shí)的存在,這種渴望與向往也可以支撐人們生存下去。
綜上,《鐵皮鼓》是一個寓意深刻的作品,外祖母的“裙子”是“避難所”,是“母親”與“大地”,是情感依存。只有結(jié)合民族與歷史記憶才能真正發(fā)掘作品背后的深層含義,聽見作品所訴說的時代傷痕。
注釋:
[1]君特·格拉斯.鐵皮鼓[M].胡其鼎,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第39頁.
[2]君特·格拉斯.鐵皮鼓[M].胡其鼎,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第6頁.
參考文獻(xiàn):
[1]馮亞琳.德語文學(xué)中的文化記憶與民族價值觀[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7.
[2]馮亞琳.君特·格拉斯小說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
[3]君特·格拉斯.鐵皮鼓[M].胡其鼎,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
[4]赫伯特·喬治·韋爾斯.世界史綱[M].孫麗娟,江蘇:譯林出版社,2016.
[5]李強(qiáng).君特·格拉斯傳[M].吉林:時代文藝出版社,2016.
[6]王光利.《鐵皮鼓》的荒誕與真實(shí):一個多聲部敘事交響的象征世界[J].西安外國語大學(xué)學(xué)報,2011,19(04):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