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萍
內容摘要:精心設計,設疑涉趣,將語文之美在開學第一課淋漓盡致的呈現(xiàn),讓語文之美陶冶學生的情操,讓語文之美感召學生的靈魂。在七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是初中語文教師帶一屆學生必須要花功夫花心思的一件事。這件事七年級開學伊始就要著手去做。也是決定讓自己所帶的學生初步形成語文學科素養(yǎng)先決條件。
關鍵詞:七年級 語文教學 熱情度 活動設計 激趣
評價一節(jié)好課的標準之一是看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程度,學生學習的熱情度是學生學習趣味性的具體表現(xiàn)。課堂教學特別是七年級的學生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語文課堂學習的熱情度,讓對語文課堂教學感興趣才能有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在七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是初中語文教師帶一屆學生必須要花功夫花心思的一件事。這件事開學伊始就要著手去做。也是決定讓自己所帶的學生初步形成語文學科素養(yǎng)先決條件。筆者就多年教學中的一些經驗進行總結,對照理論學習從以下幾方面做一定的探究:
首先:上好開學第一課。如何讓學生喜歡語文這門學科,這節(jié)課就像精美故事的題目,讀者想不想讀這個故事關鍵看這個題目,題目能引人入勝,吸引讀者這個故事才能被讀者閱讀。否則就只有強迫讀者閱讀了。七年級學生剛進校對任何新鮮的東西是感興趣的,語文學科更是如此,開學第一課定要精心設計,設疑涉趣,將語文之美在開學第一課淋漓盡致的呈現(xiàn),讓語文之美陶冶學生的情操,讓語文之美感召學生的靈魂。
開學第一課緊密聯(lián)系小學階段學生所學和中學語文的教學學標,完成過渡。
第一層面:增強漢字學習的趣味。一改小學識字教學傳統(tǒng),讓學生領略感受漢字文化的魅力所在,極力調動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同時讓學生知道漢字是在文化中學習的而不是割裂文化只在字音字形字義方面學習的。這樣學習字詞學生既樂于學習,也容易學會。學生在了解祖國漢字文化魅力的同時,也將漢字形成,發(fā)展演變的過程熟知于心。
第二層面:古詩詞激趣。小學中的古詩詞在教學中因學生認知水平有限,學生主要以實際古詩詞為主,重點在于對小學課文中所涉及到的古詩詞的記憶和默寫,而對詩詞里面所呈現(xiàn)的文化內涵和文化背景涉獵較少,在開學第一課,我們重點對涉獵到的詩詞,通過老師的講解告訴同學們,古詩詞所隱含的文化內涵和文化背景,以及詩人在寫作這首詩的情感體驗,而進入初中以來,學生比較系統(tǒng)地學習古代詩歌教學,有必要向學生介紹古典詩詞的嘗試審美閱讀,讓學生對古詩詞有較系統(tǒng)的印象,同時在授課中要有意識的指導學生朗讀,要注意從形象入手來體會詩的意境,要引導孩子了解有關詩歌創(chuàng)作時的的歷史社會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及思想,還有作者當時的生活境遇。古詩詞具有長于吟誦、激發(fā)想象、愉悅心情的特點,古代詩歌或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體,都是寫景抒情的佳作。有時詩人登山望海,假舟楊帆,賞花觀鳥,詠春悲秋,用洗練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一幅幅圖景。讓學生在精彩生動的語言中,吟誦涵詠,熏陶感染,陶冶情操,將學生對古詩詞的喜愛之情充分調動起來。
第三層面:知名人,讀名著。與名人一起讀書。既是一本書名也可以是讀書的的一種方法。七年級學生剛進初中,對于如何系統(tǒng)的讀寫。這些都是一個剛步入中學書,讀那些書,怎樣讀書,在什么時間讀書,讀書筆記如何的學生感興趣的。所以第一學期務必要教給學生讀書筆記如何記。這既是學生此時最需求的也是對未知領域力求探索最渴望的。作為一名七年級語文教師,教書育人的第一要務就要把學生需求的和學生最渴望的傳授給學生。
知名人:就是要讓學生知道怎樣的人叫名人。既是對七年級學生的情感價值觀教育也是對學生健全人格塑造的教育。教師長期在教學中不斷將中外歷史上和當今時代各學科、各領域對人類做出貢獻人物在教學中有序的介紹給學生,引導學生多讀名人傳記。七年級學生可塑性極強,這個階段的孩子讀什么樣書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在人物傳記的閱讀中,名人的讀書、做事、生活以及對待人生困境的態(tài)度或多或少對閱讀者有一定的影響,但對于一個七年級的孩子影響是很大的。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恰好處在一個接受知識的能力已初步具備階段。所以知名人是必不可少的,要知名人,就得讀人物傳記,而且不限學科領域,更不能只局限于文學家的人物傳記,有時語文老師也會犯一些局限錯誤。一名語文格局應更大點,眼界應更廣闊點,將人文教育放置于人類文化歷史長河之中。
讀名著:知名人后就要讀名著,學生的讀書時間是極其有限的,在有限的時間我們就要引導學生讀經典著作。經典的閱讀不是靠教師嘴上強調就能讓學生喜歡讀的,在平常教學中,可以每日幾句經典作品的經典語句展示,也可以開展“與經典同行”的班級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感知經典,潛移默化的被經典吸引。
其次:語文課堂的學習應摒棄按部就班的學習。而應有大語文觀。所謂大語文觀就是要語文老師有廣闊的情懷和視野。將語文學習置于對祖國語言文化的學習之中,立足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多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有計劃、有培養(yǎng)目標、有具體措施學期教學活動。語文核心素養(yǎng)是指通過語文課程的學習,初步形成語文學科素養(yǎng),這些所習得的素養(yǎng)能夠在未來生活中融入生活,是個人與社會發(fā)展所必須具備的關鍵能力。以培養(yǎng)學生終生受益的學習習慣和健全人格為理念;以加強學生傾聽、表達、閱讀、書寫能力為目標;培養(yǎng)語感;提高文本解讀能力、合作能力、語文學習能力。
以培養(yǎng)學生終生受益的學習習慣和健全人格為理念;以加強學生傾聽、表達、閱讀、書寫能力為目標;培養(yǎng)語感;提高文本解讀能力、合作能力、語文學習能力
語文學科內容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形成的有效載體,語文核心素養(yǎng)同樣具有綜合性、實踐性特征。實踐性就有求我們注重課堂的活動設計。
筆者多年措施:聽經典朗讀感受美。我們借助教學設備,精心挑選經典朗讀資料,學生通過對朗讀音視頻資料的學習,將對朗讀的練習落實到課文的朗讀中,畢竟語文老師不是朗讀大師,這也是符合學生學習視聽學習獲取知識理論的。
同時在學習中,讓學生學會如何運用學習資料來學習,這也是授人以漁。
自己美讀體驗美,要讀好一篇作品,必須要熟讀這篇作品,理解這篇作品,深刻領悟文章的意蘊主題和文章的情感才能讀好作品,這也是調動學生主動性的有效措施。
語文課堂中應少不了說。
課前三分鐘的說話練習是語文課堂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應有學習的針對性,內容應具體,跟這節(jié)課的學習有緊密的聯(lián)系?;蛞浴拔宜J知的作者”為話題、或以“我的初讀感悟”為話題、或以“課中文本,課外故事”講述跟課文有關的故事、或以“文章寫作背景”為話題等。
課堂練筆不可缺。課堂小練筆是訓練學生思維,寫作,課堂表達的常用手段。設置有效的課堂練筆題目,課文精彩語句仿寫、故事情節(jié)簡要續(xù)寫、人物心理揣摩、也可以練習課文語段研讀賞析、課文類容的一句話概括、課文主題的簡要概括等。教師可引導學生由簡到難,有層次的練筆。最忌盲目,不切實際,沒有層次的練習。培養(yǎng)學生敢于寫,樂于寫,勤于寫的習慣。在糾正學生練筆的成果展示過程中對學生的努力給與鼓勵好人表揚,讓學生樹立信心。
綜上所述:七年級學生課堂激趣的方式較要多,在教學中我們要找出適合自己的模式,結合自己的教學習慣和學生的學情,但教育的規(guī)律是不可隨意改變的,課標是要遵循的。以課標為綱,以課本為基點,已閱讀課外著作為拓展,以實踐性活動設計為有效措施的教學才是學生樂于接受的。
(作者單位:甘肅省通渭縣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