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威
【摘要】:在語文高效課堂的建設中,教師的藝術化教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從藝術化的教學語言和藝術化的教學手段兩個方面來探討如何提高語文教學效果,以期提供實施高效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成功經驗
【關鍵詞】:高效課堂 ?教學語言 ?教學手段
為了有效推行高中語文高效課堂,我們必須在課堂教學上,以實現(xiàn)學生的發(fā)展為目標,在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上,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這對推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高效性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呂叔湘先生曾說過:“語文教學不但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那么語文教學藝術應遵循什么樣的教學原則呢?
一、 教學語言的運用
所謂教學藝術,主要指課堂教學中富有獨創(chuàng)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語文課堂教學方法,主要借助于教師的語言。語言是人的心聲,可以包容著人所有的理性和感性,內在和外顯,穩(wěn)定和變異的行為特征,因而,語言從來是人最豐富、最活躍、最個性化的表達方式。教師借助教學語言來傳遞知識信息,與學生進行感情交流,并引導學生觀察、思維、想象等智力活動。
提高教師的語言藝術水平是取得教學成功的先決條件。教學語言首先要做到準確與清晰,只有準確地表達,學生才能沿著教師的思路積極地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從而化知識為能力。在此基礎上要做到簡潔、生動、有啟發(fā)性,這屬于藝術性的問題。教師的語言越簡潔,學生越易于接受。在豐富的語匯中選用最恰當?shù)淖盅蹆?,用最少的話說出最明白的意思,實際上也能反映一個教師的語言素養(yǎng)。
形象是任何藝術形式的共同特征,語言藝術自然也不例外。它要求把那些理性的科學知識與技能,用一種情感化的語言方式,形象地表達出來,使教學內容同學生的需要、情感和欲望接近起來,因而使學生能接受到活生生的知識與技能??梢姡蜗笏鉀Q的是由理性到感性的轉化,這正如用藝術形象來表達某種思想和理念那樣。形象化同樣適應了學生的認知心理,區(qū)別僅只在于是從不同的側面、運用不同的材料來進行罷了。
為增強語言的生動性,教師需要使用名言、警句、比喻、夸張、歇后語等修辭手法,使教學語言聲情并茂。課堂提問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啟發(fā)學生深入思考,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解《孔雀東南飛》一文時,“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庇形唤處煿首黧@訝地問:“鴛鴦是水上動物,怎么會在樹上?會不會是野鴛鴦?”學生一下子都被逗樂了。經過爭論,知道這是浪漫主義的色彩描寫,象征劉焦不朽的愛情,正如梁?;粯?,是一種美好意愿寄托而已。只有那些具有啟發(fā)意義,可以引起學生思維矛盾的提問才具有開發(fā)智力的價值。
二、 教學手段的運用
在藝術化教學的實施中,語文教師的藝術修養(yǎng)無疑是重要的。但是,藝術修養(yǎng)不等同于藝術才能,藝術鑒賞能力也不等同于藝術實踐能力,要求一個語文教師擁有與藝術家一樣的藝術造詣或能從事與藝術家一樣的藝術實踐更是不切合實際的。許多文質兼美歷久不衰的佳作需要教師出色的語言和文學修養(yǎng)來支撐,同時也需要教師藝術化的教學手段來適時傳遞以加強藝術感染力。[1]
信息技術改變著傳統(tǒng)的課堂結構,推動著課堂教學的變革。信息技術的進步推動著課堂結構模式的出新。課堂中老師可選用的方法更多了,教法也更靈活了。教師應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層次的學生,充分發(fā)揮駕馭課堂、駕馭教材的能力,設計快樂有趣的小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從被動參與向主動參與轉化,而且時時保持一種興奮度,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
如教學名著的篇目如《林黛玉進賈府》、《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等,可以適當插入影視片斷,引領學生進入情境;教學詩歌時“展開想象的翅膀,再現(xiàn)詩歌意境”的畫畫比賽或者賽詩會;教學話劇時如《哈姆雷特》可以組織學生先觀賞視頻,再進行分組表演;上作文評改課時,用課件讓 “病作顯形”、“佳作亮相”等。甚至可以根據學生的課堂反映,隨時調整教法,讓課堂變成表演舞臺、辯論場、音樂課。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靈活使用多媒體,因勢利導,則能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從而讓課堂流光溢彩,精彩紛呈;但如果過分依賴媒體,也可能使教學流程陷于僵化,媒體的使用必須為師生更好地交流互動服務?!盵2] 語文課須由文字觸發(fā),又落腳于文字,不能因藝術化的泛濫使得“語文”無地自容而走向浮華和迷失,因為這畢竟是語文課。
同時,藝術化的適度還意味著對語文教師主體精神的尊重與強調。 “如果因為教育技術設備的使用,教學人員反成了技術設備的奴仆,丟失了應有的主體精神,那使用教育技術設備就有悖初衷”。[3]
自然,藝術化的語文教學還需要課堂組織、教學設計、教學提問、教學評價以及教學活動等方面的藝術,這些其實都附著在有效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最關鍵的是教師要擁有一顆藝術之魂。對于現(xiàn)在還有未來的語文教育,我們同樣渴望藝術地走向。語文教師不能缺失藝術,只是在欣賞一路繁華的時候,我們有必要提醒自己,腳下這一條路名字叫做語文。無論兩岸的風景如何迷人,永遠流淌的首先是語文,最終也是語文。唯有這樣,藝術化語文教學才能因語文與藝術的有機對接而走向高效。
【參考文獻】
[1]肖培東.向高效的藝術化語文教學.杭州: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管理)雜志編輯部,2011:40.
[2]王意如.在講臺上思考語文[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101
[3]熊川武,江玲.理解教育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