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jì)慎言
在嬰兒發(fā)育早期,不需要費(fèi)多大氣力就能教會他把一件東西抓起來,握在手里;可要讓他撒開手放下抓著的東西卻很難,即使是抓著一件足以危及人身或生命的危險物品——有時你不得不掰開他的手奪下來,而惹得他大哭大叫。
由此看來,這“抓”似乎就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性。人有本能的占有欲。于嬰兒來說,“抓”來后,就成了自己的;“撒”開手,意味著放棄,放棄很難。環(huán)顧四周,當(dāng)今的一些青年人、中年人,甚至老年人,他們抓權(quán)、抓錢、抓好處、抓榮譽(yù),似乎并沒有用誰教過,大都是無師自通,且抓得大、抓得多、抓得巧、抓得實在;而讓他們淡泊名利、廉潔奉公,撒手其不正當(dāng)?shù)臋?quán)錢物欲,卻無論訂多少制度、約法多少章、作多少報告、學(xué)多少文件,又有多少“前車之鑒”的警示,則仍是難字開頭。這方面的例子幾乎俯拾即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被抓起來的近百只“老虎”基本如此。
他們之中,大多官至省部級、副國級甚至到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按老百姓的話說,他們的官不可謂不大,位不可謂不高,權(quán)不可謂不重,人不可謂不精明,衣食無憂,病老無虞。但他們又白白地活了好幾十歲,居然比那些嬰兒沒有多少長進(jìn),只知道一個“抓”!
他們不修私德,不擇手段,貪得無厭,肆無忌憚,拼著命地抓抓抓,抓緊抓死,抓住不放。直到有一天被抓之后,才感到大難臨頭,才有的“悔”,有的“恨”,有的說“我要這么多錢干什么”,有的才想起對不起這對不起那來了。由此,筆者打心里佩服老祖宗留下的說人死了叫“撒手人寰”這句妙言來。是啊,人到死了才撒手——這類貪官也許只有到走投無路時,才只能撒手。
如今官場上還有一種“抓”著不愿意“撒手”的人:他們有的緊緊抓住權(quán)力不放,要退了,還要選個“自己人”做“接班人”;有的名退實不退,在“二線”操縱一線的“木偶”,還美其名曰有責(zé)任感,要把自己選的接班人“扶上馬、送一程”,真可謂冠冕堂皇。可誰又是傻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