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 Sides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讓對沖基金行業(yè)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在充滿風險的金融體系的沖擊下,對沖基金的回報遭受影響,客戶紛紛贖回。當對沖基金經理面臨信貸市場凍結時,他們必須決定是否出售非流動性資產,來滿足投資者的贖回申請。有些基金確實這么做了,他們變成了投資者的“自動取款機”。另一些公司則拒絕了贖回申請,以防止這種強制出售。正是這樣的混亂,永遠地改變了對沖基金行業(yè)。
現(xiàn)在輪到私募股權了。
得益于強勁經濟的推升和超低的利率,私募股權十年來一直沐浴在陽光下。盡管公開市場上的主動管理策略遭遇撤資和費用壓縮的壓力,私募股權基金逃過審查,給投資者帶來不錯的回報。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的投資者對私募股權基金的出資承諾。
接著病毒來了。
正如同對沖基金在2008年之后所應對的挑戰(zhàn)那樣,新冠危機給私募股權基金公司帶來的挑戰(zhàn)。就像對沖基金應對金融體系的沖擊一樣,私募股權基金也沒有應對經濟沖擊的簡單辦法。這一突然的停止,讓企業(yè)流動性和負債成為聚光燈下的焦點。那些成功度過這一嚴重流行病的機構可以繼續(xù)興盛,而那些沒有安然度過的公司則面臨著破產。
縱觀所有行,沒有比被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的公司所面臨的風險更大的。杠桿收購(現(xiàn)在被委婉地稱之為私募股權)的名字中帶有“杠桿”二字是有原因的。杠桿作為一種金融工具,其作用是雙向的。在經濟景氣時放大回報,在形勢逆轉時,則會讓股東受損。
在一場不知要持續(xù)多久的蕭條中,政府的救援如約而至。陷入破產深淵的公司得以選擇通過救援融資來維持生存?!蛾P懷法案》將提供一個巨大的后盾,以確保企業(yè)能夠生存下去。
這一問題的答案可能決定私募股權基金未來幾年命運:被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的公司是否可以獲得政府貸款?
行業(yè)專家的觀點與左翼民主黨人和右翼共和黨人截然相反。機構有限合伙人協(xié)會(ILPA)首席執(zhí)行官Steve Nelson致信敦促美國財政部和美聯(lián)儲將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的公司納入到CARES貸款項目中。相比之下,另類投資咨詢公司Aksia的首席執(zhí)行官Jim Vos在給到基金經理的信中說,利用小企業(yè)管理局的貸款將對他們的聲譽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最佳答案可能介于這兩個極端觀點之間。
就ILPA而言,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的公司是新一代的“大而不能倒”企業(yè)。他們總共有35000家公司,聘用了100萬名員工,占GDP的5%。它們的客戶包括許多養(yǎng)老基金,而這些養(yǎng)老基金需要支持其受益人現(xiàn)在和將來的需求。在這個前所未有的時代,不論公司的股東是誰,他們都需要被拯救。
另一方面,私募股權基金擁有1.5萬億美元的資金來解決它們所造成的資產負債表問題。私募股權所使用的杠桿,讓被投資的公司財務狀況驚人得糟糕。70%的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的企業(yè)的債務評級低于投資級,80%評級為B3的公司為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的企業(yè)。當然,一些尚未支付的投資承諾可以像政府的低息貸款一樣支撐企業(yè)的資產負債表。
此外,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讓富人更加富裕,對于行業(yè)來說并不是好事。盡管投資私募股權的養(yǎng)老基金可以從私募股權基金利用政府貸款中受益,基金在將收益?zhèn)鬟f給客戶時,也會獲得不錯的回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金融服務行業(yè)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后在公眾面前形象不佳。這一次,私募股權行業(yè)也不會有好的結局。
這場危機可能標志著私募股權行業(yè)的巔峰——不論私募股權獲得政府貸款之事是如何戲劇性收場的。當塵埃落定,不論是因為監(jiān)管要求或私募基金的主動行為,資產負債表上的杠桿率將下降。我們將看到更低的經濟增長,也會看到更高的利率。我們同時將看到私募股權基金的回報率下降。
對沖基金在全球金融危機中幸存了下來,但這個行業(yè)的輝煌時代已經結束。對沖基金的收費被壓縮,這個行業(yè)分化成了大型的公司和一些小作坊,新進入者面臨著艱苦的戰(zhàn)斗。資產配置這的投委會從希望看到更多的對沖基金,變成希望在他們的配置中刪除“對沖基金”。
私募股權行業(yè)也將挺過這場危機。正如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的大衛(wèi)·斯文森所指出的,私募股權是資本主義的縮影:它推動了長期投資,增強了財務靈活性,并激活了對運營的控制。推動私人股本回報率的不僅僅是金融杠桿。
與此同時,因為過去形勢一直很好,以至于讓未來的前景看起來比較陰暗。資產價格上升,杠桿可能讓投資者很痛苦,在此期間的回報率也可能低于投資者的預期。
兩年前,我曾建議投資者仔細審查私募股權基金的行為。私募股權基金在這段時期的表現(xiàn),可能是決定其未來前景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時候對那些以自身利益為優(yōu)先的私募股權基金進行審查。在我的《資本配置者》欄目中被采訪的每一位首席投資官都認為,在挑選管理人時,人的質量是他們最看重的。
私募基金管理人們請注意:資本配置者們正在看著你們。
(本文由趙華丹、沈佩玉翻譯,經作者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