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教育作為人文教育的重要構成,對學生個人成長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音樂欣賞課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和音樂欣賞能力,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诖耍疚南确治隽艘魳沸蕾p課的教育意義,然后指出了音樂欣賞課教學期間存在的問題,最后進一步提出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教育;音樂欣賞課;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2?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7-0202-02
【本文著錄格式】李廣鋒.新課標背景下小學音樂欣賞教學開展分析[J].北方音樂,2020,04(07):202-203.
引言
音樂欣賞課是音樂教育的基礎,通過讓學生了解欣賞音樂作品,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讓學生建立良好的感受能力和音樂欣賞能力,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同時,能夠陶冶道德情操,養(yǎng)成良好的氣質修養(yǎng)。因此需要關注音樂欣賞課教學,要利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一、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意義
在小學階段的教學大綱中,音樂教學主要是唱歌、欣賞、技能訓練以及音樂理論的教學,欣賞課是音樂教學的關鍵部分。聽眾聆聽音樂,感受音樂美和精神上的滿足。音樂欣賞是小學生最直接的審美教育,在音樂作品的背景下,形成良好的審美觀。通過聆聽音樂作品,感受音樂美,鑒賞音樂美。設置音樂鑒賞課,能夠更加全面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小學音樂欣賞教學存在的不足
首先,在學校層面上,學校對于音樂課程的重視程度不高,學校忽視了統(tǒng)籌規(guī)劃和指導。音樂考試并沒有納入期末成績中,音樂教學資源不完善,一些學校的音樂教師沒有配置多媒體等信息設備,影響教學工作的開展。此外學?;顒雍推渌麑W科教學,也存在占用音樂課的情況,不利于音樂課的開展。
其次,教師層面上,忽略了音樂欣賞課的開展,在音樂教學中教師主要關注理論教學,欣賞課占比較少。在欣賞課上,沒有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在音樂欣賞上十分被動,被動接受教師提供的作品。一般情況下,一個小學的音樂教師只有1~3名,教師經(jīng)常需要跨年級教學,教師同時完成多個年級的備課和教學,工作量,缺少對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和靈活應用,造成欣賞課有量無質。
最后,在學生層面上,學生普遍存在積極性低,興趣弱的情況。一方面由于教師對于學生音樂欣賞的引導有所欠缺,忽略了音樂興趣的培養(yǎng),造成學生將音樂欣賞當作休閑娛樂的手段,很少進行深入思考[1]。由于低年級學生自身缺少音樂感受力,不能深入理解音樂作品,不知道如何進行欣賞。另一方面音樂并不在考試科目內(nèi),學生逐漸出現(xiàn)輕視的心態(tài),不積極參與課堂欣賞。再加上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缺少創(chuàng)新性,很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造成學生音樂欣賞教學效果差。
三、新課標背景下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方法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小學階段,音樂欣賞教學并未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多是由教師自行備課,在課堂上講解,很少通過互動方式了解學生的想法。隨著教學改革的實施,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教師要重視對教學方法的調(diào)整,主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得到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音樂教師要主動了解學生喜愛的音樂作品,在欣賞課上播放音樂曲目,對學生學習積極性進行培養(yǎng)。其次教學期間教師要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要求學生以小組方式對音樂作品的欣賞進行討論,給學生提供一個平等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欣賞音樂的能力得到提高。最后教師要聆聽學生對于課堂教學的評價,根據(jù)學生評價調(diào)整課堂安排,進而達到預期教學目標。
(二)培養(yǎng)聆聽習慣
欣賞音樂的關鍵在于聆聽,培養(yǎng)學生建立聆聽的習慣,是欣賞教學的基礎。由于學生注意力時間短,很難有耐心欣賞音樂作品。教師要耐心培養(yǎng)學生建立聆聽的習慣。聆聽的習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堅持。教師要積極使用多媒體設備,讓學生建立聽覺習慣,能夠在音樂欣賞教學中糾正聽覺習慣,提高學生音樂欣賞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師需要對學生提出明確的聆聽要求,讓學生帶著目聆聽音樂。在音樂欣賞教學中,能夠把握音樂作品鮮明特征,帶著目的聆聽音樂作品??赏ㄟ^演奏樂器,讓學生聆聽旋律的變化。通過對比音樂作品,讓學生感受音樂作品的差異。通過引導和培養(yǎng),讓學生逐漸建立聆聽的習慣。
(三)培養(yǎng)欣賞期待
欣賞教學的核心在于讓學生建立聆聽期待,所謂聆聽期待,是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欣賞音樂上,建立一種音樂欣賞的興趣,能夠受到興趣的激發(fā)進行音樂欣賞。讓學生建立欣賞期待的關鍵在于切合學生心理發(fā)育特點。教師可以選擇有趣的小游戲或者短視頻,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在三年級動畫城教學中,對于《哪吒再生》的欣賞,教師可以借助于《哪吒》的電影片段進行教學,學生喜歡哪吒的故事,能夠通過短視頻快速進入課堂狀態(tài),回想起哪吒的故事梗概,在欣賞《哪吒再生》時,能夠在故事背景下進行欣賞,更有助于學生理解音樂,并且能夠建立欣賞期待,對照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理解旋律的波動。
(四)引入情感教學
音樂作為一門人文藝術,不僅是人民智慧的結晶,更是情感的結晶。音樂教學要重視情感的融入,從情感引入音樂欣賞教學,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共鳴。如教學閃閃的紅星時,欣賞《我是人民小騎兵》,可在多媒體設備上播放國慶閱兵片段,利用國慶閱兵片段激發(fā)出學生內(nèi)心深處的民族自豪感,進而對音樂進行欣賞,讓學生更能產(chǎn)生愛國情感,在愛國情緒中欣賞作品,更能提高學生音樂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懷。情感作為音樂作品的重要情緒,只有在欣賞音樂作品時,將情感融入其中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讓學生能夠在情緒和情感的引導下,對于音樂作品建立深刻的理解。
(五)聯(lián)合應用多感官
音樂欣賞教學不僅能夠利用音畫結合教學,也能利用視覺、聽覺以及動覺的聯(lián)合教育,和文字語言相聯(lián)系。如利用視覺輔助教學,對視覺產(chǎn)生刺激,形成通感或者連覺作用,讓學生更容易理解音樂作品。音樂欣賞教學中常使用感官輔助教學,使用PPT、視頻等方法。如四年級上冊山鄉(xiāng)牧童教學中,欣賞《牧童短笛》,教學過程中可以從學生熟悉的電影和動畫片著手,通過播放影視作品牧童相關視頻,讓學生能夠進入到放牧的情境中[2]。聯(lián)動學生視覺、聽覺等,讓學生參與到音樂作品中,獲得感性的體驗,更深刻感受作品,感受旋律和情緒的變化??梢赃\用語言文字輔助教學,如利用學生學過的古詩詞“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讓學生帶有情感的朗誦古詩詞,感受放牧的情境。語言表達能夠讓學生快速進入情境,建立具體的感知。
教師也可以利用動覺輔助,通過學生肢體運動讓學生進入到作品中。如教學學生蒙古族放牧舞蹈,跟隨音樂擺動身體,踏步感受馬蹄落地的聲音。這種利用體態(tài)律動的欣賞方式,是達爾克克羅茲創(chuàng)造的音樂教育體系,通過具體動作、具體節(jié)奏將音樂情感表達出來。學生可以將自己的身體當做樂器,跟隨旋律的變化發(fā)生變化。通過動用多種感官,輔助學生音樂欣賞,能夠遵循音樂欣賞規(guī)律,讓學生進入音樂情境中,獲得真實的體驗。
四、結論
綜上所述,音樂欣賞課教學作為小學階段人文素養(yǎng)教育的重要手段,當前的音樂欣賞教學在學校管理、教師教學以及學生自身都存在一定問題。作為一線音樂教師,需要積極創(chuàng)新音樂欣賞的教學方法,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聆聽習慣,培養(yǎng)欣賞期待,引入情感教學,聯(lián)合應用多感官。以此展開音樂欣賞課教學,引導學生深入欣賞音樂作品,產(chǎn)生獨特的情感體驗,逐漸建立良好的音樂審美觀。
參考文獻
[1]李倩.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欣賞教學與歌唱教學的關系研究[J].北方音樂,2019,39(15):151-153.
[2]劉雅楠.“聯(lián)覺”在小學音樂欣賞課堂中有效運用的策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