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解構主義是在批判和否定傳統(tǒng)的構成主義與封閉的體系中。在形式上追求散亂與自由,宣揚元素的打破、消散與重組,強調個人的語言與思想的隨意、自由化。那么解構主義應用到服裝設計領域,在反對稱與反常規(guī)方面帶來了全新的服飾風格,它不以塑造人體美為主要目的,帶來服裝設計新的審美取向與極其個性的結構設計。
關鍵詞:解構主義;服裝設計;應用
1967年法國哲學家雅克德里達提出了解構主義理念,解構主義也稱后結構主義,是對正統(tǒng)原則與標準加以批判,否定傳統(tǒng)設計原則,在美學、力學、功能上強調打碎、重組或疊加,注重個體本身,反對總體的統(tǒng)一與刻板性。解構主義最初被應用在建筑界,后來在服裝設計領域被大眾越來越推崇,在服裝的造型、用料、色彩、圖案等方面都出現全新的、打破常規(guī)的服飾風格。直至現代,解構主義的設計理念已經成為現代服裝設計的發(fā)展趨勢與潮流,在新的審美取向下,讓服裝設計多元化發(fā)展。
一、解構主義概述
解構主義最初是哲學理論中對傳統(tǒng)哲學思想的挑戰(zhàn),批判結構主義。這種創(chuàng)造性的思路,打破了對人們的常規(guī)束縛,重視自由發(fā)揮,表達自己的想法與判斷,重視個體的結構意義,追求發(fā)揮本身的創(chuàng)造性與情感本能,藝術領域、設計領域都深受其影響。在服裝設計上的解構,主要是在服裝的材料、色彩、結構造型、圖案方面,顯得隨意、散亂,還有殘缺的美感,甚至是突變重組,完全擺脫傳統(tǒng)服飾的常態(tài)。雖然看似毫無規(guī)則,但解構主義對設計師的思維有更高的要求,在復雜多變的結構下需要更多的精力去設計,有非常嚴格的設計規(guī)則與秩序,并不局限于服飾表面的看似隨意的撕裂、疊加、殘缺、突變重組等。
二、解構主義在服裝設計中應用現狀
當前,解構主義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有簡約與復雜風格,在豐富多變的設計下打破常規(guī),設計的色彩不會太過張揚、絢麗,在嚴謹的結構下呈現典雅的風格,利落的線條帶來的大氣設計感有很強吸引力,沖擊了當前的時裝設計秩序。解構主義最重要的是重組與構成。當前中國在解構主義服飾方面還比較欠缺,多數設計都是迎合消費者,服飾的設計標準太低,真正內涵的元素缺失,對解構主義服裝設計的原理不重視或理解不深刻。多數設計者在固化的思維中會逐漸喪失靈感,長期不去探索新的設計思路,讓服裝設計固化并缺乏新鮮感。中國當前主要的服裝設計理念仍是傳統(tǒng)實用風格,從設計人員到消費者,對西方抽象的解構主義服飾風格的接受意愿較低。另外,有些解構主義服裝在穿著中會對人們的生活帶來不便,這就需設計師與企業(yè)對解構主義服裝設計在推廣方面進行改革。不斷推廣解構主義的設計理念,讓設計師不斷提高服飾形式的處理經驗,讓解構主義的服飾更加適合國人穿著,在不規(guī)則的時尚元素中,帶給人輕松、自然等不同的風格感。
三、解構主義在服裝設計下的應用研究
(一)結構造型方面的解構主義
服裝的結構造型,就是服裝的外部輪廓,有提升服裝美感的效果。不同于傳統(tǒng)服飾的A、T、H、X、O型等外形結構,與服裝的肩、頸、胸、腰等構成部位,解構主義服飾沒有貼身、合體的理念,而是追求自由、反常規(guī)的夸張結構設計。解構主義讓設計師把服裝造型的原結構打破,出現顛倒錯位的組合形式,如領口縫至肩膀處,門襟位置傾斜或者換位置等,把原有結構拆分,創(chuàng)新組合成充滿視覺張力的復雜造型結構。如日本設計師川久保玲,她深受日本哲學中“破”概念的影響,在設計中追求破碎、不規(guī)則、不對稱、不完美。當時她在巴黎時裝周推出的“乞丐裝”轟動時尚界,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激發(fā)人們對另一種美的追求熱情。川久保玲的作品完美地詮釋了解構主義,完全打破了服飾輪廓的固有形式,造型上叛逆不羈、奇特并有戲劇性的效果。面料中加墊或襯,完全裹住身體,會在意想不到的部位有新的變化,在夸張變形下有多種規(guī)則或不規(guī)則的形態(tài)。川久保玲的設計對當代設計師產生巨大的影響,在反叛與破壞傳統(tǒng)和常規(guī)下,讓設計師對服裝整體造型上有了新的認識。而日本服裝設計師三宅一生也是解構主義的代表,服裝造型以無結構模式為主,反映了日式對于人性與自然的溫和哲學。作品雖看似無形,但卻疏而不散,對人體的線條造型設計上極具挑戰(zhàn)性。解構主義理念下的服裝設計,讓設計師摒棄傳統(tǒng)的、對稱的形式美,在多變的造型下給人有奇形怪狀的感覺,但仔細品味卻能發(fā)現其獨有的形式美,讓人被不由自主吸引,具有神奇的魅力。
(二)色彩圖案上的解構主義
服裝設計中的色彩與圖案在視覺上直接向人們傳達著設計思想與感受。解構主義服裝的色彩多為無色或純色。無色類服裝主要以黑、白為主,少數為灰色、深藍、藏青等,色彩間的組合帶來不同層次感。而純色服裝中會有兩三種撞色的大小色塊,有極大的視覺沖擊力。如日本的山本耀司,他最擅長用傳統(tǒng)的黑色,讓慵懶隨性有神秘感的黑色,一躍成為時尚的化身。色彩的解構也是結構與重構的過程。在色彩的解構上,解構主義把原有色彩的色相、色調與色塊面積根據一定的設計原則進行分解,采集其中個性與典型的色彩并應用到設計中。在色彩的創(chuàng)意重構上,解構主義把不同的色彩通過不同構成原則應用于新的組織中,產生新的色彩形象,這需要設計師有敏銳的色彩感知與操作能力,打破服裝色彩的單一化。高田賢三把傳統(tǒng)民族色彩中的明黃、海藍、亮橙、漆紅、翠綠等明亮、歡快的顏色,重組成特有的設計色譜。色彩間的穿插、重疊、扭轉等形式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讓解構主義服裝吸引著年輕人的眼球。
在服裝的圖案設計上,解構主義設計師沒有采用傳統(tǒng)的連續(xù)圖案元素,對各民族、地區(qū)、時代等具有的圖案進行打破、分解,重構各種圖案元素,在創(chuàng)新中進行整合。解構主義下的圖案,沒有統(tǒng)一風格,包含各種元素,加上強烈的色彩感,帶來強烈的視覺吸引力與濃厚的趣味性。
(三)用料方面的解構主義
面料是服裝設計的基礎,服裝的款式與色彩圖案都需根據服裝面料進行表現。而解構主義的服裝面料多采用原始麻布面料,面料上的線頭與針腳都未進行處理,特別表現在拼布藝術。當前的用料還添加了新型合成金屬材料、羽毛、PVC材料、化學材料、紙制品等,創(chuàng)造了服裝多種表現可能性。設計師通過形式美的法則對不同質地、手感、紋樣、色彩的面料進行結合或疊加,產生多元化的視覺空間感,材料的位置產能生出不同的視覺感受,增加了服裝的裝飾性與趣味性,還讓服裝材料有了新的肌理效果。解構主義還對服裝材料進行夸張的變異,讓原有材料呈現殘缺、夸大的模糊化效果,或在服裝的某個部位進行設計裝飾。解構主義服裝的用料,通過拼貼、褶皺、堆疊等手段,運用多種材料的裝飾,呈現出浪漫唯美、富麗堂皇或者質樸清新等風格,滿足了不同人群的審美需求。
(四)解構主義的創(chuàng)新研究與建議
解構主義設計師大多受其民族、風俗習慣、歷史與生活等影響,設計出不合規(guī)則的新型服飾,打破了傳統(tǒng)意識的限制,在服裝的樣式、色彩、圖案、面料上進行拆分重組,帶來了服裝風格上的解放。2019年,馬丁·馬吉拉在解構主義服裝設計上,不僅運用高飽和度的色彩與立體剪裁,來詮釋現代女性的獨立形象,還使用男模特進行走秀、反叛的風格模糊人們對性別的強調,讓人感受到服裝的出彩。解構主義在不斷的創(chuàng)新中,帶來新的風格與視覺沖擊力,在時尚界備受推崇。
在解構主義的服裝設計中,需要設計師擺脫傳統(tǒng)的穿衣目的與思維模式,將設計靈感隨意化在服裝的處理上,掌握解構主義設計原理,大膽創(chuàng)作。而服裝設計人才的培訓也應跟隨設計潮流。根據解構主義設計理念,不斷開發(fā)出美觀與實用的服裝,避免解構主義服裝的結構復雜與造價高的弊端,在提高創(chuàng)造性時還需考慮實際應用,發(fā)揮出解構主義的優(yōu)勢,讓大眾更加容易接受、推動服裝設計行業(yè)的發(fā)展。解構主義服裝設計研究部門可順應全球化發(fā)展趨勢,與外資企業(yè)合作,提高設計人員的專業(yè)水平;還可以引進外來人才,不斷提高解構主義服裝設計的研究價值。挖掘中國傳統(tǒng)的設計元素,與現代解構主義設計相結合,在研究與設計中開創(chuàng)出不同風格的解構主義服裝,讓中國服裝設計逐步國際化,在信息化的時代,推動服裝設計的不斷前進。
四、結語
解構主義服裝在風格獨特、自由、反常規(guī)的夸張結構中,打破并改變服裝的用料、色彩、圖案,多種現代化材料的應用與細小部位的改變,呈現出個性、自然、極具吸引力的服裝作品,在時尚潮流中彰顯魅力。在解構主義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引領下,還需設計師們繼續(xù)研究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周娜.淺析解構主義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表現[J].美術教育研究,2016(15):67 .
[2]鄭寧.淺談解構主義在服裝設計中的創(chuàng)新運用[J].美與時代(上),2010(10):97-98,.
[3]高深.解構手法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D].杭州:浙江理工大學,2014.
作者簡介:明悅,意大利米蘭新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