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紅 張勇 錢琨
摘要:在當前“停課不停學”的特殊背景下,作為教師,針對在線教學這一正在廣泛開展的授課模式,就教學準備中的一些主要環(huán)節(jié)的進行了相應的實踐和探索,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和具體的做法。
關鍵詞:在線教學;教學內容;教學資料;教學平臺;課件制作
2020年教育部做出了春季學期延期開學的重大決定,為積極響應“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各類學校紛紛開啟了線上授課之路。但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情況下,如何去保證在線學習的質量和線下課堂教學質量實質等效,尤其是需要確保一些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程、核心課程的教學質量不受影響,這是所有教育管理者和教師都實際面臨的緊迫命題。
我校作為陸軍工程大學下屬的一所士官院校,目前也正在開展線上教學工作,由于大量的專業(yè)課程涉及實操,同時也由于武器裝備的涉密要求,因此教務部門選擇了一些文科類公共課程和通用類的專業(yè)基礎課程來進行授課,《電工電子技術》課程也列入其中。作為一門主干專業(yè)必修基礎課,課程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對學生理論知識掌握程度的要求很高,要為學生后續(xù)專業(yè)的學習和從事與本專業(yè)有關的工程技術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課程本身相對于文科類公共課程來說難度較高,而士官學生本身的文化基礎相對薄弱,面多面地授課尚且存在諸多問題,在如此倉促的條件下開展在線教學存在的困難可想而知。通過近期的網(wǎng)上教學實踐探索,個人對教學準備中的具體工作實施有一些思路和實際的做法。
一、重組教學內容結構
《電工電子技術》整門課程為120學時,經過近些年的教學改革,由于強調士官學生的技能培養(yǎng),所以理論知識基于“必需、夠用”的原則,與傳統(tǒng)的電類課程授課相比課時大幅降低,在授課方式上基本實現(xiàn)了理實一體的模式,三分之二以上的學時要在實驗室來完成,這在當前的條件下是不可能的。而且由于前期開課的電工部分的實踐內容涉及到的技能性培養(yǎng)較多,很多科目不是單純的驗證性實驗,所以依托虛擬實驗軟件來教學也不是很合理。所以在設置教學內容時,課程教學組就將融合在原本實踐科目中的理論知識點重新剝離出來,將實踐操作內容留到返校后完成,同時線上教學的理論內容也不是照搬老舊的課程框架,而是進行了選擇性的調整,兼顧了教改的思路,并且基礎知識點優(yōu)先,將深度知識點后移到面授時再開展。
二、合理篩選網(wǎng)絡教學資料
由于軍隊院校的特殊性,所以平時我校教師的辦公電腦和家用電腦是完全隔離的,教學中所用到的所有教學資料都無法在家里和網(wǎng)絡上使用,況且疫情期間教學區(qū)封閉無法進入,有的教師還遠在外地,這都導致了教師手頭的可用資料極少,教學資料的準備可以說完全是白手起家。雖說現(xiàn)在網(wǎng)絡資源豐富,但是士官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只有兩年,學制比較特殊,所以就算是同一門課程也跟地方大專院校的課程標準設置不相同,網(wǎng)絡資源無法照搬使用,這就意味著教師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尋求合適的教材、課件、視頻等可用資源。同時,教師的資料都不夠用,學生的學習資料就更是沒辦法保證,學生現(xiàn)在都放假在家,教材都沒有,目前,我們教學組經過細致的篩選比較,在網(wǎng)上下載了兩本基本上符合當前教學內容的教材,結合教師自己編寫的講義,每次課前發(fā)放給學生,并且要說明具體的知識點是哪些,否則學生無法進行預習工作。
三、選用合適的線上教學平臺
這次全國范圍的線上授課,使得釘釘、ZOOM、暢課等一些網(wǎng)絡教學平臺出現(xiàn)在大眾的視野,學校也在網(wǎng)上組織了相關的大型教學觀摩活動,這些平臺都各有優(yōu)勢。個人認為,平臺的選擇以教師越容易上手越好、學生越便捷越好為原則。網(wǎng)上授課受到的軟、硬條件局限性很強,網(wǎng)速、電腦和手機性能、教學雙方對網(wǎng)絡的使用熟練度等等,都會影響授課質量效果,所以教師最好選擇自己最熟悉的方式,課首先是聽的,語言的魅力最為硬核。尤其是《電工電子技術》這種工科類課程,內容嚴謹,不需要比較時髦、熱鬧的平臺來進行展示,平臺的選取能滿足直播需求為準,同時應易于掌握使用方法,不讓學生疲于在各種新興的平臺上轉換、注冊下載、提交資料,避免出現(xiàn)“大型車禍現(xiàn)場”。目前我們采用的是QQ群課堂,平臺功能較為單一,但操作簡單上手快,教師和學生基本上原來都有QQ號,不需要重新注冊,占用網(wǎng)絡資源空間不大。
四、課件制作與直播平臺相適應
學生做筆記是學習過程的一個關鍵內容和步驟,同時筆記也是學生課后復習的重要參考資料。在教室上課,教師可以通過板書將每次課的大綱脈絡清晰地表現(xiàn)出來,重點、難點、關鍵詞等重要信息一應俱全,而且隨講隨寫,還可以有各種顏色和符號的加持,時效性和直觀性很強,但在一些直播平臺上就沒有板書功能,不方便學生做筆記。比如QQ群課堂,直播時的課件的展示功能就兩個,如果一直保持直播間狀態(tài),則只能整頁播放PPT;若要顯示課件動畫或是用筆的書寫功能則需要分享屏幕,教師就要離開直播間,這樣就不能互動,學生動態(tài)和網(wǎng)絡是否掉線就不知道。在第一次課嘗試后,個人覺得分享屏幕是完全盲講,教、學雙方體驗感覺不好,所以就改為群課堂里演示PPT,能保持和學生的互動交流。為了解決課件沒有動畫的問題和方便學生記筆記,所以教師的課件就要兼顧授課和筆記的需求。
在方便做筆記方面,課件內容既要具體又要精煉,這要求看上去似乎很矛盾。這里的具體是指內容構架層次要具體,要能夠讓學生基本看筆記就能復習課堂上的知識點,有些概念、定義就不能像在學校上課那樣只羅列關鍵詞,表達應該要完整;而精煉是指很多知識點的表述在不同的教材和網(wǎng)絡資料中是不一樣的,教師在制作課件時應該采用文字較少又表達清晰的,累贅的大段文字就盡可能不要出現(xiàn),甚至可以結合不同的表述再加以提煉,讓學生既能理解記憶,又能很快記錄完成。
針對課件動畫在群課堂里無法播放的問題,在制作課件時可采用增加播放頁的方法來調整。例如在講到某道例題時,按照平常的做法一頁PPT就夠了,先通過課件動畫展示題目,讓學生思考后再播放答案,教師講解后再展示總結的解題步驟要點等等,而現(xiàn)在就要把這些內容分成幾頁來完成。注意在分解的時候不是簡單地拆分成題目、答案、步驟要點這幾頁,還要考慮到記憶的留存和邏輯性等方面,比如在答案頁最好復制有題目,因為學生可能記不完整題目條件或數(shù)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