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燕 馮燕 馬麗娟
慢性鼻竇炎屬于鼻竇慢性化膿性炎癥,常為多個鼻竇受累,導致呼吸道阻塞,甚至引發(fā)顱、眼、肺部并發(fā)癥[1]。鼻息肉是贅生于鼻腔、鼻竇黏膜等位置且突出黏膜表面的一類增生組織團,多表現(xiàn)為鼻分泌物增多,且伴有不同程度的面部疼痛、腫脹,對嗅覺功能具有一定影響[2]。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以鼻內鏡手術為主,能有效清除鼻竇病變、保留功能,但患者術后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張蓓研究顯示[3],鼻內鏡術后第1,3,7天睡眠障礙發(fā)生率分別為86.67%、77.33%、65.33%,睡眠質量與機體免疫力、抵抗力具有一定相關性,術后睡眠障礙嚴重威脅到手術效果及術后恢復[4]。本研究對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行鼻內鏡術患者采用單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導致術后睡眠障礙的獨立影響因素,據(jù)此確定護理干預措施,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行鼻內鏡術患者70例,納入標準:經(jīng)鼻腔檢查、鼻內鏡檢查確診為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且符合擇期鼻內鏡術治療標準;術前無睡眠障礙,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50分,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53分;患者與家屬均知曉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伴有精神障礙性疾??;伴有鼻咽喉等部位惡性腫瘤;伴有睡眠障礙史;因故中途退出研究。其中男46例,女24例。年齡:<45歲42例,≥45歲28例。基礎疾?。汉喜⑻悄虿?例,合并高血壓12例,無基礎疾病50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顧分析法獲取患者的性別、年齡、基礎疾病、持續(xù)口鼻分泌物等,并評價術后焦慮、抑郁及疼痛狀況,了解其呼吸方式改變及睡眠環(huán)境改變適應情況。
1.2.1 睡眠質量評價 選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SQI)評價術后睡眠質量[5],量表共有7個因子,包括主觀睡眠質量、睡眠潛伏期、睡眠持續(xù)性、習慣性失眠效率、睡眠紊亂、睡眠藥物使用、白天功能紊亂等,因子評價采取4級評分法,對應分值0~3分,總分0~21分。術后第3天,護理人員發(fā)放PSQI量表,介紹量表結構、條目,說明自評方法及注意事項,而后指導自評,并現(xiàn)場回收、統(tǒng)計評分,PSQI總分≥7分表明存在睡眠障礙,且評分越高表明睡眠障礙越明顯。
1.2.2 術后疼痛評估 術后第3天,護理人員采用VAS疼痛評分標準(視覺模擬評分法)評估疼痛狀況[6],發(fā)放劃有10 cm長橫線的紙片,標有0~10共11個數(shù)字,患者根據(jù)自身感受在橫線上劃記號:0表示無痛感;1~3表示輕微可忍受疼痛;4~6表示中度疼痛,睡眠受到影響,但可忍受;7~9表示重度疼痛,飲食、睡眠均受影響;10表示劇烈疼痛。評價完成后,護理人員現(xiàn)場回收卡片,并統(tǒng)計評分。
1.2.3 焦慮、抑郁評價 術后第3天,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焦慮、抑郁情緒[7],SAS,SDS量表各有20個條目,采取1~4分4級評分法,總粗分20~80分,標準分=1.25×粗分。SAS臨界值50分,SDS臨界值53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焦慮、抑郁越嚴重。自評結束后,護理人員現(xiàn)場回收自評量表,統(tǒng)計焦慮或抑郁評分。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術后睡眠障礙影響因素。檢驗水準α=0.05。
2.1 導致患者術后睡眠障礙單因素分析 經(jīng)PSQI評價得到,PSQI<7分47例,PSQI≥7分23例。其中7~14分17例,15~21分6例。單因素分析顯示,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行鼻內鏡術后睡眠障礙相關因素有焦慮、抑郁、疼痛、呼吸方式改變不適、睡眠環(huán)境改變不適(P<0.05),見表1。
表1 導致患者術后睡眠障礙單因素分析(例)
2.2 變量賦值表(表2)
表2 變量賦值說明
2.3 導致患者術后睡眠障礙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行鼻內鏡術后睡眠障礙影響因素有焦慮評分≥50分、抑郁評分≥53分、疼痛評分≥4分、呼吸方式改變不適、睡眠環(huán)境改變不適(P<0.05),見表3。
表3 術后睡眠障礙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3.1 術后睡眠障礙影響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焦慮評分≥50分、抑郁評分≥53分、疼痛評分≥4分、呼吸方式改變不適、睡眠環(huán)境改變不適為術后睡眠障礙影響因素(P<0.05)。研究顯示,焦慮評分≥50分、抑郁評分≥53分為術后睡眠障礙影響因素,且評分越高術后睡眠障礙越嚴重;鼻內鏡術易造成應激反應,加之患者對手術治療、疾病知識、術后康復知識缺乏了解,對術區(qū)感染、術后并發(fā)癥存在焦慮或恐懼心理,致使其思想負擔嚴重、負性情緒加劇,睡眠質量受到影響[8]。疼痛評分≥4分為術后睡眠障礙影響因素,且疼痛越劇烈術后睡眠障礙越嚴重;鼻竇、鼻腔屬于特殊解剖部位,術后鼻腔填塞,同時,因術區(qū)炎性因子釋放,術后多伴有腫脹、疼痛癥狀,導致其難以入睡,進而出現(xiàn)睡眠障礙[9]。呼吸方式改變不適、睡眠環(huán)境改變不適屬于術后障礙影響因素;鼻內鏡術后多采取鼻腔填塞,多伴有腫脹疼痛,經(jīng)鼻呼吸功能受到影響,改為經(jīng)口呼吸,如術前缺乏經(jīng)口呼吸訓練,則多存在經(jīng)口呼吸不適,睡眠質量顯著下降[10]。
3.2 術后睡眠障礙護理干預
3.2.1 術后疼痛管控 術后當天,采用10%氯化鈉局部間隙性冷敷,以增大疼痛閾值,降低神經(jīng)末梢敏感性;術后第3天起,采用VAS量表評估疼痛狀況,如評分≥4分,則實施穴位按摩止痛,選取合谷穴、迎香穴、風池穴,基于點、按、壓3種手法對所選穴位實施按摩,根據(jù)患者感受反饋調節(jié)按壓力度,以產(chǎn)生酸、麻感為佳,每天2~4次,每次每穴位按摩1~2 min[11];選取頸背部天宗穴、風府穴等穴位,基于推、按、揉等手法實施推拿,并以按、揉、彈、撥手法對鼻周肌肉實施推拿,保持均勻施力,逐漸、適度增大力度,每天2次,每次10~20 min[12]。
3.2.2 經(jīng)口呼吸訓練 術前1~3 d,護理人員通過演示模擬教學法指導患者經(jīng)口呼吸技巧,用2~4個脫脂棉球填塞鼻腔,根據(jù)鼻腔通氣狀況調節(jié)填塞松緊度,而后經(jīng)口呼、吸氣,并根據(jù)口、鼻、咽喉部位黏膜干燥狀況,適時使用生理鹽水漱口,每天練習2~3次,每次0.5~1 h,并逐漸延長訓練時間[13]。
3.2.3 正念減壓訓練 術后第1天起,指導患者開展正念減壓訓練。靜心練習:護理人員基于思維導圖教學法向其介紹正念減壓治療理論及效果,指導開展靜心練習,每天20~40 min;正念呼吸:播放輕柔的音樂,引導患者放松身體,根據(jù)指令調整呼吸節(jié)奏,保持注意力集中,細心感受呼吸變化,課后自行練習,每天10~20 min;正念冥想:護理人員基于情景模擬演示法說明正念冥想實施辦法,即取蓮花座,閉目配合正念呼吸,逐漸放空身心,保持無思考意識狀態(tài),每天20 min;正念步行訓練:引導患者閉目慢速步行,認真感受身體與地面的接觸,根據(jù)步行速度、跨步大小協(xié)調身體部位,每天20 min。身體掃描:取靜臥位,根據(jù)護理人員指令認真體會相應部位感受,逐漸適應身體不適,每天30 min[14]。
綜上所述,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行鼻內鏡術后患者因負性心理、疼痛干擾、呼吸方式改變不適、睡眠環(huán)境改變不適而出現(xiàn)睡眠障礙,護理人員需加強對患者心理調節(jié)、疼痛控制,促進其盡快適應呼吸方式變化、睡眠環(huán)境變化,以改善術后睡眠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