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航 呂艷花 沈樂園
目前,癌癥發(fā)病率以每年3%~5%的速度升高[1-2]。隨著醫(yī)療的進步,多種先進設備的應用及腫瘤標志物的檢測成為了癌癥篩查的重要手段,其中健康體檢在疾病動態(tài)監(jiān)測中占據極為重要的地位。癌癥具有高發(fā)病率及病死率,一旦確診,患者承受著巨大的心理痛苦[3]。本研究總結癌癥初次診斷心理痛苦現狀,確定其獨立影響因素,為臨床心理干預策略制定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首次發(fā)現腫瘤指標陽性并診斷為癌癥的102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經病理學或細胞學檢查初次診斷為癌癥,但尚未接受任何抗癌相關治療并被告知癌癥病情;年齡18~80歲,文化程度均為初中或以上;患者及其家屬均對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調查研究。排除標準:合并精神分裂癥、抑郁癥等精神疾??;因智力障礙、顱內轉移等其他因素所致認知功能異常導致無法配合調研[4]。
1.2 調查工具與方法 (1)統(tǒng)一進行問卷調查,于患者填寫前,為其講解填寫要求,告知研究目的、意義、注意事項等,有疑問及時解釋,現場統(tǒng)一發(fā)放及回收問卷,整理并核查后,將項目填寫缺失的問卷納入無效問卷[5-6]。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患者性別、年齡、婚姻狀態(tài)、文化程度、病理分期、疼痛情況等一般資料。(2)采用心理痛苦管理篩查工具(DMSM)調研患者心理痛苦現狀。DMSM屬于自陳式問卷,包括心理痛苦溫度計(DT)及心理痛苦相關因素調查表(PL)兩部分,其中心理痛苦溫度計采用0~10刻度評價心理痛苦程度,0指數即評價對象無心理痛苦,10為心理極度痛苦,將嚴重程度分為輕度(1~3分)、中度(4~6分)、重度(7~9分)、極度痛苦(10分),按照目前國內外多數學者支持的4分為最佳敏感及特異性標準,將DT≥4分的均納入明顯心理痛苦,需轉至精神科由專科醫(yī)師進一步干預。心理痛苦相關因素調查表調研了包括家庭、實際、軀體、情緒及精神信仰5個方面36個相關因素。采用韓靜等[7]研究中應用的DMSM中文版本問卷用于癌癥初次診斷心理痛苦程度篩查。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5.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或t’檢驗或方差分析,年齡、文化程度、病理分期等心理痛苦的相關影響因素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心理痛苦定義為因變量(Y),影響因素則定義為自變量(X),均進行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1 癌癥初次診斷心理痛苦得分現狀 本研究102例初次診斷為癌癥的患者,DT平均分為(4.25±0.49)分,其中61例DT≥4分,即符合心理明顯痛苦標準的占比59.80%;在PL相關因素列表中,占比最多的因素分別為經濟因素、疲乏、擔憂,占比分別為51.96%(53/102),38.24%(39/102),65.69%(67/102)。
2.2 癌癥初次診斷心理痛苦的單因素分析 結果顯示:性別、年齡、婚姻狀態(tài)、家庭居住地、月收入、疼痛情況對DT評分差異影響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文化程度、醫(yī)療付費類型等其他一般資料對心理痛苦影響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102例癌癥患者初次診斷心理痛苦的單因素分析(分,
注:1)為t’值,2)為t值,3)為F值。
2.3 初次診斷癌癥患者心理痛苦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以各因素項目下的DT評分為因變量,性別、年齡、婚姻狀態(tài)、家庭居住地、月收入、疼痛情況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分類變量賦值方式:性別:女=1,男=2;年齡:18~59歲=1,>60歲=2;婚姻狀態(tài):已婚=1,離異/喪偶=2,未婚=3;月收入<3000元=1,3000~6000元=2,>6000元=3;疼痛情況:無痛=1,有疼痛=2。結果顯示,性別、年齡、月收入、婚姻狀態(tài)、疼痛情況為影響癌癥初次診斷心理痛苦的重要因素,見表2。
表2 癌癥初次診斷心理痛苦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3.1 掌握癌癥患者心理痛苦的因素對于制定干預策略具有重要意義 心理痛苦指的是多種因素引起的不良情緒體驗,包括行為、認知、情感等心理體驗,社會體驗,精神本質上的體驗等,不良的情緒體驗嚴重影響了其依從性、軀體癥狀以及療效[8]。癌癥患者長期忍受心理痛苦,還會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影響治療及康復,進一步加速病情惡化甚至轉移,嚴重影響預后。美國國家綜合癌癥網絡(NCCN)早在1999年就將心理痛苦納入到繼脈搏、體溫、血壓、呼吸、疼痛狀態(tài)外的第6大生命體征,并頒布了心理痛苦的處理臨床實踐指南。有研究顯示[9],臨床僅有10%癌癥患者心理痛苦可有效識別并獲得針對性干預。因此早期識別癌癥心理痛苦現狀,并掌握相關影響因素,對于提出針對性干預策略具有重要意義。
3.2 原因分析 體檢為早期發(fā)現、診斷、治療癌癥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也是評估癌癥患者初次診斷心理狀態(tài)的一線場所[10],本研究調查了我院初次診斷為癌癥的102例患者心理痛苦現狀,并探討了引起心理痛苦的相關因素。研究結果顯示,初次診斷為癌癥的DT為(4.25±0.49)分,其中DT≥4分,占比59.80%;Finkel等[11]對124例膀胱癌住院心理痛苦狀況進行了調查,其中顯著心理痛苦的占66.13%;唐玲玲等[12]則調查研究了162例消化道腫瘤明顯心理痛苦情況,心理痛苦達56.17%,與本研究結果相似。在PL相關因素列表中,占比最多的因素分別為經濟因素、疲乏、擔憂。在初次被確診為癌癥的患者中,擔憂引起痛苦的情況最為常見,與缺乏癌癥治療相關知識,導致對疾病治療及預后產生擔憂情緒相關。Tschuschke等[13]研究發(fā)現,多數失眠問題與緊張、焦慮情緒相關,軀體癥狀及不良情緒均會引起心理痛苦,因此,護理中需重視有效的情緒及軀體癥狀管理,并應用PL進行評估,分析引起心理痛苦的相關因素,指導醫(yī)護人員針對性處理,必要時轉至心理??七M一步診治。
本研究中,女性心理痛苦程度更嚴重,黃菁等[14]認為,女性癌癥情感更脆弱,在強應激刺激下更易痛苦,但該研究也顯示,相對男性,女性更傾向尋求社會支持,因此臨床護理中更需關注女性,并給予必要支持。低齡心理痛苦更嚴重,與羅丹谷等[15]研究結論一致,年齡越小,被診斷為癌癥后,心理應激反應也越大,有些甚至尚未結婚、生育,認為自己人生尚不完整,因此心理痛苦往往更明顯,因此,護理人員應給予低齡癌癥患者更多關心,以同齡人身份給予更多幫助,必要時予以心理干預,減輕其心理痛苦。家庭居住地、婚姻狀態(tài)均為引起心理痛苦的重要因素,提示家庭氛圍對心理有重要影響,因此護理中應鼓勵家屬探望、關愛,多與其交流,并給予家庭支持,提高治療信心。在交流中發(fā)現,往往認為疼痛越厲害,病情越嚴重,長期心理負擔加重了心理痛苦程度,因此護理工作中應注意評估疼痛情況,為講解疼痛原因,必要時給予鎮(zhèn)痛治療,講解鎮(zhèn)痛機制,提高對疼痛及鎮(zhèn)痛知識的認知,緩解因認知不足造成的痛苦情緒。
總之,健康體檢被人們廣泛重視,對癌癥的早期診療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發(fā)現,癌癥患者初次診斷后,產生強烈心理應激,往往承受著巨大的心理痛苦。調查引起癌癥患者初次診斷時心理痛苦的現狀,分析影響因素并予以個體化心理干預,對康復及預后改善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