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修辭作為一種特定的語言表達方式在言語交際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修辭普遍存在于人們的交際活動之中,人們會有意或無意識地使用它,旨在達到有效地傳遞信息的目的。臺詞作為演員表達思想與情感的載體,也是溝通劇中的人物和觀眾之間的情感的主要橋梁,在不同情景運用了不同修辭手法。本文以電視劇《延禧攻略》的臺詞為例,從修辭的角度,探討劇中臺詞通過采取修辭手法之后的交際效果,從而幫助觀眾準確理解人物說話的意圖,進一步提高觀眾的語言鑒賞能力。
關鍵詞:修辭 交際效果 《延禧攻略》
修辭一般指的是一種活動,運用語言文字的活動,努力提高語言文字的表達效果的活動。[1](P4)俗話說:“一樣話,百樣說?!蓖瑯拥脑?,在不同場合,不同時間,可以運用不同的語言形式表達出來,這時顯然是修辭在起作用。自古至今,人們都很重視語言的表達問題,特別是中華民族。中國人很講究修辭,早在孔子的時代,王希杰(2014)寫道:“孔子主張‘正名,提倡‘辭達,反對‘質(zhì)勝文和‘文勝質(zhì),認為‘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笨鬃由朴诟鶕?jù)不同的語境、不同的交際對象選擇不同的表達方式。
交際是人類最重要的生存活動。交際是人們憑借一定的載體來傳遞信息、交流思想、傳達感情,以求達到某種目的的社會行為?,F(xiàn)代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就把交際需要列入僅次于生理和安全需要的基本生存需要。人與人之間如果不發(fā)生任何交際關系,“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那是不可思議的。[2](P1)如今,人們的活動條件越來越好,交際范圍也越來越廣泛。人們想要達到成功的交際通常要熟練巧妙地運用某種修辭手法。
本文以電視劇《延禧攻略》臺詞為例,試從修辭的角度探討并總結(jié)劇中臺詞經(jīng)過修辭手法之后的交際效果,進一步了解修辭手法在日常交際中的作用,從而幫助觀眾準確理解人物說話的意圖。
一.電視劇《延禧攻略》簡介
《延禧攻略》是由吳謹言、秦嵐、聶遠、佘詩曼主演的一部電視劇。該劇描述了主人公——魏瓔珞在乾隆六年,為尋找姐姐死亡的真相,進入紫禁城為宮女的過程。成為宮女不久的魏瓔珞便成為富察皇后的助手,每天到處尋找證據(jù),后來發(fā)現(xiàn)姐姐的死因與乾隆皇帝的弟弟——弘晝有關,她立志要討回公道。富察皇后擔心瓔珞走上邪路,盡心盡力給她溫暖與幫助。不久,皇后不幸崩逝,令瓔珞痛苦萬分,認為是因為乾隆皇帝虧待了皇后。她對乾隆誤會重重,兩個人從互相敵視到最終彼此理解、互相扶持。魏瓔珞最終成為襄助乾隆的令皇貴妃。
二.修辭在電視劇《延禧攻略》臺詞中交際效果的體現(xiàn)及分析
在電視劇《延禧攻略》中,人物的臺詞常常令觀眾覺得精彩紛呈,這是因為劇中的人物采取了某種修辭手法給自己的臺詞進行加工,以達到制造言外之意的目的,提高語言的表達效果。
漢語修辭因分類標準不一致而形成了種類繁多。目前,學術(shù)界所認可的分類方法是陳望道先生所分的類型,他把修辭分成積極修辭和消極修辭兩大類型。因此,本文將參照陳望道先生著的《修辭學發(fā)凡》(2008)及王希杰先生著的《漢語修辭學》(2014),以3種修辭手法為分析內(nèi)容的基礎,如下:引用、比擬、反復。
1.引用
所謂引用,指的是在自己說話時使用現(xiàn)成的話語或故事,以增強說服力或感染力的一種修辭手法。引用修辭手法出現(xiàn)在《延禧攻略》臺詞,例如:
皇上:朕打算在東岸門內(nèi)賜傅恒一棟新宅,并親自給這座院子題名。只是沒有想好這園名呢。
嘉嬪:不如叫玉京園吧。
皇上:為何叫玉京園?
嘉嬪:蜀國花已盡,越桃今已開。色疑瓊樹倚,香似玉京來。那玉京二字便出自此詩。
皇上:玉京,是在歌詠梔子花。
嘉嬪:是啊,嬪妾聽聞傅恒大人命人到處搜羅名貴的梔子品種。想必是愛極了這種花。那他的園子起名叫玉京園不是十分切題嗎?
皇上:出去!
以上對話,小嘉嬪想要皇上憎恨令嬪,故意引用《和令狐相公詠梔子花》這首古詩并給皇上獻上作為為傅恒新宅題名的“玉京”。小嘉嬪的用意是想讓皇上注意到這首古詩名字中的“梔子花”。因為令嬪特別喜歡梔子花。正好,傅恒也在尋找最好的梔子花。小嘉嬪希望拿傅恒和令嬪的往事來挑唆皇上和令嬪的關系,可是皇上知道她的用意,便大聲轟她出去。
以上臺詞,我們知道,采取引用手段能夠給對方一個比較深刻的印象。引用能讓說話人的話語更加有趣,使語言表達更精煉含蓄,富有文化色彩,能讓聽話人服從或反抗。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中國人通常在交流的時候引用一些名人名言、典故、詩詞等,以增加言語的可信度或使話語更有說服力。
2.比擬
所謂比擬,是將乙事體的性質(zhì)、狀態(tài)或動作行為移用于另一范疇中的甲事體,從而將甲擬為乙的一種修辭格式。[3](P407)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不知不覺中使用了比擬修辭手法。如:小鳥在樹上唱歌。我們常常將人的動作行為賦予動物,認為動物也跟人一樣能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等感情。在《延禧攻略》臺詞中多次運用了比擬修辭方式,如下:
皇上:誰準你傷害靈柏。
魏瓔珞:奴才斗膽,不知何為靈柏?
李總管:混賬東西。這就是靈柏,曾為圣上遮蔭,御筆親題靈柏二字……
皇上:拖下去,杖三十。
魏瓔珞:奴才剛?cè)雽m,不識靈柏。不過奴才所為是有原因的。奴才確實不知道這個是靈柏,不過昨天晚上有一棵樹給奴才托夢,說它日久于此身上癢癢,讓奴才來花園尋它給它撓背,對,奴才剛才就是在給它撓癢癢。
……
皇上:罷了。
以上對話,魏瓔珞傷害了皇上的靈柏樹,被皇上發(fā)現(xiàn)。為了逃脫罪過,魏瓔珞把一棵樹擬人化了,以表達一種強烈的感情色彩。她故意說靈柏給她托夢,凸顯靈柏的性情。旁人一聽到就會覺得這棵樹真的有靈性,再加上這棵樹由皇上親自題名“靈柏”的,肯定能顯靈。皇上正要趕到太后那兒請安,一時糊涂,竟然相信了謊言。這時魏瓔珞才能順利蒙混過關。
從這一對話來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魏瓔珞是一個擅長說話的人。她懂得與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處境中使用不同的修辭手法,也就是交際策略。她知道宮里的人把靈柏樹當作神一般供起來,沒有人敢傷害它,所以她就能順利編一個靈柏顯靈的故事來誆騙皇上,最后她能平安無事從困境中解脫出來。采用比擬手法能讓話語的感情飽滿,生動,凸顯某種原來不具備的特征。
3.反復
所謂反復,就是為了強調(diào)語義重點,加強語氣和感情,加深對方的印象,造成一種特別的情調(diào),重復相同的成分的一種修辭手段。[4](P305)例如:
(1)我這一生犯了無數(shù)的錯。生在富察家,天性不愛拘束,偏偏嫁入皇室成為大清皇后,此為一錯;成了六宮典范,從了體統(tǒng)規(guī)矩,依舊留戀過去,大夢不醒,此為一錯;失了真正的自己,做了牽線木偶,卻貪戀兒女情長,期望得到皇上的愛,此為一錯;生下永璉、永琮,卻根本無力保護,以至痛失愛子,實在枉為人母,此為一錯;天下本就無情,禮教森嚴不可逾越,卻妄想著君王有情,全不知人心險惡天道殘忍,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到背叛,一步錯,步步錯。
(2)袁春望:瓔珞,這些都是你計劃好的對不對?你早就算計到了,你害怕我阻止你,故意把我調(diào)開,對不對?
魏瓔珞:是,我是故意為之。因為我不想再留在圓明園,更不想做一輩子的宮女。
袁春望:我不準你去!我不準你去!
例(1)中,皇后反復說“此為一錯”,為的是對自己身不由己的每一件事表達傷感和感慨。從每一個“此為一錯”中,我們能感受到皇后生前的不幸和無奈。例(2)中,袁春望為了阻止魏瓔珞,重復說了“我不準你去”。之前魏瓔珞曾跟袁春望許諾要跟他在圓明園,不離開他??墒?,為了給富察皇后討回公道,魏瓔珞不得不當皇上的女人,這讓袁春望很生氣。
反復手法能凸顯某種語義,增強某種語氣,并抒發(fā)一種強烈的感情。這種修辭手法很容易引起人注意、同情等情感。
三.小結(jié)
本文以電視劇《延禧攻略》中的人物臺詞為例,從修辭的角度,探討劇中臺詞通過采取修辭手法之后的交際效果。本文通過3個修辭格對臺詞進行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引用、比擬和反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大大提升了人物的交際效果。其余還有比喻、反語、夸張等修辭格不斷出現(xiàn)在電視劇里。劇里的主要人物——魏瓔珞、皇上和皇后說的話通常會運用一些修辭格,以凸顯每個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心理感受。
綜上,修辭不斷被運用在我們?nèi)粘I钪校簿褪切揶o的存在正是為言語交際服務的。值得注意的是,被用在人們的話語里的修辭通常不會被人們察覺,換句話說,人們通常是無意識地使用修辭,而且不會知道自己所運用的修辭是屬于哪個修辭格。修辭能使言語交際更加豐富、生動,加強言語交際效果。因此,學好并清楚每一個修辭格的功能及用法,對我們?nèi)粘I钪械慕浑H有很大的益處。
參考文獻
[1]王希杰.修辭學導論[M].11.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2]岑運強.交際語言學[M].2.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3]申小龍.現(xiàn)代漢語(修訂版)[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7.
[4]王希杰.漢語修辭學[M].3.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5]陳望道.修辭學發(fā)凡[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6]呂叔湘,朱德熙.語法修辭講話[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
(作者介紹:吳炳發(fā),泰國佛統(tǒng)人,大連外國語大學漢學院在讀碩士生,研究方向:認知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