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慶霞
美國教育學家杜威曾說過:“教育應當是生活本身,生活和經驗是教育的靈魂,離開生活和經驗就沒有生長,也就沒有教育?!币蝗丈钪刑幪幋嬖谥鴮W習契機,教師應不斷給予回應和支持,促使幼兒的學習不斷發(fā)生、發(fā)展與推向深入。
點名是幼兒園每天例行的“公事”,最常用的方式就是集中點名、小組點名等,無論哪一種都會出現幼兒無聊等待的現象。隨著幼兒園課程游戲化項目的推進,教師們強化了“兒童是學習主體”的意識,認識到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將以教師為主的點名環(huán)節(jié)調整為幼兒自主的簽到活動,為幼兒提供了主動學習的機會,同時,在簽到過程中有效促進幼兒觀察、判斷、語言表達、數學思維等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開學后,我在大二班門內墻面上投放了一張二維簽到表,橫排為時間,豎排是幼兒姓名,剛開始幼兒不會看簽到表,在找自己姓名和時間對應的格子時總會出錯,常常聽見有幼兒喊:“老師!××簽錯啦!他在我的名字格里打勾了?!睂τ谶@樣的告狀,我點頭表示知道,卻沒有直接給出解決的方法。觀察了一段時間,我發(fā)現告狀的幼兒少了,簽到時幼兒會同時伸出左右手的手指,分別點二維表找自己的姓名和對應的時間,然后準確找到自己的簽到格,成功簽到的幼兒滿臉喜悅,比起教師直接教會他們方法更加興奮和滿足。在學會自主簽到后,幼兒不再滿足于看、記教師設計好的簽到表,他們想設計一張屬于自己的簽到表。
說干就干,幼兒很快就設計出專屬的一周簽到表,我看了一下,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格子涂色類。宋佳林說:“我設計的每周簽到表上一排5個空格,來園1天就涂1個格子,沒來就不涂?!倍菙底执蚬搭?。張辰說:“我的簽到表有兩排,第一排的數字1~5表示周一至周五,第二排是空格,5天都來了就在數字下面的空格里打勾,哪一天不來就空著?!比谴笮∨判蝾悺8蛾蝗秸f:“我是按格子的大小排序,小格子代表星期一,一天比一天大,第5天格子最大,沒來就缺著不畫格子?!?/p>
反思與分析: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說過:“視其所以,觀其所由,查其所安?!币陨显O計反映出幼兒能將一周簽到以一目了然的方式表示出來,可以看出幼兒已經具有初步的觀察統(tǒng)計能力,對他們來說,這是一種初級的統(tǒng)計數據表征過程。教師應通過環(huán)境影響幼兒,對幼兒的行為作出觀察、評價和指導。
有了第一次設計表格的經驗,幼兒延續(xù)“數圖匹配”的方式將表格中的數字由5增加到10。還有些幼兒有了新的創(chuàng)意表征,如花朵統(tǒng)計表,幼兒畫出雙層5瓣花,巧妙代表了兩周的10天。用涂色和留白的方式來統(tǒng)計簽到天數。再如小魚吐泡泡,小魚代表幼兒,來了幾天,小魚就吐出幾個泡泡,用泡泡的數量表征簽到天數。
反思與分析:從第二次的表格設計過程中,幼兒能大膽地根據自己的想法操作,使用簡單的圖畫、數字或符號記錄簽到情況,對統(tǒng)計的結果進行分析、整理、歸納,是幼兒自我調整建構知識經驗的見證,也是幼兒表達個人發(fā)現的依據。
幼兒遷移記錄上下午喝水的經驗,來記錄簽到天數,出現了三種統(tǒng)計模式。一是列算式,幼兒將兩周簽到的天數用列算式的形式來計算,并給來園天數最多的幼兒戴上“皇冠”。二是橫向記錄,幼兒通過寫數字的方式表示簽到天數,一個標記就用一個數字記錄(第一個標記寫“1”,第二個標記寫“2”,以此類推),將末尾數字進行大小比較,個別能力強的幼兒還通過兩者相減的方法,算出來園多和來園少的孩子相差的天數,并記錄在表上。三是縱向記錄,幼兒用壘高畫格子(住高樓)的方法記錄出勤天數,幾天就畫幾個格子并在最上面的格子里標上數字,數字最大的代表來園天數最多,這種記錄方式接近幼兒今后將要學習的條形統(tǒng)計圖。
反思與分析:三種簽到記錄方式可以明顯地看出幼兒數學的表征能力,他們能夠運用數學知識統(tǒng)計兩周簽到的天數以及小組中誰的出勤天數多,幼兒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明顯提高。
一個月的時間轉瞬即逝,幼兒對自主簽到的興趣依然濃厚,他們的記錄表也發(fā)生著新的變化。宋心怡制作了蝴蝶形狀的表,她說蝴蝶身上的花紋是她來園的天數;雅雅制作了西瓜簽到表,數一數黑黑的西瓜子就是她來園的天數;唐心怡用燈籠上的豎條紋來記錄到園天數;辰辰用一串葡萄的數量記錄當月的簽到;青禾給草莓畫了很多葉子,葉子的數量就是她來園的天數……
反思與分析:幼兒的簽到表形式多樣,大多由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常見事物生成,他們能選用自己喜愛的形象畫出簽到記錄,完成后還主動向同伴進行解說,讓枯燥的數學“統(tǒng)計”學習變得生動有趣、簡單易懂,在提高其計數能力、空間想象能力的同時,也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述能力。
這次統(tǒng)計時,幼兒分工明確,由小組員逐一點數簽到標志,小組長則負責記錄。剛進入大班的幼兒還不會寫自己的名字,幼兒通過小組討論建立了屬于他們自己的符號,有借助姓名諧音的,有根據同伴愛好的,如河流+小魚=何婉玉,小靴子=薛淇禹,積木=子靖……最后,幼兒將小組人員出勤天數通過版塊的大小、位置的高矮等來進行區(qū)分。
五次逐層深入的設計活動,幼兒大膽發(fā)揮想象,根據個人興趣和想法進行設計創(chuàng)作,或用幾何圖形表示,或用事物形象表示,每位幼兒都呈現出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創(chuàng)意……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多觀察周圍的事物,將事物與設計結合起來,鼓勵分享交流,幼兒通過自己的介紹將枯燥的數學學習變得生動有趣。整個活動中教師本著堅持正面激勵的原則,讓幼兒做學習的主人,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探究欲望;在幼兒的記錄方式中,教師善于傾聽幼兒的想法,肯定其自主創(chuàng)造的設計,提供相互交流學習的平臺,讓幼兒對自己的設計不斷完善,有效促進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藝術創(chuàng)作能力的提升。
幼兒教育的黃金法則之一是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其潛在的目的是讓幼兒能獨立完成一件事情,在活動中體驗成就感和自豪感。教師從一日生活的小環(huán)節(jié)簽到入手,一點點的改變,把“自主”還給幼兒,讓幼兒“自主”參與活動,深入學習,快樂發(fā)展,將課程游戲化理念融入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通過一次次思維的碰撞,讓幼兒園的每項活動都變得更豐富、有趣、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