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孫軼瓊
守護藍芯,與核共舞26年,連續(xù)56 000步操作“零失誤”;修復核燃料組件的世界頂級“外科醫(yī)生”;帶領國內唯一能對缺陷核燃料組件進行水下修復的團隊;守護中國核燃料的掌門人……這些貼在喬素凱身上的標簽,閃閃發(fā)光,耀眼奪目。而每一個榮譽的背后,是喬素凱懷一顆安于寧靜、臻于極致的匠心,敬畏核安全;是喬素凱用敬業(yè)、專注、探索、創(chuàng)新的匠人精神,守護核安全。
大國工匠,喬素凱當之無愧!
喬素凱,這位從山西黎城縣南社村的小村莊走出來,在核電站最深處更換、維修核電站“心臟”的核燃料師,更是山西驕傲!
由全國總工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lián)合舉辦的“大國工匠年度人物”評選活動自2018年6月啟動以來,全國各地工會、社會各界和廣大職工積極響應、廣泛參與。初步遴選出50名候選人,在此基礎上,由專家評審委員會最終推選并投票產生10位“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喬素凱是其中之一。
2019年3月1日晚,央視播出的2018年度大國工匠人物頒獎典禮上,組委會送給喬素凱的頒獎詞:4米長桿,26年,56 000步的“零失誤”讓人驚嘆!是責任,是經驗,更是他心里的“安全大于天”!喬素凱,你的守護,如同那汪池水,清澈蔚藍!
在大亞灣核電站的最深處,有一個如大海般的蔚藍色水池,水下4米深處,是157組核燃料組件,每組核燃料組件有264根核燃料棒,令人談之色變的核裂變反應就在這里發(fā)生。
“核燃料是濃度為3%左右的鈾235,被加工成燃料芯塊后,裝進核燃料棒里,一根根核燃料棒組裝在一起,形成17×17正方形排列的燃料組件,157個這樣的核燃料組件,最終被安裝在一個直徑3~4米的壓力容器中?!眴趟貏P說,大亞灣核電站使用的是壓水式反應堆,每一組核燃料組件中都有一束控制棒,用來控制核裂變反應,確保安全。
核燃料是核電站的“心臟”,喬素凱負責的是與核燃料相關的一切工作,包括燃料接收、檢測以及裝卸和維修,通俗地講,就是更換“心臟”、維修“心臟”。
更換、修復核燃料組件是最難的,喬素凱使用的“神器”是一根4米的長桿?!伴L桿共有7種,有擰螺釘用的,有緊松適配器的,有拆裝上管座的,有測量高度的等,具體情況分別使用。”喬素凱說,核燃料水池之所以是藍色的,是因為它特別純凈,在光的折射下發(fā)出藍色的光。核燃料棒被放置在含有硼酸的水池中,可以屏蔽其產生的輻射。這也就意味著,核燃料組件的修復必須要在水下完成。
每隔18個月,核電站要進行一次大修,這是核電站最重要的時間,1/3的核燃料要被置換,同時還要對有缺陷的核燃料組件進行修復。
采訪時,正值大亞灣核電站并網(wǎng)發(fā)電,我們未能進入喬素凱工作的核燃料操作區(qū)域。在中廣核模擬換料水池培訓基地,有一個按照1:1比例建造的模擬換料水池,這個深水池造價約2億元。喬素凱在此進行了模擬操作。
原來,在進行水下?lián)Q料、修復時,喬素凱需要用4米長桿,伸到水下3米進行操作。比如:打開組件的管座,這個過程需要在水下拆除24顆螺釘。這是一個對精度有嚴格要求的動作。而喬素凱做到了能用4米的長桿完成水下精確值為3.7毫米的操作。
“高度差一毫米,螺釘都是擰不進去的,這個長桿有4米長,扭矩傳到水下,定位難度極高,完全靠人的經驗和手感。稍有不慎螺釘就損壞了。一旦失敗,這個核燃料組件就無法入堆運行,一組核燃料組件將造成經濟損失1 000多萬元人民幣。”喬素凱說,核燃料棒包殼管的壁厚只有0.53毫米,他可以用自己的手感和經驗保證在核燃料棒抽出的過程中完好無損。
說起26年,56 000步的“零失誤”,喬素凱打趣說:“開車十幾年,我都沒有接過一個罰單,更何況是安全大于天的核燃料操作。我是很膽小的呢!”
核燃料組件修復難度高,風險也大,每一步操作都必須慎之又慎。
換料修復工作一旦開始就不能停,而在控制區(qū)是沒有衛(wèi)生間的,一個班6個小時,核燃料操作員不僅要集中注意力,還得不吃不喝不上廁所。每個核燃料操作員都有自己的解決辦法,喬素凱的提神秘籍是“咖啡粥”,就是一下沖兩袋咖啡,沖成像粥一樣稠,這樣就不用上廁所,還能提神醒腦。
如果出現(xiàn)特殊情況,工作時間還會延長。喬素凱回憶,記得有一次大修裝料,最后一根核燃料棒怎么也裝不進去,本來裝一步只需要20分鐘,但那一次卻裝了4個小時。為了保證核燃料組件的絕對安全,只好不斷調整方案,像擺積木一樣,小心翼翼一點點嘗試,一毫米一毫米地調,直到安全裝好。哪怕是耽誤了時間,也要保證百分之百安全。
還有一次,在核燃料組件修復過程中,當有缺陷的核燃料棒被拔出,插入實心替換棒時,這根棒的位置比其他棒的位置低了幾毫米。當時有團隊成員認為幾毫米沒問題,但喬素凱根據(jù)多年的經驗判斷,這個小小的偏差可能帶來其他潛在的風險。“不行!必須返工!核燃料無小事,我們不能在核燃料組件上留下任何安全隱患,一次就必須把事情做好?!眴趟貏P堅定地給出意見。最終,在大家的反復試驗下,將替換棒拉到了正常高度,成功修復了缺陷組件,保證了核燃料組件入堆后的安全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