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作為一名小學低年級的班主任,我認真地學習了有關新基礎教育的部分篇章,這讓我獲得了不少的收獲,就像走在茫茫戈壁灘突然看到前面竟是滿眼綠洲。
一、第一個讓我感覺很重要的詞是“生命”
“學生是在自己的生命實踐中成長的”,的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但是他們需要在一個集體中用實踐來完成自己的成長過程。作為一名班主任,不能以成人的思考去限制學生的思考,不能強制學生完成他們不愿意完成的任務。平等才能和諧,班主任要用愛的力量引導學生在生命實踐中成長。
二、第二個讓我動心的詞是“成長需要”
直面學生的生命存在,研究學生的成長需要,聚焦學生的生命質量提升。我很喜歡新基礎教育提到的這個詞,因為需要才會擁有。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從教以來我一直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對其他方面有所忽略,在讀到新基礎教育的讀本時,我內心中的火苗開始燃燒:是啊,學生的需要很重要!而這種需要的呈現需要通過鮮明的活動來體現,只要學生需要,他們就會主動參與,只要他們主動參與就一定會有育人價值的體現。所以在“讀懂”的基礎上,努力關注“需要”,讓學生得以發(fā)展。
三、第三個讓我產生共鳴的詞是“信任”
班主任只有與學生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關系,尤其是讓學生對班主任產生一種“安全感”“信賴感”,才能真正走進學生內心。班主任要善于談心,交心,認識、分析、判斷、提煉學生的成長需要,并將活動日常化。在學生的發(fā)展階段,學生的生活空間、身心發(fā)育、個體角色的發(fā)展都是不一樣的,如何讓學生感到安全并信任班主任呢?調整活動重心,與學生在活動中互動,在生活中交心,有實踐就會有積累。如增設小崗位,自主選崗,學生協商,達成一致,讓班級崗位成為學生發(fā)展的平臺。在這一過程中,班主任的堅持引領,讓學生的意志品質得以提升,同時,讓每位參與崗位建設的學生感受到這是老師對他們的一種信任與幫扶。再如班級小干部的設立,不僅讓更多學生參與到班級管理中,更是一種自律能力的培養(yǎng)。一旦這種“公共”意識建立以后,學生的服務意識便會發(fā)展,建立自信,從而獲得“安全感”。當然,“信任”是一種真正走進學生內心的感受,所以,學生的需要不容忽視。
我想,新基礎教育是從最原始的教師理念入手,散播到教育的每一個角落。從低年級到高年級,針對每個階段的學生有不同的發(fā)展路徑,都是從大愛入手,關注“生命”,尊重“需要”,實踐“信任”。在發(fā)展的意義上把握學生需求。教育的重要作用正是提升和促進學生的需要層次,所以對于班主任來說,具有這個提升的能力很重要,這也是新基礎教育對教師的一種能力提升的考驗。在認真讀了新基礎教育的部分篇章以后,我發(fā)現了很多自己的不足,如沒有把愛播撒到每一個角落,對班里的有些學生過于偏愛,沒有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班級崗位中來……當新基礎教育的這些理念一個字一個字地崩入眼簾時,我才發(fā)現,自己原來錯了這么多。那就從現在開始改變自己的理念,“成事成人”,讓班里的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展,讓自己成為一名真正意義上的合格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