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番陽 郝瑞軍 郭亞妮
(1.陜西省第二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分泌科,陜西 西安 710005;2.府谷縣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科,陜西 榆林 719499)
高齡射血分數(shù)降低心衰患者病情復雜,臨床治療難度大,加上其對藥物的耐受性低,較易出現(xiàn)藥物不良反應。沙庫巴曲纈沙坦片是一種復合制劑,其將沙庫巴曲和纈沙坦按照質量比1:1的比例進行混合,發(fā)揮抑制血管緊張素Ⅱ受體和抑制腦啡肽酶,降低利鈉肽的降解等作用[1],是目前治療射血分數(shù)降低型心衰療效較為常用的藥物之一。本方案采用沙庫巴曲纈沙坦片治療高齡射血分數(shù)降低型心衰患者,并觀察其臨床療效及安全性。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陜西省第二人民醫(yī)院收治的高齡射血分數(shù)降低心衰患者60例,按照入組順序編號,雙號設為觀察組,單號設為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69.83±4.72)歲;體質量(67.67±11.24) kg,心功能分級構成:Ⅱ級7例,Ⅲ級20例,Ⅵ級3例,病程(9.95±2.73)年。觀察組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69.89±4.81)歲,體質量(67.71±11.21) kg,心功能分級構成:Ⅱ級6例,Ⅲ級20例,Ⅵ級4例;病程(10.03±2.75)年。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4》[2]中對心衰的診斷標準,且射血分數(shù)<40%;(2)均符合藥物保守治療指征。排除標準:(1)合并其它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消化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血液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等、惡性腫瘤等影響療效判斷的疾病患者[3];(3)有多種藥物過敏史和(或)對本方案所用藥物過敏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颊呒凹覍倬橥?。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再予以沙庫巴曲纈沙坦治療。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6個月為1個療程。對照組常規(guī)治療:患者入組后均行常規(guī)抗心衰治療方案[4-5],根據患者臨床癥狀、電解質水平選擇利尿劑、腎素—血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抑制劑如ACEI(觀察組患者不予此類藥物治療)或ARB制劑(觀察組患者不予此類藥物治療)及β受體阻滯劑、血管舒張制劑、洋地黃等正性肌力藥等進行治療,用藥期間嚴密關注患者臨床癥狀、體重、水、電解質水平指標。觀察組沙庫巴曲纈沙坦治療:在對照組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再予以沙庫巴曲纈沙坦片(Novartis Pharma Stein AG生產,國藥準字J20171054 ,100 mg/片)治療,起始劑量為50 mg,每天兩次。醫(yī)生根據患者情況逐漸增加劑量。
1.3觀察指標 于治療前、治療2周后測量兩組患者的體質量、血清鉀離子、鈉離子和氯離子、血清NT-proBNP水平并行組內治療前后及組間治療后比較;對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6個月后行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左心射血分數(shù)(LVEF)檢測及6 min步行試驗(6MWT)評估,并行組內治療前后比較和組間治療和比較。收集兩組患者治療期間藥物不良反應及心衰再住院率并行組間比較。
2.1電解質及血清NT-proBNP水平的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體質量、血鉀、血鈉、血氯及血清NT-proBNP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周后,兩組患者體質量及血清NT-proBNP均較治療前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電解質及血清NT-proBNP水平比較
2.2左心尺寸及步行能力的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LVESD、LVEDD、LVEF及6MWT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6個月后,兩組患者LVESD、LVEDD均較治療前縮小(P<0.05),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LVEF及6MWT均較治療前上升,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左心尺寸及步行能力比較
2.3藥物不良反應率的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未收集到嚴重藥物不良反應,對照組發(fā)生血管性水腫1例、低血壓1例、高鉀血癥1例、腎功能損害0例、其它1例,藥物不良反應率為13.33%,觀察組發(fā)生血管性水腫0例、低血壓0例、高鉀血癥1例、腎功能損害1例、其它0例,藥物不良反應率為6.67%。觀察組患者一般不良反應率低于對照組(χ2=3.468,P<0.05)。
2.4住院治療率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期間發(fā)生住院治療率低于對照組(P<0.05)。
根據LVEF是否升高對心衰患者進行分類為中間型心衰(LVEF介于40%~50%)、降低型心衰(LVEF低于40%者)和射血分數(shù)保留型心衰三類。目前臨床對于射血分數(shù)降低型心衰采用統(tǒng)一的治療方法治療后,LVEF可升至50%及以上[6]。臨床以射血分數(shù)降低型心衰為主,目前臨床低其治療方案也摸索出了規(guī)范治療方案,且獲得較為穩(wěn)定的療效。高齡射血分數(shù)降低型心衰患者人數(shù)較多,其在治療過程中,較易并發(fā)藥物不良反應,使得患者的用藥依從性低,難以獲得穩(wěn)定的臨床療效[7]。
在各項指南中,ACEI+β-受體阻滯劑+醛固酮受體阻滯劑是治療慢性心衰患者的三駕馬車,有效促進了患者的臨床預后水平[8]。但其臨床絕對療效率仍然較低,住院治療期間的死亡率仍然較高。尋找更為有效的藥物組合仍然是臨床艱巨的任務。沙庫巴曲纈沙坦作為一種復合制劑,其復合了血管緊張素受體抑制劑和腦啡肽酶抑制劑的作用。歐洲心臟病學會已將其列為心衰的推薦用藥[9-10]。本方案采用沙庫巴曲纈沙坦片治療高齡射血分數(shù)降低型心衰患者,結果顯示,較之于常規(guī)的ACEI+β-受體阻滯劑+醛固酮受體阻滯劑治療,其在改善患者射血分數(shù)、血清NT-proBNP水平、提升患者6MWT方面更具有優(yōu)勢,且在藥物不良反應方面其也更為安全[11]。沙庫巴曲纈沙坦中的纈沙坦為ARB類藥物,沙庫巴曲為腦啡肽酶抑制劑,兩藥合用對利鈉肽、緩激肽等內源性血管活性肽的降解能力具有抑制作用,可有效對抗心力衰竭患者神經內分泌過度激活導致的血管收縮、鈉水潴留和適應性重構等病理生理學改變,而達到改善心衰患者病情的作用[12]。
綜上,沙庫巴曲纈沙坦治療高齡射血分數(shù)降低心衰患者可短期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且在療效和安全性方面均較心衰標準治療更具優(yōu)勢,是一種有效安全治療高齡射血分數(shù)降低型心衰患者的藥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