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曉霞 白紅云 賈小輝
經(jīng)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作為器官移植、腫瘤患者化療、大面積燒傷患者、需要長期腸外營養(yǎng)支持患者的常用輔助治療方法[1~3]。能夠有效降低患者反復靜脈穿刺的痛苦、保護患者的靜脈,為患者提供了一種安全、方便、有效的靜脈給藥途徑,進而避免患者因長期輸液或輸注高濃度、高刺激性藥物造成血管損傷和局部組織刺激,保證給藥治療順利進行[4]。德爾菲法是一種專家咨詢方法,通過通信的方式征求專家的預測意見,并經(jīng)過意見咨詢、修改、再咨詢、再修改等,最終專家的意見趨于相近或一致,從而做出預測。目前,已廣泛應用于護理、教育等多重領域。為探索以德爾菲法構建的術前評估表在PICC置管術前評價對患者的影響,選取2017年9月~2019年5月我院采用PICC進行治療的180例患者進行對比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9月~2019年5月我院采用PICC進行治療的180例患者。納入標準:(1)患者在本院超聲引導下行改良塞丁格技術的PICC治療;(2)患者認知功能及溝通能力均處于正常水平;(3)患者及家屬均同意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患者無法接受術后隨訪;(2)病情危重;(3)伴有嚴重凝血功能障礙或免疫功能異常等疾病。根據(jù)入院時間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90例。觀察組男性57例,女性33例,平均年齡(52.21±9.58)歲;疾病種類:癌癥晚期27例,呼吸衰竭18例,嚴重腦血管意外24例,其他21例。對照組男性45例,女性45例,平均年齡(52.94±9.45)歲;疾病種類:癌癥晚期33例,呼吸衰竭15例,嚴重腦血管意外24例,其他18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行常規(guī)干預。觀察組在常規(guī)干預的基礎上,使用以德爾菲法為基本構建PICC置管術前評估表對其進行評估,并根據(jù)評估結果采取相應干預措施。
1.2.1成立評估小組 由科室醫(yī)護人員共同組成評估小組,護士長任組長,負責制定相應規(guī)范及制度,并保證評估工作的順利進行。由3名具有主治醫(yī)師以上職稱的醫(yī)護人員組成顧問團,負責對評估工作進行指導,并采取相應措施進行治療。
1.2.2以德爾菲法為基本構建PICC置管術前評估表的制定 通過查閱文獻及訪談等方式了解目前PICC術前評估的情況及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參考李全磊等[5]制定的《以德爾菲法為基本構建PICC置管術前評估表》相關內容,并結合我院實際工作情況,制定PICC置管術前評估表。
表1 以德爾菲法為基本構建PICC置管術前評估表
1.2.3評估方法 在患者進行PICC治療前,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及其家屬評估的方式及目的,并由2名以上護師根據(jù)評估表內容,對患者進行逐項詢問,同時將實驗室檢查結果填寫于表內,確認表格填寫完整后,將評估表交由對患者進行PICC操作的醫(yī)護人員,并對評估時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及特殊事項進行告知。
比較兩組穿刺及置管效果(穿刺成功率、導管末段位置合適率及非計劃拔管發(fā)生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靜脈炎、堵管、感染及異位等)及負性情緒。負性情緒采用心理健康測試問卷(SCL-90)[6]對兩組治療前后負性情緒進行評價,該量表包括軀體化、強迫癥狀、敏感9個維度,各維度評分為1~5分,分值越高表明負性情緒越嚴重。
表2 兩組穿刺及置管效果的比較 n(%)
表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比較 n(%)
注:χ2=8.084,P<0.05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負性情緒評分的比較 (分,
臨床經(jīng)驗表明,盡管PICC具有減少反復穿刺靜脈的次數(shù)等優(yōu)勢,但由于術后需長期留置導管,為確保置管成功后降低各種并發(fā)癥等不良事件的發(fā)生,一方面需要在置管后進行長期有效的細致維護[7],另一方面術前全面、完整、有效的對患者評估也十分重要。德爾菲法具有簡單易行、適用性強、適用領域廣的特點。本研究以德爾菲法為基本構建PICC置管術前評估表,通過對患者進行術前評估,進而采取有效護理干預,并調整PICC的具體操作,以達到提高置管效果的目的[8]。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導管末端位置合適率分別為95.56%、92.22%,均高于對照組(P<0.05),且非計劃拔管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其原因:(1)在術前采用以德爾菲法為基本構建PICC置管術前評估表對患者用藥情況、既往史、靜脈情況及實驗室檢查結果進行記錄,能夠使PICC置管操作者更了解患者具體情況,進而能夠有效通過適當調整穿刺部位及置管情況,提高穿刺的準確性[9];(2)采用PICC治療的患者病情普遍較為嚴重,其血管質量較差[10],而通過術前采取有效的評估措施,能夠降低患者置管危險因素,醫(yī)護人員也能夠在術前通過對患者進行相應治療及干預措施,糾正患者不良情況[11],進而提高置管成功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主要包括靜脈炎、堵管、感染及異位,且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4.44%,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6.67%(P<0.05)。其原因:(1)通過術前評估,能夠有效提高護理人員對患者血管情況的了解程度,進而避免靜脈炎及堵管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12];(2)術前評估表中對患者住院期間的照料者進行登記,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照料者的護理責任感,進而提高對患者日常生活的護理強度[13],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穿刺周圍皮膚出現(xiàn)的異常情況,降低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前負性情緒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負性情緒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觀察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其原因:(1)患者在治療前,其不良情緒主要因對治療方法及效果的未知及對自身疾病的擔憂導致,因此兩組不良情緒程度基本一致[14];(2)患者在治療后的不良情緒主要受對治療效果的擔憂及并發(fā)癥等因素影響,由于觀察組患者在術前進行相應評估,進而有效提高其置管效果并降低了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因此患者負性情緒顯著減輕。
綜上所述,在患者進行PICC置管前,采用以德爾菲法為基本構建PICC置管術前評估表進行評估,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置管成功率,并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同時有助于改善患者負性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