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蓮
食管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該病的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均較高。放療是控制食管癌患者病情進展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放療過程中患者會出現(xiàn)程度不同的并發(fā)癥,不僅增加患者的身體痛苦,還可以出現(xiàn)心理負擔,導致患者在放療期間發(fā)生癌因性疲乏,不利于病情控制[1,2]。以往采用的常規(guī)護理模式缺乏針對性與系統(tǒng)性,導致食管癌患者在放療期間的整體護理效果不佳[3]。主題引導式護理模式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能夠幫助患者內(nèi)化相關(guān)知識,改善心理狀態(tài),提高自我效能[4]。本研究探討主題引導式護理模式干預對食管癌放療患者自護能力、癌因性疲乏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選擇2016年6月~2019年1月于我院就診并行放療的食管癌患者64例。納入標準:(1)經(jīng)病理學檢查確診,符合食管癌的診斷標準[5];(2)均采用放療;(3)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遠處轉(zhuǎn)移;(2)中途放棄放療;(3)合并凝血障礙;(4)合并其他惡性腫瘤;(5)合并自身免疫性疾??;(6)妊娠期、哺乳期婦女。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A組和B組,各32例。A組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齡45~77歲,平均(57.22±6.54)歲;病程0.5~2年,平均(1.27±0.44)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1例,高中14例,大專及以上7例。B組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齡43~76歲,平均(56.78±5.16)歲;病程0.5~2年,平均(1.21±0.37)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1例,高中15例,大專及以上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
A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干預。B組采用主題引導式護理模式干預,干預時間為3個月。(1)確定以引導式護理為主題減輕負面情緒,提高舒適度。(2)根源追溯:護理人員積極與患者溝通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耐心傾聽患者傾述,了解患者的苦惱,掌握患者負面情緒發(fā)生的根源,并結(jié)合患者的困擾進行心理疏導,予以患者鼓勵和幫助,尊重、關(guān)懷患者,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讓患者感受到醫(yī)護人員關(guān)心。(3)假定目標:讓患者假定目前疾病已經(jīng)得到有效控制,比較患者兩個不同階段的心理狀態(tài),鼓勵患者調(diào)節(jié)自身的心理狀態(tài),并引導患者向疾病改善這個目標努力,讓患者逐漸擺脫困擾。(4)持續(xù)改善:在護理過程中需要不斷的肯定患者、稱贊患者,引導患者逐漸走出疾病的陰影,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不斷強化患者的生活目標,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5)評價結(jié)果:護理人員可以使用EARS刻度化提問方式讓患者了解自身心理變化,有利于增強患者的信心。
(1) 采用SCL-90量表[6]評估兩組入院時及干預3個月后的心理狀態(tài),該量表包括9個維度,采用5級評分法,分值與心理狀態(tài)成反比。(2)采用ESCA量表[7]評估兩組干預前后的自護能力,該量表包括4個維度,共43個條目,分值0~172分,分值與自護能力成正比。(3)采用Piper疲乏修正量表[8]評估兩組干預前后癌因性疲乏,該量表包括4個維度,總分0~40分,分值與癌因性疲乏成反比。
表1 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態(tài)評分的比較 (分,
注:與干預前比較,*P<0.05;組間比較,#P<0.05
表2 兩組干預前后自護能力評分的比較 (分,
注:與干預前比較,*P<0.05;組間比較,#P<0.05
表3 兩組干預前后癌因性疲乏評分的比較 (分,
注:與干預前比較,*P<0.05;組間比較,#P<0.05
食管癌患者放療期間極易出現(xiàn)并發(fā)癥,給患者帶來不適的身心體驗,影響患者對放療的配合度。所以,臨床上應積極開展相應措施以達到改善患者身心狀態(tài)的目的,提高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度[9]。主題引導式護理要求護理團隊以某一個護理主題為依托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干預,能夠強化對某一問題的控制和解決,提高護理質(zhì)量[10]。本研究將主題引導式護理應用于食管癌患者的護理中,在患者放療期間進行干預,以期起到顯著的效果。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B組干預后心理狀態(tài)評分低于A組(P<0.05)。表明主題引導式護理模式干預可疏導食管癌患者放療期間的心理壓力,減輕其負面情緒,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11]。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B組干預后自護能力評分高于A組(P<0.05)。表明主題引導式護理模式干預能夠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強化患者的生活目標,促進患者參與到護理中,從而提高患者自護能力[12]。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B組干預后癌因性疲乏評分低于A組(P<0.05)。表明主題引導式護理模式干預能夠轉(zhuǎn)移患者對并發(fā)癥的注意力,減輕患者的負面情緒,提高患者身心舒適度,從而減輕患者癌因性疲乏[13]。
綜上所述,主題引導式護理模式干預可有效改善食管癌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提高患者的自護能力,降低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干預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