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玲,潘金玲,何 力,陸紅梅,羅 玲
佛山市婦幼保健院,廣東 佛山 528000
腹腔鏡手術(Laparoscopic surgery, LS)相較于常規(guī)開腹手術具有創(chuàng)口損傷小、出血少、住院時間短、恢復快等多項優(yōu)勢,故臨床上于婦科疾病的手術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1]。但因LS術后二氧化碳(CO2)形成氣腹會對臟器及腹壁的受力形成不同程度受力影響,且LS 術后殘余氣體和血液均會刺激腹膜和膈神經(jīng),在麻醉過后,LS 術后超過30% 的患者會發(fā)生肩部疼痛,此疼痛程度甚至超過手術切口引起的疼痛[2]。本文通過婦科腹腔鏡術后肩部疼痛進行漸進式排氣康復操訓練,對于肩部疼痛的緩解臨床效果積極,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佛山市婦幼保健院手術科進行婦科LS手術的患者共8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40例)與觀察組(40 例)。納入標準:符合婦科腹腔鏡手術指征;既往無上腹部手術史;術后均無明顯并發(fā)癥。排除標準:不愿參與本研究;存在溝通障礙;合并其他器官嚴重功能障礙患者;術后死亡患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臨床基線資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臨床基線資料比較()
組別觀察組(n=40)對照組(n=40)t P平均手術時間(min)65.44±4.71 64.08±5.11 1.238 1.220平均氣腹時間(min)44.86±5.12 43.82±5.91 0.842 0.402平均年齡(歲)45.33±14.16 43.26±14.87 0.638 0.526
對照組于術前及術后進行常規(guī)健康宣教,要求術后禁食,同時輔以補液、抗感染、止血、營養(yǎng)支持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漸進式排氣康復操,分三個時段進行。術后6~12 h:患者開始咀嚼口香糖。術后12~24 h:腹式呼吸,患者全身放松取仰臥位,雙手放置腹部并重疊進行腹式呼吸。經(jīng)鼻緩吸氣,要求吸氣時將腹部鼓起,最大限度將腹部擴張,并停頓1 s 左右,而后再呼氣,呼氣嘴為吹笛狀,腹部呈緩慢回縮并緩緩呼出氣體,頻率為5~6次/min;腹部按摩:術后12 h,患者于護理人員的幫助下行腹部按摩?;颊咂脚P后,放松四肢,避開手術切口圍繞肚臍進行順時針按摩;同時于切口兩側進行上下來回按摩。按摩力度依據(jù)患者能耐受能力,按摩時切忌增加手術切口的張力,影響傷口愈合。術后24 h后:下肢運動,雙腿進行最大限度屈伸后雙腿輪流抬起,與床呈45°保持5 s;抬臀運動:患者取仰臥位,雙膝屈曲,雙腳蹬床,以肩部與雙腳支撐,抬高臀部,且保持陰部收縮,停留1~5 s后放下臀部使陰部肌肉放松[3]。以上每個項目每次時間不少于5 min,每日不少于3次。
表2 術后不同時間點患者肩部疼痛程度比較 例
采用長海痛尺[4]分別于術后6 h、24 h、48 h、72 h對患者的肩痛程度進行評估,0 分:無痛;1~3 分:輕度,不影響睡眠;4~6 分,中度,不能忍受且影響睡眠;7~10分,重度,需要借助鎮(zhèn)痛藥無法睡眠。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5.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術后不同時間肩部疼痛情況比較,術后6 h,兩組疼痛程度評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24 h 及術后48 h,觀察組術后疼痛程度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72 h,兩組疼痛程度評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婦科腹腔鏡術后肩部疼痛可歸結為以下原因:腹腔術后腔內(nèi)的CO2氣體對膈神經(jīng)的刺激;同時CO2被吸收后產(chǎn)生使pH降低,刺激交感神經(jīng)并使炎癥應答放大CO2;氣腹所造成的膈肌張力增加致使膈肌上抬,使膈肌纖維受力牽拉增加,促進了炎性介質釋放[5]。臨床認為,LS術后盡快將CO2排出,減少腹腔殘余CO2對膈神經(jīng)的刺激,是減少LS 術后最直接有效措施。而LS 術后常規(guī)肢體康復干預為抬高雙下肢,進行踝關節(jié)的主動背伸運動,可有效改善下肢靜脈回流與血栓,而對于腹腔內(nèi)CO2的排出效果甚微[6]。
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6 h、24 h、48 h、72 h,兩組患者隨時間的推移肩部疼痛均有一定程度的緩解,兩組術后肩痛程度均呈一定程度的降低,其中術后24 h、48 h,觀察組術后疼痛程度相較于對照組顯著更低,從而可以說明漸進式排氣康復操更有利于腹腔內(nèi)CO2的吸收與釋放。術后72 h,兩組疼痛程度無顯著性差異。據(jù)報道指出,LS術后肩部疼痛可于術后3 d 得到自然緩解甚至消失。漸進式排氣康復操的主要機制可歸納為以下四點:(1)漸進式排氣康復操可通過調(diào)和氣血,達到刺激肌肉與神經(jīng)的功效,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從而有利于炎性物質的吸收,達到減輕膈神經(jīng)刺激的最終效果。(2)漸進式排氣康復操可促進殘留CO2被腹膜吸收,減少了CO2體對膈神經(jīng)的刺激。(3)漸進式排氣康復操通過腹式呼吸運動可增加肺活量與通氣量,有利于氧分壓的提高;可緩解CO2氣腹后血液中pH 的降低,減少了酸性目標對膈神經(jīng)的刺激,有益于肩部疼痛的緩解。(4)漸進式排氣康復操通過進行四肢反復伸展運動,可增大腹膜的吸收CO2的面積有助于CO2的快速排出。四肢伸展與腹式呼吸相結合,也有助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7]。患者進行漸進式排氣康復操時,護理人員于旁進行指導,可保證漸進式排氣康復操的規(guī)范性和連續(xù)性;通過護理人員生動的講解與示范亦可提高患者的積極性,使患者主動參與有效地完成鍛煉計劃,有助于婦科LS術后肩部疼痛的緩解。
綜上所述,漸進式排氣康復操通過分階段指導患者進行康復運動,對于術后肩部疼痛的緩解有十分積極的臨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