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琴
結腸癌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每年約有140萬新發(fā)病例和69萬死亡病例。輔助化療作為結腸癌手術的主要輔助治療手段,在過去十多年中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國際上多項臨床研究已經(jīng)肯定了輔助化療在結腸癌術后治療中的作用。
但有的患者認為,手術已經(jīng)把腫瘤切除,就沒必要進行化療了,而且化療引發(fā)的副作用讓人難以忍受。其實,結腸癌術后要不要化療,不是醫(yī)生或患者說的算,而是由腫瘤分期來決定。
結腸癌Ⅰ期術后不論什么情況一般不需要輔助化療,也不存在加強、鞏固化療的做法。因為人體內有一道防線——免疫系統(tǒng),一般人的免疫系統(tǒng)具有清除106個癌細胞(大約1毫米,109個癌細胞堆在一起大約是1厘米)的能力。所以腫瘤早期時,通常采用手術切除就可以了,遠處轉移癌細胞數(shù)目很少,自身免疫系統(tǒng)是有可能清除的。
而Ⅲ期、Ⅳ期結腸癌(可切除狀態(tài)下)術后一般需要輔助化療。因為這里的手術切除,只是將肉眼和影像檢查(包括CT等檢查)能看到的腫瘤切除了,但不等于體內就肯定沒有了腫瘤微小病灶或癌細胞。就好比是你砍倒一棵樹,但你并未將其所有的根系和可能跑到遠處的種子也清除,明年的春天,可能的殘留根系或種子又會長出來,這相當于是腫瘤復發(fā)了。所以,為了斬草除根,就要“打掃戰(zhàn)場”,術后就有必要化療。
但是Ⅱ期術后是否化療有點復雜,這一點目前仍然是消化道腫瘤中有爭議的話題之一,這里涉及的問題非常專業(yè),需要由主治醫(yī)生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來決定,這里就不展開講了。
此外,結腸癌患者自身身體機能的狀態(tài)也是影響術后5年生存率的重要因素,患者身體素質高,才能抵抗化療帶來的副作用,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防止病情復發(fā)。因此,患者術后在飲食上需要注意幾個問題。
實踐證明,高脂肪膳食會促進腸道腫瘤的發(fā)生。所以,結腸癌患者不要吃過多的脂肪,一天的膳食中,食物本身含有的油脂,加上烹調中用油量,每日應控制在50g以下。
無論是可溶性還是不可溶性的膳食纖維,在抗癌抑癌和促進消化系統(tǒng)蠕動方面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有很多,如芹菜、韭菜、白菜、蘿卜等;在主食方面,患者可以補充一些易消化、細軟的半流質食品,如小米粥、濃藕粉湯、玉米面粥、蛋羹、豆腐腦等,這些食品能夠減少對腸道的刺激,防止腸梗阻的發(fā)生。
發(fā)表在英國醫(yī)學雜志《BMJ》上的一項研究顯示,攝入脫脂或低脂牛奶較多時,對總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影響較小,而且能降低結腸癌的死亡風險。研究者認為,之所以脫脂牛奶和全脂牛奶效果不同,可能是全脂牛奶攝入過多時,會攝入過多的飽和脂肪酸,影響到血脂,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而攝入脫脂或低脂牛奶有利于預防結腸癌,是因為攝入充足的鈣有利于預防結腸癌。
研究發(fā)現(xiàn),硒可提高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對抗原刺激所致的淋巴細胞增殖有促進作用。癌癥治療中使用硒進行輔助治療現(xiàn)在已經(jīng)十分普遍。硒一方面降低了化療藥的耐藥性,使癌細胞始終對化療保持敏感,易于治療;另一方面硒還可以彌補化療藥不足,殺傷那些對化療藥不敏感的癌細胞;放化療導致的白細胞下降、腹瀉、嘔吐、睡眠差、食欲不振、淋巴水腫等嚴重副作用,也可通過服用硒來改善。常見的富硒食物有淮山藥、黑芝麻,黑豆、黑花生、黑米、大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