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高龍偉
警務駕駛技能培訓不容忽視
2018年末,很多人都被一道算術題刷屏:301+141=13億——442名戰(zhàn)友犧牲,意味著442個家庭從此失去子女、愛人、父母;1.2萬余名警察、輔警受傷,受傷的戰(zhàn)友身心受損,因身體無法復原,影響工作、生活的不在少數。
面對這道數學題,除了緬懷先烈,我們更應該問一句“怎么辦”?經統(tǒng)計,我國警察犧牲原因中,心源性猝死和腦溢血占比較高,還有一大原因也不容忽視,那就是警察駕駛機動車執(zhí)勤時發(fā)生交通事故所致。2017年我國警察駕車執(zhí)勤過程中犧牲90人,占比24.9%。從多個國家歷年統(tǒng)計數據來看,因交通相關因素犧牲的警察傷亡人數都大于遇襲傷亡人數。為此,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STA)在2009年設定了一個目標:到2015年將因交通相關因素犧牲的警察人數控制在50人以內。經過近十年的努力,這一目標基本實現。
技能服務于目的,普通駕駛的目的是安全、順利到達目的地,通過基礎的駕駛培訓即可達到;警務駕駛則具有隨機性強、易出現極限駕駛行為、時空要素多變等特點,因此需根據警務活動的特點有針對性的設計警務駕駛培訓課程,這一培訓不等同于特種車輛駕駛,更不同于極限運動類駕駛或表演技巧類駕駛,應是適用于所有警種的、常態(tài)化的基本技能培訓。
英美關于警務駕駛行為的相關規(guī)定
相關政策、法律規(guī)定
英國關于警車駕駛相關政策中規(guī)定:無論是駕駛制式涂裝的還是無標記的警車,無論是執(zhí)勤模式還是其他時間駕駛,都可能引發(fā)公眾關注,因此,在駕車履行職責時應時刻牢記“要隨時能證明駕駛行為的合理性,即能夠根據事件情況或執(zhí)行角色的職責,證明行動和決策的合法性、相稱性和必要性”。
對于非常規(guī)的駕駛行為,英美兩國的法律有相關規(guī)定:如果出于公共利益考慮,需要警察進行合理的緊急處置,或者按照指引要求,根據培訓教授內容進行了操作,就不應被追責。當然,即使存在法定豁免,警察也應適當考慮駕駛方式和行為,保證合理性,避免公眾對其行為產生誤解。
警務駕駛訓練標準指引
隨著公眾、媒體、法官對警察駕駛行為合理性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多國相繼對外發(fā)布了警務駕駛技術操作指引,一方面給與公眾清晰告知,另一方面對警務人員駕駛行為合理性也給出了明確的范疇。此外,還會根據本國國情、法律、警務特點等情況不定期更新指引。例如,不同國家對于追擊駕駛等攻擊技術要求就不相同,由于有可能會造成違法車輛失控、駕駛人受傷,部分國家對這類技術的使用條件很嚴格,會根據技術的發(fā)展、新裝備的列裝等情況進行不定期更新。英國的警察駕駛學習計劃(RPPDLP)規(guī)定各警種(每支警隊)應具有完整的駕駛標準以及駕駛人培訓計劃。所有警務駕駛培訓師應符合警察學院的培訓師標準,還應接受國家警察駕駛培訓師學習計劃(PDTLP)中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和學習課程。
警務駕駛評估機制
警務駕駛人自我評估機制。為避免發(fā)生惡性交通事件破壞警方聲譽,英美兩國的相關文件中都要求警察在執(zhí)行警務駕駛時要實施動態(tài)的自我評估,內容包括:自身的健康狀況、心理問題、疲勞、道路交通情況、低能見度、惡劣的天氣等因素。如果受到這些因素影響,應立即通知主管,由主管下令進行干預。
培訓機構通過考核方式對警務駕駛人評估定級機制。英國的警務駕駛人一般分為三個級別:基本級、標準級、高級(basic 、standard、advanced),不同級別的授權不同,級別根據駕駛表現進行定期考核、升降。警用車輛也有對應級別:低性能(55PS至115PS)、中等性能(115PS至180PS)、高性能(180PS或以上),1 PS(歐盟官方測量值:千瓦)= 0.99制動馬力(BHP)。制式警車僅指:按照英國應用科學技術中心(CAST)建議配備高反光涂裝標準進行涂裝,并安裝應急照明等足夠的、維護良好的應急裝置。
基本級適用于擁有B類駕駛執(zhí)照/ A類摩托車執(zhí)照,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謹慎的、稱職的駕駛人。該級別只能在“交通規(guī)則”的限制范圍內駕駛車輛,可以駕駛低性能警車執(zhí)行基本級巡邏勤務。
標準級在符合基本級的基礎上,允許駕駛低至中等性能的警車,非被允許不得使用無涂裝的警車,可以執(zhí)行處置突發(fā)事件的勤務。
高級在符合標準級的基礎上,可以駕駛各類警車,主要職責包括監(jiān)管其他巡邏車輛,駕駛特種武裝應急車輛或無涂裝警車,可以執(zhí)行跟蹤、武力增援等戰(zhàn)術任務。
警務駕駛人準則
針對警務駕駛人準則,英美兩國有明確規(guī)定:
駕駛人/騎手不得超越自己或車輛的能力范圍駕駛,包括準駕資格、自身技術水平、車輛的物理能力。
駕駛人駕車時應確保自身及車輛在進入公共道路前具備執(zhí)法基本條件,才可以上路操作車輛。
駕駛人應熟知機動車操作手冊,確保在駕駛前熟悉控制裝置、輔助設備和操作系統(tǒng)、專用車載設備等。
在駕駛或牽引帶有專用設備的車輛之前,駕駛人應確保有信心并有能力將車輛駛入公共道路。
如果存在任何疑問或不確定性,駕駛人應尋求更高級別駕駛人的協(xié)助、指導或車輛技術人員的技術幫助。
當駕駛人發(fā)現車輛有缺陷時,應按照相關程序進行操作。
當追擊駕駛的風險(自身、公眾安全)超過阻止逃逸司機的任務需要時,駕駛人應停止追捕。
英美警務駕駛技術的主要內容
當前美國主流的警務駕駛技術為警務(執(zhí)法)防御性駕駛(Law Enforcement Defensive Driving Program),即根據警務活動特性結合防御性駕駛要點拓展為課程內容。課程設計初衷是為解決對警務駕駛行為威脅最大的全天候、全路況、各類駕駛危險以及如何預防此類事件。主要內容包括:
安全駕駛基礎技術,包括躲避障礙、防撞、防側滑,高速駕駛等。
制動與轉向組合使用技巧,包括駕車穿越交叉路口,高速公路駕駛。
特殊勤務駕駛課程,包括規(guī)避駕駛技術、駕駛時使用諸如對講機或平板電腦等分散注意力的設備,追擊干預、堵截駕駛、伏擊、車隊及保護重點人員駕駛、處置突發(fā)事件駕駛、特種車輛駕駛、低能見度駕駛、復雜路況駕駛等內容。(注:追擊干預技術 Pursuit Intervention Technique,簡稱PIT,是一種警務駕駛追逐控制戰(zhàn)術,警車通過該戰(zhàn)術可以迫使逃逸車輛突然轉向側面,令駕駛人失去車輛控制權并停車。)
英美警務駕駛培訓方式的研發(fā)拓展
為了達到更好的培訓效果,警務防御性駕駛培訓也在結合新技術不斷進行新的探索與完善。
警用車輛模擬器,極大地豐富、完善了特種車輛、設備操作熟練性、特殊環(huán)境、特殊場景等培訓任務的教學效果。目前大多數模擬器都可以實現視覺效果高保真、動態(tài)多普勒效果環(huán)繞聲響,真實還原連續(xù)或斷續(xù)的車輛聲音、發(fā)動機轉速、道路環(huán)境噪音,加速、減速、轉彎、輪胎打滑、剎車等操作功能,以及車輛和其他物體(交通標志、樹木和建筑物等)碰撞效果,同時還可以采集受訓警察的操作數據,分析錯誤,有針對性的進行提高。
安全教學設備,為了在緊急制動或缺乏牽引力的情況下可以很好地模擬前輪打滑,美國一家公司研發(fā)了一種安全教學設備Skidcar,該設備通過安裝在車輪周邊的輔助輪,可以在保證教學效果、確保人員安全的情況下進行訓練。
另外,英美國家也非常重視警務人員履行職務中駕車事故的原因調查。以美國為例,該類事件一般由國家職業(yè)安全和健康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成立傷亡原因調查專家組開展深度調查,并將調查對象擴大至所有傷亡的應急人員(First responders),包括消防人員、警務人員、志愿者等。調查中會調取與案件有關的所有資料,如傷亡警員的個人培訓經歷、派遣(出警)記錄和日志、現場照片、警用車輛車載記錄儀視頻、警員的事件報告、交通事故再現報告(Crash reconstruction report)、證人證言、警務操作規(guī)范流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等;調查報告內容涵蓋傷亡人員機構概況、培訓經歷和工作經驗、道路和天氣狀況、傷亡事件發(fā)生的原因、合理的建議(Recommendation)等,每一項內容都非常詳盡,其中合理化的建議有的甚至達到了7至8條之多。此類深度調查報告一方面作為政府采信的科學報告促使相關機構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另一方面也作為培訓教材,使警務人員吸取教訓。
參考文獻
[1] INSTRU-CTOR GUIDE FOR POLICE DRIVER TRAINING 警察駕駛培訓指引
[2] Characteristics of Law Enforcement OfficersFatalities in Motor Vehicle Crash 機動車碰撞事故中執(zhí)法人員犧牲原因統(tǒng)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