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秀 董杏娟 甘春梅
慢性盆腔炎性疾病(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為婦科臨床常見多發(fā)病,指女性內生殖器及其周圍結締組織、盆腔腹膜的感染性疾病。通常由急性盆腔炎未能及時治愈,或患者體質、免疫力差,盆腔炎遷延不愈引發(fā)。病理上主要表現為局部組織遭到破壞,盆腔廣泛粘連、增生及瘢痕形成,臨床常表現為下腹部墜痛不適、腰骶部酸痛、陰道分泌物增多[1]。CPID具有病程長、纏綿反復的特點,不僅增加異位妊娠和不孕風險,而且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國內有流行病研究[2]表明,CPID占婦科疾病中慢性盆腔疼痛的23%~30%。治療時,西醫(yī)主要采用廣譜抗生素或手術,使用抗生素易產生耐藥性,導致菌群失調;手術治療存在術后盆腔黏連的可能。中醫(yī)學中存在諸多無創(chuàng)治療慢性炎癥的方法,易被患者接受,如中藥熏蒸離子導入、灌腸、針刺以及場效應儀等。目前有單獨使用中藥熏蒸或單獨使用場效應儀,或將二者之一與其他治療方式聯合使用治療CPID的報道[3-5],在實際運用中都能取得一定療效,但尚無將兩者聯合使用的研究。我們將中藥熏藥聯合場效應儀應用于慢性盆腔炎患者中,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中醫(yī)科2017年6月-2018年8月收治的8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慢性盆腔炎診斷標準,并存在氣滯血癖證的臨床表現,如腹痛、白帶增多、月經紊亂、脈弦滑,舌質紫黯、苔薄膩等;年齡18~50歲;患者本人簽字同意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合并CPID之外的婦科疾病患者;合并精神疾病、認知障礙者;合并腦、肝、腎等嚴重器質性疾病者。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觀察組46例,年齡27~43歲,平均年齡(32.41±6.17)歲;病程8個月~5年;慢性輸卵管炎與輸卵管積水29例,慢性盆腔結蹄組織炎10例,輸卵管卵巢炎及輸卵管囊腫7例。對照組40例,年齡26~42歲,平均年齡(31.97±5.91)歲;病程10月~6年;慢性輸卵管炎與輸卵管積水27例,慢性盆腔結蹄組織炎6例,輸卵管卵巢炎及輸卵管囊腫7例。2組年齡、病程等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1 對照組
遵醫(yī)囑使用二聯抗生素治療[6],指導患者保持會陰清潔干燥,注意性生活衛(wèi)生;合理飲食,加強營養(yǎng),增強免疫力。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中藥熏藥和場效應儀給予治療。中藥熏藥包方藥包括:威靈仙、伸筋草各25 g,紅花、川芎、羌活、獨活各15 g,桂枝、川烏、草烏、防風、沒藥、乳香各10 g,細辛9 g。場效應治療儀型號為YF-T200(中國航空工業(yè)第二集團公司5722廠生產)。將上述中藥混合后打粉,裝入20.0 cm×20.0 cm×1.5 cm的布袋制成藥包。使用前,將藥包用約25 mL溫水浸濕,并置于微波爐大火加熱至(42±2)℃,取出后放置于患者下腹部及腰骶部,待患者適應藥包溫度后,將預熱至42°C的場效應儀的效應帶平整地覆蓋于藥包表面,并用其專用綁帶固定,確保效應帶、中藥包與腹部皮膚能夠充分接觸,腹部均勻受熱。治療過程中,必要時需要根據患者耐受度、體質、病情、性別等因素調整溫度,確保藥包持續(xù)恒溫、患者可以耐受。治療過程中若患者出現頭暈、胸悶、皮膚接觸處灼熱等不適,及時降低均效應儀治療強度或停止治療,并及時處理。治療為30min/次,2次/d,6d/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療程間休息1 d。中藥熏藥包每療程更換,以保證藥效和避免浪費。隨時觀察患者反應,并詢問其對溫度、強弱的感受,治療前、治療時反復告知患者避免自行移動中藥包和場效應帶,以免發(fā)生接觸面燙傷。
治療前及治療2周后觀察2組臨床療效、液流變學指標及生活質量。①臨床療效:顯效,經治療后,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且婦科檢查和B超復查均顯示為正常;有效,經治療后,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和疾病體征均有所改善,經B超檢查顯示包塊縮小>2/3,盆腔內的積液大部分吸收,局部無明顯壓痛;無效,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癥狀較治療前相比無明顯改善,婦科檢查顯示無明顯改變,甚至病情加重[7]。②生活質量:采用簡易生活質量評估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8]對2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主要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會角色、情感職能,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
表1 2組治療效果比較 [例(%)]
注:2組比較,Z=-2.463,P=0.014
盆腔炎屬于婦科常見疾病,病變涉及盆腔結締組織、輸卵管與卵巢等。慢性盆腔炎多由急性盆腔炎遷延所致,病情較為頑固,可導致月經紊亂、白帶增多、腰腹持續(xù)疼痛及輸卵管、盆腔粘連等病變[9]。該病對患病女性生理、心理和生活質量等均有較大的不良影響,所以及時有效的診斷治療十分必要。傳統(tǒng)使用抗生素治療,易引發(fā)耐藥性,降低療效, 且停藥易復發(fā),故今年來國內外都不主張長期服用抗生素[10-11]。
本研究中采用的中藥熏藥法利用物理熱量與中草藥藥性相配合,中藥能溫通經絡、活血化瘀、散寒行氣止痛,治療時中藥藥包具有較多的熱蒸汽,藥性直接作用于患處,促進皮膚舒張,擴張血管,加速血流,大量的中藥離子經皮膚吸收[12-13]。治療時熱與藥的共同作用,可提高血液系統(tǒng)和淋巴系統(tǒng)代謝產物的清理能力,避免炎癥介質的堆積,促進其吸收消散,緩解患者的癥狀體征,起到治療目的[14]。
表2 2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場效應治療儀是一種將醫(yī)學、藥物學、理療學多種理論結合,利用遠紅外熱效應、電磁生物效應和藥物粒子滲透效應為一體的理療儀,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改善組織營養(yǎng),加速新陳代謝,具有舒經活絡、鎮(zhèn)痛消炎止痛的功能[15-16]。本研究中將中藥包與場效應治療儀聯合使用,既可維持中藥包溫度,也能促進中藥有效成分吸收,加速血液淋巴循環(huán),增加局部組織、細胞的代謝速度,改善內環(huán)境,降低炎性物質對組織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2周后,觀察組臨床療效及生活質量均好于對照組??梢?,中藥熏藥與場效應儀相結合,對治療慢性盆腔炎臨床療效確切,且操作簡便、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與更深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