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愛華
金秋十月,黃梅戲展演周開幕式如期在藝術(shù)中心舉辦,央視戲曲頻道播放了開幕式實況??吹接嗍缛A老師表演《女駙馬·洞房》這一折時悚然正坐,生怕坐得不端正會唐突了這一刻的美好。熟悉黃梅戲的觀眾都知道《女駙馬·洞房》是一出唱做并重的重頭戲,一般演員不具備實力不敢輕易演出,她們既要“藏拙”又怕“露怯”,敢于挑戰(zhàn)的都是黃梅戲的實力派唱將,余淑華飾演的馮素珍讓我驚艷,從“我本閨中一釵裙”的【平詞導(dǎo)板】起頭,到“不是君王傳圣旨,不是劉大人做媒人......”【八板】、【火攻】,大段的唱詞越唱越快密不透風,唱到“難道你不念素珍救夫一片心”落板,唱腔從氣勢上一貫而下,臉上表情始終配合著內(nèi)心情緒的起伏,那一刻在電視前,我想為余淑華做點什么,寫點什么。
1988年是戲校畢業(yè)生包分配的最后一屆,入學考試比往年更加激烈,經(jīng)過一輪輪的篩選,15歲的青蔥少女余淑華如愿考上,這就意味她從此是端上“鐵飯碗”的“公家人”了,但入學的喜悅很快就被艱苦的訓(xùn)練沖淡了,戲校對新生的身段教學分為文身段和武身段,余淑華的文身段是馬永琴老師開的胚子,武身段是李梅清老師開的胚子。這屆的新生人才濟濟,后來大多數(shù)成為黃梅戲的實力派骨干演員,就扮相、唱腔、身段等每個單項打分,余淑華在同學中并不出類拔萃也不占優(yōu)勢,但她有嗓子能開口、臉活、文武身段都能拉得開,就整體條件而言她又是最全面的,因此老師們心里認定她是塊料子,對她的要求也比較嚴格,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基礎(chǔ)學習,她的進步很快,老師們認為她的身段有點綿軟不著力,還得淬煉,為了增加她的靈活度和力度,特意為她排演的第一出折子戲是武旦擔綱的《打焦贊》,安排她扮演楊排風?!洞蚪官潯肥蔷﹦∫浦矂∧浚瑸榇藨蛐L匾庹埩司﹦F的周海珍老師來教習她的武身段,在周老師的精心調(diào)教下,余淑華把《打焦贊》的楊排風拿了下來,這場武戲她演得行云流水酣暢淋漓。
彼時的戲校的學制還是三年中專制,而非后來的五年一貫制,三年的時間對于戲校學生來說太短暫了,當年一臉懵懂的少年少女們頃刻之間就畢業(yè)離校了,按照慣例,戲校照例為他們排演折子戲,余淑華參演的是《謝瑤環(huán)》、《包公嫁女》。三年的專業(yè)學習,教師們的悉心培養(yǎng),余淑華已“非復(fù)吳下阿蒙”,老師們也都刮目相看,因此在這兩出戲中她都獲得出演大角色的機會,《謝瑤環(huán)》中飾演謝瑤環(huán),《包公嫁女》中飾演香玲。出演謝瑤環(huán)主要是考驗黃梅戲演員的整體表演,因為謝瑤環(huán)在劇中反串小生,這就要求戲曲演員既熟悉旦行的表演,也要熟練掌握小生行的身段和唱腔,《包公嫁女》主要考驗演員的唱功?!吨x瑤環(huán)》、《包公嫁女》的匯演成功為余淑華帶來了勇氣,她也暗下決心,這輩子對黃梅戲以身相許。
1991年余淑華服從分配到了安慶市黃梅戲二團,也是安慶戲迷口中的老二團,即后來的安慶市再芬黃梅戲藝術(shù)劇院,也許令她沒想到的是當年作為戲校好苗子的她在老二團跑龍?zhí)祝@龍?zhí)滓慌芫褪?3年 ,一直沒有上演大戲的機會,她回憶這段歲月時說“那時我比較糊涂吧,四平八穩(wěn)地呆著,卻也不自暴自棄,沒意識到有什么不好?!?005年老二團體制改革為安慶市再芬黃梅戲藝術(shù)劇院,又過了五年,余淑華終于等來她的高光時刻,劇院排演大戲《春江月》,主演柳明月的演員一再更換,最后劇院領(lǐng)導(dǎo)讓余淑華來扮演柳明月。因劇目即將上演,所以幾乎沒有給她排練時間,讓她晚上在家生吞活剝地看錄像帶,第二天上午在排練場上排練即將演出的大戲《天仙配》里的大姐,《天仙配》的排練分為兩組,骨干演員一組,青年演員一組,但飾演大姐的只有余淑華一人,因此她輪流陪著兩組演員排練,下午就讓她把昨晚看的錄像帶的內(nèi)容一場一場地和搭檔們合一下,每天下午合一場。
《殺廟》中飾秦香蓮
《牛郎織女》中飾織女
《春江月》原本是黃梅戲老三團的當家戲,上世紀八十年代該劇是黃梅戲最受歡迎的劇目,經(jīng)常與黃梅戲經(jīng)典《天仙配》、《女駙馬》一起演出。該劇的主要角色柳明月舞臺跨度很大,從小花旦、花旦、閨門旦到青衣(偏老旦)的行當跨度,從天真活潑的少女到經(jīng)歷風霜的中年母親,從少年到中年的年齡跨度,這兩種跨度考驗的是擔綱演員的功夫,誠所謂“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沒有”,對于黃梅戲劇種而言,《女駙馬》、《春江月》是女演員的功夫戲,唱腔、表演哪一樣弱了都不能擔綱。飾演柳明月的黃梅戲演員先后有劉紅、郭霄珍、孫娟、鮑曉霞、王琴、吳美蓮等,都是黃梅戲的當家花旦,珠玉在前,這些都給余淑華無形的壓力,但在排練場上大家都認為余淑華把柳明月演活了。她說小花旦是小姑娘,身段要靈動,腳步要碎點,面部表情要刻畫得像小孩,包括念白也要顯得童稚,到了花旦,就稍微成熟些,身段要柔美些,特別是劇中角色已經(jīng)受到挫折和打擊,整個狀態(tài)和以前完全不一樣,閨門旦則更加悲切。到青衣時,相當于老年了,生活過得不好,比較滄桑,腳步都比較緩慢,心情很壓抑,但是內(nèi)心還是有激情的,寶兒得了狀元,她的精氣神仿佛又回到了花旦時。她對生活沒有失去信心,寶兒就是她的盼頭。打鼓佬汪玉龍說“我不說你是演的最好的,但整體條件是最好的”。付出總有收獲,18年跑龍?zhí)椎牡却?,余淑華對這次來之不易的機會格外珍惜,因此飾演柳明月是使她脫穎而出,觀眾也記住了這個扮相靚麗、唱腔優(yōu)美、哀而不傷的柳明月。
機遇總是給有準備的人,不是個中人難解其中味,《春江月》的排演讓領(lǐng)導(dǎo)、觀眾、戲迷看見了余淑華在表演方面的實力和潛力,隨即余淑華也迎來了演藝事業(yè)的一個小高潮,古裝大戲《孟麗君》、《莫愁女》陸續(xù)排演,這兩出戲是她藝術(shù)生涯中繼《春江月》之后的重要作品。普通觀眾對黃梅戲的認識總停留在“唱腔好聽,演員好看”的欣賞層面,其實隱藏在黃梅戲表演層面后面的東西太需要挖掘和展現(xiàn)出來了,最能展現(xiàn)黃梅戲表演特色有《女駙馬》、《孟麗君》、《西樓會》這三出大戲,這三出大戲的特色在于角色的“反串”,前兩出是旦行反串小生行,《西樓會》則是小生行反串旦行,這對演員有著極高的要求,也是考驗黃梅戲演員平時的功夫。《孟麗君》中余淑華排演孟麗君,首先在扮相上特別搶眼,余淑華本人性格嫻靜,不爭不搶,因此從氣質(zhì)上特別契合大家閨秀孟麗君。其次孟麗君化身為青年才俊酈君玉,旦行反串小生行,按照小生行的套路演出,唱腔、身段和臺步都是小生的臺步,但為了顯示這是一位女扮男裝的“酈君玉”,則要求演員不經(jīng)意之間又要露出女兒態(tài),這一絲女兒態(tài)在若有若無之間,其力度需要演員對舞臺感的把控,太女人氣了則不是“酈君玉”,太男人化了又非“孟麗君”。《孟麗君》這出戲一般黃梅戲的名家們都演過,余淑華想突圍是很難的,因此她索性照著正路子演,不搞怪,不追新,也不求異,余淑華的《孟麗君》演完為她贏得了一批“漁粉”,觀眾戲迷們發(fā)現(xiàn)余淑華飾演的孟麗君亦雄亦雌,既有孟麗君的俏麗嬌媚,又有酈君玉的瀟灑出塵。其唱腔上特別有黃梅戲味,安慶方言恰到好處地融入到她的唱腔中,因此她的唱腔特別地“得味”,該戲有大段的唱腔,余淑華也能扎扎實實地唱下來,因此這出戲又為她贏得了黃梅戲?qū)嵙ε伞俺獙ⅰ钡难盘?。《莫愁女》是余淑華繼《孟麗君》之后的又一力作,該戲的特色在于角色的設(shè)置,一生挑兩旦,余淑華飾演身世可憐的罪臣之女,苦命紅顏莫愁女,果然不負觀眾和戲迷的期待,莫愁女被余淑華演繹得楚楚動人又悲苦無助,展現(xiàn)她在表演方面的可塑性。
《女駙馬》中飾馮素珍
黃梅戲向來不缺演員,也不缺演得好的女演員。自嚴鳳英之后,黃梅戲旦行名家輩出萬紫千紅,她們各有所擅,各領(lǐng)風騷,如果借用毛澤東的詩詞來形容余淑華,那就是“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余淑華生活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