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蒙紅
摘?要 從地理學科出發(fā)培養(yǎng)的核心素養(yǎng),就是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技能和方法能解決實際問題。本文就突破地理識圖難點——山谷與山脊的判斷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素養(yǎng),談一些個人經(jīng)驗,供大家分享商榷。
關鍵詞 山谷與山脊的判斷;讀圖;地理素養(yǎng);難點突破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02-0195-01
地理圖中等高線地形圖是難點,也是學生們最頭疼、最易失分的部分之一。尤其是等高線地形圖中山谷與山脊的區(qū)分,往往讓許多學生感到無從入手。久而久之,不少學生看見等高線圖就會產(chǎn)生恐懼感,筆者戲稱他們得了地形圖“恐高癥”。數(shù)年來,筆者一直嘗試找到最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提高學生的地理讀圖素養(yǎng)來幫助學生克服這個難點。到目前為止,筆者認為要突破這個難點,教師必須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多設計幾種解題方法,引導幫助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找到最適合他自己的一種判斷方式,從而使學生能夠征服等高線,克服“恐高癥”。
對此筆者進行了這樣的嘗試:
首先筆者把“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的地方;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出的地方”概況為“高谷低脊”四個言簡意賅、方便記憶的字,讓學生熟記。這是判斷山谷與山脊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就根本談不上正確判斷。
第二步就是如何使學生學會在圖上利用“高谷低脊”這一方法做出正確的判斷,而這也是最讓學生頭痛的地方。在幾年來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嘗試了不少方法。根據(jù)學生的反饋情況,筆者認為以下三種方法最為有效:
一、空間想象判斷法
讓學生發(fā)揮充分的想象力。筆者讓他們在看到等高線地形圖中表示山谷或山脊的地方時,想象自己站在等高線環(huán)形的內側向外側觀望。自己所在處低,越往外側越高,那么你就是站在山谷里(如圖一);自己所在處高,外側越來越低,當然就是站在山脊上了(如圖二)。
在教學中,很多學生表示這一方法很有效,把抽象的線條和數(shù)字想象成實地,感覺很好,非常形象。還有些學生告訴筆者說他們很喜歡用這個方法。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他們喜歡就說明他們不再怕等高線的山谷和山脊了。
不過,仍有不少學生缺乏空間想象力,表示沒感覺,想象不出。因為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不同,所以針對這部分學生,筆者采用了第二種方法,即畫圖輔助判斷法。
二、畫圖輔助判斷法
在等高線圖中畫輔助線幫助學生學會、掌握判斷方法,是一種雖然比較費時,卻可以讓學生克服對等高線圖的恐懼感的好辦法。在最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用了以下兩種畫輔助線的方法:
(一)縱切輔助法:先沿著等高線突出的方向畫出一條山谷(山脊)線,如圖三中虛線,形成一條縱切線;再沿著等高線彎曲的方向畫出兩條直線,如圖三中兩條直線。這時候可以看出三條線形成了一個箭頭。然后筆者再讓學生沿著箭頭指示的方向看虛線穿越的等高線,高度越來越高的就是山谷,高度越來越低的就是山脊,即“高谷低脊”。如圖三中左為山脊,右為山谷。
(二)橫切輔助法:在要判斷的等高線上畫出一條橫切線,如圖四中虛線。然后讓學生從橫切線的中心向兩側看,兩側高的為山谷,兩側低的為山脊。如圖四中左為山谷,右為山脊。
三、實物輔助判斷法
另外,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利用手頭的一些物品來創(chuàng)設等高線,幫助學生掌握一些讀懂等高線地形圖的方法,提高讀圖能力。比如,幾本書有層次疊放在一起,讓學生對等高線有個直觀的感受;甚至用一本書的邊腳也可以創(chuàng)設等高線的直觀效果??偠灾?,利用學生手邊的東西,讓他們感覺到等高線圖不是無從入手,就能減輕學生對等高線圖的畏難心理。
總之,在等高線地形圖的學習中,筆者認為沒有一種能夠適合所有人的固定方法。因為每個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同,有的學生文字理解能力強,根據(jù)“高谷低脊”和圖中的等高線的高度數(shù)字就可以直接得出結論;有的學生空間想象力好;也有學生需要畫圖輔助線才能做出正確判斷等。但不管是哪一種方式,只要能夠讓學生讀懂等高線地形圖就是好方法,就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讀圖素養(yǎng),而這是地理素養(yǎng)中非常重要的素養(yǎng)。所以筆者認為,教師的任務就是在教學中多設計解題方法,然后引導學生找到適合他自己的判斷方式,幫助他們征服等高線地形圖,才能讓學生們克服“恐高癥”,從而達到突破這一難點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