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閱讀教學是學生接觸英語的最主要的途徑之一。近年來,英語閱讀教學過分強調(diào)語言的交際功能,弱化語言的信息功能和思維功能。(文秋芳,周燕,2006)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浮于表面,不利于思維品質(zhì)的提升。《新課標(2017)》要求教師添加文學體裁作品閱讀,改變教學模式,探討新路徑,喚醒學生對于英語的熱愛。筆者緊跟《新課標》,利用what、how、why三步層次性設計教學,希望對于教師的閱讀教學有一定的啟示。
一、閱讀的層次
在設計閱讀課程中,要由表及里,層次遞進性地幫助理解作者意圖。Grawley和Mountain(1995)分閱讀三層次:字面理解閱讀,闡釋性閱讀和批判性閱讀。葛春生、何精英(2014)將閱讀層次分為文本閱讀、文學閱讀、文化閱讀?!缎抡n標》要求閱讀課設計之前,執(zhí)教者應當分析:文章的內(nèi)容,文章要表達的內(nèi)涵,作者寫作手法。 根據(jù)由淺入深原則,執(zhí)教者可以將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為三類:what,how,why。
二、案例解析“l(fā)ooking out of the window”
1.教學內(nèi)容分析。本文通過作者看到的車禍說起,作者認為司機會將撞壞的籬笆置之不理,可是司機卻修好了籬笆。通過故事,告誡讀者不能受眼界局限,要跳出局限。
2.教學過程片段。
(1)what——文本基本認知,為主題探索做鋪墊。
【任務1、2】分別通讀2-8段和9-11段,理清小說的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尾、作者的想法和態(tài)度。
(設計意圖:在文本理解階段,執(zhí)教者可以根據(jù)作品特色,利用時間軸、表格等,幫助學生形成文章脈絡、文體結構圖示,為課外閱讀打下基礎。可以分為兩部分閱讀,既沒有影響閱讀體驗,又給閱讀留有神秘感。讓學生運用語言技能獲取、梳理語言知識,把握作者情感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既為深層次閱讀做鋪墊,又能理解小說結構,為同類型文章的學習積累背景知識。)
(2)how——作者寫作手段,探索如何體現(xiàn)主題。
【任務3、4】para 3 :why did the author dislike the driver? (improper clothes and behavior)
para 4-8: What did the author do when he saw the driver tried to the fix the fence but failed? (take pleasure in his misfortune)
【任務5、6】para 9-11:what writing skills does the author apply?
whats the function of the words in para.9?
immediately, doggedly ?scrupulously even extra ?stronger impervious
To prove ? ? ? ? ?the mans good quality
To make the contrast ? ? ? ? ? ?more striking ? ? ? ? ? ? .
(設計意圖:對于寫作手段的探索,可以幫理解文章深意,加大學生語篇賞析能力,提升閱讀興趣。任務3和4融合在任務1中,通過細節(jié)描寫,展現(xiàn)偏見以及由此帶來的幸災樂禍。這兩個任務是對作者思想的探索,提升學生的總結與推理能力,并且和下文的故事高潮形成對比,間接展示本文主題。任務5、6是任務2的延伸,是對寫作手段的探討,幫助學生賞析語篇。也幫助學生了解小說特征、表達方式, 提升學生思維品質(zhì)。)
3. Why——文本深層含義,直接探索文章主題。
【任務7】the Change of the author and his attitude
The author was confined by window.
(設計意圖:文學作品暗含了作者想法或啟迪,需要揣摩。這種間接獲得他人內(nèi)心想法和啟示的過程也是文學作品的魅力所在。任務7探討作者的轉(zhuǎn)變,也是在探討主題。在探討主題之前,鋪設腳手架,作者原先對于司機的偏見是由什么造成的,既和任務3呼應,又和任務8進行呼應,幫助學生破解本文含義。)
【任務8】
(設計意圖:這幅畫在引入部分沒有影子,學生猜測圖片故事,引入圖片與任務8形成對比。在對比基礎下,問: What are we confined by? 在答案appearance等基礎上,引發(fā)思考——該如何避免偏見。引入的圖片,是在主題引領下放的是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腳手架。)
三、總結
在小說教學設計之前,按照《新課標》what,why,how解讀語篇,圍繞主題,設計what、how、why層次性閱讀。在what環(huán)節(jié),利用文學作品體裁特征,用表格、時間軸等,讓學生獲取、梳理語言知識,理清文章脈絡,為文章深入解讀鋪墊,幫助學生架設結構圖示,從而為學生自主學習打下基礎。在how環(huán)節(jié),著眼文章細節(jié),與學生一同分析寫作手段、賞析文章,加深學生對語篇的理解,提升思維品質(zhì),為文章內(nèi)涵突破掃清障礙。在why環(huán)節(jié),經(jīng)過鋪墊,建構腳手架,以幫助學生達成內(nèi)涵理解。教師也可以根據(jù)文章主題,加上課堂延伸活動等。
參考文獻:
[1]Crawley, S. J. & Mountain, L. H. Strategies for Guiding Content Reading[M]. Boston: Allyn and Bacon,1995.
【作者簡介】章晨,南京師范大學附屬揚子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