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簡述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加減法教學的重要性,分別介紹情境教學、分層教學兩種方法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具體運用,以期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加減法計算;教學;一年級
一、 引言
小學數(shù)學為重要學科,一年級加減法計算對于初接觸數(shù)學的學生來講較為抽象,導致學習過程受到阻礙。當前,情境教學和分層教學法得到廣泛應用,結合教學內容,打造教學情境,尊重學生主體,設置差異化問題,靈活安排教學內容,打造有效課堂。
二、 小學一年級加減法教學的重要性
在蘇教版小學一年級教材當中,加減法計算教學為重要內容,在一年級上冊教材第八單元和一年級下冊教材第四單元、第六單元講述的都是加減法相關內容,此部分內容教學的有效性關乎學生計算能力的提升以及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因此,教學過程,教師需使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培養(yǎng)小學生數(shù)學思維,提升其綜合能力。與此同時,計算能力也是生活當中基本技能之一,通過有效的教學引導,小學生能掌握計算法則知識,熟練應用。除此之外,在數(shù)學加減法教學過程中,可將數(shù)學知識作為載體,引導學生了解生活和數(shù)學之間的聯(lián)系,深化對學習的認識,樹立正確的學習觀,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提高數(shù)學教學質量以及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有重要意義。
三、 小學一年級加減法計算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巧用情境教學
1. 情境教學含義
情境教學主要指教師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打造形象、生動場景,學生在學習場景當中展開真實體驗,在此過程,充分學習教材中的知識內容,同時正確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此教法的應用優(yōu)勢為,可將加減法學習內容融入學生熟知的場景當中,激發(fā)其學習知識的興趣,調動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上高度集中注意力,不斷提高學習效率。
2. 應用原則
在一年級的加減法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方法時,需要注意以下原則:第一,秉承目標性原則,即教師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過程需基于加減法教學內容、學生綜合能力等方面,明確教學目標和重點,不可將過多精力放在教學情境當中,導致課堂“表演成分”超標,忽視教學重點。第二,遵循趣味性教學原則,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對事物充滿好奇心理,當學習情境較為單調時,可能導致學生失去興趣,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對此,在應用此方法時,需要從學生興趣出發(fā),為學生呈現(xiàn)趣味性強的情境,吸引其注意力。第三,重視生活化原則,學習情境創(chuàng)設應貼合實際生活,挖掘生活中和加減法運算相關的信息,理論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情境真實感,合理利用加減法知識解決問題。第四,關注學生主體性原則,在一年級加減法教學中,情境教學的運用應置學生于主體地位,關注學生課堂參與性,教師作為引導者鼓勵學生參與活動,激發(fā)其主動學習動力,不斷提高課堂實效。
3. 應用策略
第一,明確教學重點。在蘇教版一年級上“10以內加減法”內容教學過程,使用情境教學法之前,教師需明確教學重點。學生應掌握10以內加減法運算規(guī)則,連加、連減以及加減混合類數(shù)學題計算方法;觀察運算規(guī)律,掌握分析、推理等方法;通過課堂學習形成良好學習習慣。此部分教學內容的難點為引導學生利用加減法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授課之前,教師可準備口算卡片,以便在教學過程中使用。
第二,激趣導入,創(chuàng)建學習情境。教學過程教師可使用對話的形式進行導入。為學生播放歌曲“摸蘋果”,并提出問題,“同學們聽到了什么?”學生聆聽之后,可給出如下答案“風姑姑在摸蘋果?!薄帮L姑姑先摸紅蘋果,后摸黃蘋果?!钡?。之后由教師揭示本課主要內容,“風姑姑本領大,不但摸紅了蘋果,同時還將大象的果園摸熟了,大家一起去看一下吧?!敝蟀鍟菊n內容“豐收的果園”。
第三,展示情境,鞏固知識。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可根據(jù)“參觀果園”過程,分層展示教學情境。首先,展示第一層情境,使用多媒體展示5棵果樹,4棵梨樹,并提出問題“進入果園同學們看到了什么?”“請同學們使用數(shù)字數(shù)出來?!蓖ㄟ^場景讓學生初步掌握使用數(shù)字表示事物的方法。其次,展示第二層情境配樂動畫,“小動物們來幫大象摘果子,請同學們說出小動物的位置?”學生通過觀看動畫,能夠說出有小鳥、猴子和小兔,小鳥在樹上面,猴子在樹中間,小兔在樹底下。在教學場景中,引導學生真實感悟事物的位置關系。最后,展示第三層情境,小動物不但幫助大象來摘果子,而且還組成了“運輸隊”,并為學生展示動畫“運輸隊走過來”,讓學生根據(jù)之前學過的知識,說出小動物的位置。
第四,問題引導,合作討論。此教學過程由教師提出引導問題,學生互相討論?!柏S收的果園這一課當中包含哪些數(shù)學知識?”“果園里梨樹和果樹一共有多少棵?”“果樹比梨樹多多少棵?”“運輸隊共有幾個動物?”“大象的家在路的左邊,運輸隊要將水果運到梨樹一側還是蘋果樹一側?”將學生劃分成討論小組,共同討論問題。通過情境學習與合作討論,學生能夠理解求解“一共”的問題使用加法,求解“誰比誰多”問題用減法,求解“三種以上事物的和”用連加,結合實際的情境,正確選擇“運輸方案”等。
(二)利用分層教學
1. 分層教學含義
分層教學法指對于相同的授課內容,根據(jù)學生綜合能力對其劃分層次,設置差異化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小學一年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受知識的能力各不相同,導致同樣的學習任務全部完成較為困難。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展開分層教學,能夠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收獲,在有效的時間內,積累更多數(shù)學知識。
2. 應用意義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受到生活環(huán)境、遺傳因素和家庭背景等影響。部分學生學習能力較強,在課堂學習上教師只需一次或者兩次點撥,就能將知識充分吸收,并且能夠舉一反三。但是,實際教學時,班級內還存在接受能力中等或者較差的學生,教師在講解加減法相關知識過程中需要兼顧到學生整體,就會導致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課堂時間的利用效率不高。同時,若設置同樣的學習任務,對于學習能力不足的學生可能難以完成任務,打擊小學生學習積極性,產生消極心理,課堂效率同樣不高。針對此現(xiàn)象,使用分層教學方法,能夠按照學生能力差異以及實際教學需求,設置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高效利用課堂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3. 應用策略
第一,結合新課標要求,把握教學重點。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小學數(shù)學課教學需面向每個學生,考慮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實際需求,讓每個學生獲得好的教育,得到差異化發(fā)展?!币虼?,分層教育法的應用需要先將教學目標進行界定。在講解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一年級下冊內容“100以內加減法”時,筆者結合學生年齡特點,確定如下教學目標:知識技能目標,通過分層教學,讓學生掌握運算技能,了解四則運算意義,并可以準確應用;使用數(shù)字、度量單位等對生活現(xiàn)象簡單描述,估算計算結果,培養(yǎng)小學生數(shù)感。在教師指導下,發(fā)現(xiàn)生活中和數(shù)學相關的簡單問題,和他人合作解決問題。情感和價值觀目標,在分層教學過程,將身邊事物引入其中,激發(fā)小學生好奇心,使其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學習過程中,通過教師指導或者小組合作,不斷克服困難,感受成功。會使用數(shù)字對生活現(xiàn)象簡單描述,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和生活二者的關聯(lián)。學習過程中能虛心聽取他人意見,尊重事實和客觀規(guī)律。
第二,分析教材特點,設計教學方案。在本單元當中,主要使用對比方法,指導學生掌握相同數(shù)位加減計算法。由于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在計算100以內加減法時,可能出現(xiàn)不同數(shù)位加減失誤,因此,在講解例題過程,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授課環(huán)節(jié),借助“2輛汽車共多少座位”這一例題,順利引入“整十數(shù)”計算方法。將學生劃分三個層次,基礎層學生可使用“擺小棒”的方法,計算結果;提升層的學生可使用“撥算珠”方法計算;拔高層的學生可使用筆算、口算等方式計算,深化不同層次學生對算理、算法等理解,正確認識計算方法。在教材當中,對比法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理解計算方法方面。例2中,給出兩位數(shù)和整十數(shù)、一位數(shù)的加法,在學生掌握計算方法之后,可設置差異化的問題。針對基礎層的學生,要求其能正確計算結果;針對提升層的學生可使用口算方法計算結果;針對拔高層的學生,總結出兩種加法的計算方法的差異性以及計算過程注意事項。通過分層教學,讓不同層學生掌握計算方法、理解算理等。
第三,整合知識和技能,設置梯度化教學內容。在本單元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結合教材內容,將知識進行橫向整合,劃分成四個學段,在第一學段的教學過程,主要講解整十數(shù)的加減口算,學生掌握整十數(shù)含義之后,可更好地理解計算法則“相同數(shù)位直接加減”。在第二學段的教學內容為整十數(shù)和一位數(shù)、整十數(shù)的口算,講解過程融入簡單的實際問題,初步感受被減數(shù)求法相關知識。第三學段的教學內容為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兩位數(shù),使學生掌握“相同數(shù)位直接相減”這一算法。當學生學習過第二和第三學段之后,能夠掌握數(shù)位直接加減。在第四學段的教學過程,可重點講授兩位數(shù)加減筆算方法,同時融入“相差多少”問題的解決技巧。這樣的教學內容梯度化明顯,層層遞進,并且環(huán)環(huán)相扣,能夠逐步引導學生掌握加減法的運算法則。
此外,在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還應縱向整合教學內容。經過一年級上冊“進位加法”“退位減法”等學習,為100以內加減法相關知識奠定基礎。本單元的學習是為“加減混合運算”“萬以內加減”等奠定基礎。因此,這部分知識十分重要。運用分層教學法過程,針對基礎層和提升層的學生,可聯(lián)系以往知識,引導學生順利學習本單元內容;針對拔高層的學生,教師可適當使用類推方法,引導學生掌握多位數(shù)的加減運算。通過縱向對比,發(fā)揮本單元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當中承上啟下作用,提高教學效率。
四、 結束語
一年級數(shù)學加減法教學為小學生接觸數(shù)學運算的啟蒙教育,教學方法的運用和學生未來發(fā)展息息相關。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情境、合理分層設置教學目標、內容、任務等,能夠提高課堂效率,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數(shù)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陳文斌.優(yōu)化計算教學,提升計算能力[J].學周刊,2020(6):144.
[2]殷春陽.小學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教學策略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9.
[3]周家娥.小學數(shù)學加減法教學探討[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7(10):67.
[4]劉芳.小學數(shù)學加減法教學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2):134.
作者簡介:朱俊曄,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藏書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