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合理應用多媒體能優(yōu)化教學過程,也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教學,要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教材內(nèi)容、文本體裁靈活應用,真正發(fā)揮多媒體的優(yōu)勢,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語文;多媒體;問題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9-16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09-0024-01
一、依據(jù)學生年級年齡特點,合理選用多媒體
初中階段,由于學生認知發(fā)展變化快,應用多媒體教學時,要考慮到學生年級與年齡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如七年級學生偏重于形象思維,抽象思維還沒有充分發(fā)展,所以制作課件時可以相應地多一些圖畫,以增強畫面感。八、九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逐漸增強,需要更進一步發(fā)展理性思考的能力。這時應該盡量少用圖畫教學,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想象思維能力。若在課件中還以圖畫的形式呈現(xiàn)《觀潮》此類美文,那不是對學生想象、聯(lián)想能力的禁錮嗎?
二、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使用多媒體教學
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即聽、讀、寫、思等能力,同時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使之成為具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人。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是一個需要不斷積累、體驗、總結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學媒介是文本,即一篇篇的課文、一首首的詩歌。初中生具備了一定語文知識,也積淀了一定學習經(jīng)驗,日常教學中要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辯證地使用多媒體手段。在適應教學任務要求與學生學習需求的基礎上應用多媒體教學,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
例如《壺口瀑布》是一篇描寫生動、準確又傳神的游記。部分教師在教學中是以PPT的形式播放了許多從不同角度拍攝的照片;有的教師則是播放有關壺口瀑布的視頻,讓學生觀看。此篇散文主要描繪作者兩次在壺口瀑布所看到的景象,描繪了剛柔并濟的壺口瀑布,抒發(fā)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在多媒體教學活動開展之前,要確定教學主要目標,讓學生抓住關鍵語句,品讀文章優(yōu)美語言,讀出自身感受。針對本篇文章教學,教師可以先用朗讀的方法引領學生通過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感受壺口瀑布的雄渾。朗讀完之后,為學生展示“壺口瀑布”真實的動態(tài)化視頻。之后,分析“第二次看瀑布”,讓學生從多姿多彩的壺口瀑布中,感受作者傳遞的人生態(tài)度。反復朗讀課文,賞析重點詞句,更便于學生理解文章主旨。
三、根據(jù)教材,適度使用多媒體視圖
初中語文多媒體教學中,使用頻率較高的是視圖。合理利用圖片,可以幫助學生迅速突破難點,較直觀地理解知識,實現(xiàn)教學的高效化。如教學《中國石拱橋》時,利用趙州橋的圖片可幫助學生理解“橋的設計完全合乎科學原理,施工設計更是巧妙絕倫”這一難點,還能使學生直觀地掌握趙州橋的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的科學原理,獲得建筑方面的知識。教學《斑羚飛度》這篇課文,筆者精心選取了斑羚飛越山澗的系列圖畫。學生看到圖片立刻討論不止,注意力集中于畫面,而對羚羊為了贏得種族生存機會做出的偉大舉動卻領悟不到位。
視圖固然直觀,能夠烘托氣氛,有時會產(chǎn)生良好的教學效果,但初中的語文老師,教學時一定要重視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注重學生思考的深度。使用多媒體時,要充分考慮實效性,考慮多媒體對學生多種素養(yǎng)的助推作用。一張圖片要能夠啟發(fā)學生的學習,能夠熏陶學生的情操。
四、根據(jù)文本體裁,有針對性地應用多媒體
教學中,不管哪一種教學模式、哪一種教學手段,都要以服務教學為宗旨。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的使用還要考慮文本體裁因素。如在詩歌教學中,介紹作者、寫作背景時,宜使用幻燈片。在詩歌教學過程,選擇不同形式的音頻伴奏讓學生進行朗讀學習,則教學效果更好。在賞析詩歌過程中,由于諸多學生理解能力有限,此時適時插入與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創(chuàng)作內(nèi)容相關的視頻、音樂,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教學《過零丁洋》時,可以播放南宋末年元軍攻城略地,一些愛國將領誓死衛(wèi)國的視頻。當播放到“文天祥被俘”時,適時地插入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誦,就很容易帶領學生進入詩境,理解詩歌主旨。
參考文獻:
[1]繆 潔.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體會[J].魅力中國,2019(23):195.
[2]馬春玲.初中語文多媒體教學的實踐與思考分析[J].考試周刊,2019(67):46.
作者簡介:王惠霞(1975—),女,甘肅天水人,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學與班主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