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琳
我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批判傳統(tǒng)教育的基礎(chǔ)上曾提出生活教育理論。他精辟地概括了生活教育三大原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教學、“教學做合一”。他的這一思想來自教育實踐和實驗,是結(jié)合中國教育實際提出的,也是我國現(xiàn)代教育重要的思潮之一,對我們在新形勢下所進行的教育改革有著重要啟示作用。
一、“窮源溯流”,取生活的活水澆灌教育
所謂教育指的就是教化培育,教育是應(yīng)人的生產(chǎn)、生活的需求而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教育的源頭來自人類實際的生產(chǎn)生活。陶行知說:“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儒學圣人孟子幼時曾經(jīng)歷“孟母三遷”,孟母三遷無非是為了改變孩子受教育的生活環(huán)境,只有在良好的生活影響下,教育才得以施行?!吧罴唇逃睆娬{(diào)教育決定于生活,教育的現(xiàn)實意義、教育的內(nèi)容和實現(xiàn)方法都無法脫離現(xiàn)實社會生活的需要。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所用的教材是來自生活的,是作者深切的體會;我們所學的知識是來源于生活的,情感、體悟都是在社會實際中獲得的感知。因此,教師應(yīng)多把實踐引入教學,讓教學回歸生活,引導(dǎo)學生將觀察、調(diào)查生活等方式融入學習。比如,在學習寫小動物這一習作時,讓學生能夠?qū)懞么舜瘟曌鞯那疤崾沁M行充分的觀察,對生活中事物充滿熱愛。寫不好這篇習作的孩子大多無法感知生活的一點一滴,沒有細心留意生活中的小事物;而將動物寫得生動活潑的優(yōu)秀習作的孩子,不僅對動物的外形有著細致的描寫,并且充滿了對小動物的愛。習作上所表現(xiàn)的,也正是孩子們對生活的反映。
二、“東鳴西應(yīng)”,讓教育、生活相互滲透
陶行知認為,“教育這個社會現(xiàn)象,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應(yīng)為社會生活服務(wù),在改造社會生活中發(fā)揮最大的作用”。生活即學生們學習最重要也是最廣闊的場地,社會生活本身就具有教育意義,可以成為執(zhí)教者的教材滲入教育之中。例如,寫好一篇文章的前提是說好一句話,而說話是我們生活中最簡單、最直接的溝通方式,在不斷與不同身份的人交談的過程中,我們也獲得了說話的技巧,從而促進我們寫作的能力。
生活可以融入教育,教育也可以滲透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教育作為紐帶,參與了人類生命的延續(xù),它是人類經(jīng)驗傳遞、積累和增長的自然需要。其次,教育讓人類的生活更絢麗多彩。因為大量經(jīng)驗的攝取,我們不會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因為反復(fù)的知識遷移,我們進行生活實操,改變了生活方式,提升了生活質(zhì)量。教育給予生活的不僅僅是金科玉律,更是填補生活的一切可能。
在實際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日記往往寫得比單元作文要好。究其原因,日記是貼近生活、融入生活的,是隨意的學習和積累;而習作大多是特定要求學生掌握某種寫作技能,是刻意的學習和積累。學習了《變色龍》一文,學生掌握了“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這個詞后,在日記中就出現(xiàn)了“我立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上前去,接住了杯子”之句,并且大多數(shù)學生把新學的詞運用在日記中。但在課堂要求完成的習作中,學生受到了環(huán)境的約束,只有個別學生使用新詞。學生們更喜歡寫生活,喜歡真實貼近生活的教育方式。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重視學生的社會實踐。
三、“移花接木”,讓教育成為生活的一種
如何把“生活之花”接到“教育之木”上呢?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yīng)該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討論交流。我在教學了《烏鴉喝水》這篇課文之后,引出了“寓言故事”這個概念,學生們就去自己所讀的童話書、繪本中尋找類似的故事。接著,我們開了一個“寓言故事”分享會,讓孩子們對故事進行概括,鍛煉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其實,這些故事本就來自學生平時生活所讀,只是“恰到好處”地運用到了教育中來。
陶行知強調(diào),教育是生活的需要,要根據(jù)生活需要而辦教育。一方面,教育是生活的一種,正如陶行知所說,“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教育就是社會的改造”,教育就像是生活的一根魔法棒,當生活與教育一摩擦便能立刻引發(fā)不小的相互反應(yīng),行使摩擦動作的雙方便都受了教育。另一方面,這一種特別的生活包含著人類歷代的經(jīng)驗、文化的傳承,是一本《辭?!罚鞘|蕓眾生生活的范本。我們要抱有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向上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在教育中構(gòu)筑人的完滿高尚的生活,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學習是人生成功的向?qū)?,知識是一筆無形的財富,正確看待教育與生活的關(guān)系,讓教育生活成為“真正的生活”。
【作者單位:昆山市正儀中心小學校?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