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運用繞口令提升初中英語語法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建議教師從be動詞、特殊疑問句、時間介詞三個方面創(chuàng)編繞口令開展教學,以期提高英語語法教學的趣味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初中英語 語法教學 繞口令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3A-0127-02
英語語法學習在英語學習中占據(jù)了至關重要的地位。英語課程標準對英語語法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其中五級要求提出要了解常用語言形式的基本結構和常用的表意功能,這是語法中最簡單的句式要求,即學會正確表達一句話。為了提升英語語法課堂的有效性,很多有經驗的教師在語法教學中,采用了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討論、歸納、應用鞏固等方法,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來說,這種方法是有效的,但是對大多數(shù)學習能力薄弱的學生來說,他們還是掌握不了語法知識及其應用。筆者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不是不想學好英語語法知識,而是學不會,不明白為什么,記不清……對學生來說,很多語法知識模棱兩可,因此在做題時就感覺答案都差不多;有學生反映教師的教法太難、在做題的時候沒有掌握解題技巧。從以上情況可以看出,對于語法知識的教學,教師不能照本宣科讓學生讀理論知識,而應該懂得因材施教。
繞口令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易于記憶,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理,對學生具有吸引力,可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欲望。因此,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語法的熱情,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果,在語法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繞口令教授語法知識。
一、be動詞與繞口令
英語中的“be”是個特殊動詞,它可以用作連系動詞,中心詞義是“是”,句型為“主+系+表”結構。be的常用形式有:現(xiàn)在式am,is,are和過去式was,were,初一新生剛開始接觸的be動詞主要是am,is,are。在教授時,教師往往是給學生講人稱:什么人稱就用相應的be動詞——第一人稱“我”用am,第二人稱“你”“你們”用are,第一人稱復數(shù)“我們”也用are,第三人稱“他”“她”“它”用is,第三人稱復數(shù)用are。學生聽得迷迷糊糊,掌握不了相應知識。為了讓學生聽得懂,能夠掌握并應用,教師的教學要盡可能簡單明了,運用繞口令是一個好方法,既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
教師帶領學生一邊打節(jié)拍,一邊大聲讀:“I是am;we,they和we都是are;he,she,it就用is,單數(shù)名詞也用is;復數(shù)名詞就用are;變疑問,be前提,句末問號要添上;變否定,更容易,be后加not定得分?!睂W生讀熟繞口令后,教師給出相應的練習。
A.She______a student in Class 2,Grade 7.
B.They______from China.
C.I______a worker.
D.It______a beautiful bird.
看到練習,學生腦海里就會立刻跳出之前讀過的繞口令,在做題時就會依據(jù)繞口令進行解題。接下來,教師讓學生把原練習中的句子變成否定句和疑問句,學生只要記得繞口令“變否定,更容易,be后加not定得分”便可以得出答案。如將“She is a student in Class 2,Grade 7.”變?yōu)榉穸ň洌恍枰趇s后加not,就可以得到否定句“She is not a student in Class 2,Grade 7.”根據(jù)繞口令“變疑問,be前提,句末問號要添上”,可以得出一般疑問句“Is she a student in Class 2,Grade 7?”
二、特殊疑問句與繞口令
特殊疑問句是英語考試中常見的句型,主要考查題型為單項選擇、完形填空以及情景交際。一般來說,特殊疑問中疑問詞的使用是可以根據(jù)上下文得出來的,看似簡單,但學生答題的正確率不如人意,主要原因是學生“分不清”“記不牢”“不會運用”。運用繞口令輔助學生理解、掌握特殊疑問詞的教學效果還是很明顯的。
例如繞口令:“何氏四兄弟,何人、何事、何地又何時,分工明確不搶功,何人用who,何事用what,何地用where,何時用when,看到顏色what colour,問了原因就用why,出行方式就是how,問了價格how much,用了多少how many。”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帶領學生打著節(jié)拍把繞口令記下來,有節(jié)奏地拍打,有目的地記憶,趣味性和知識性相結合,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還可以有效地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在繞口令的引領下,學生逐漸掌握了相關知識點,接著,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相對應的練習,如單項選擇題。
(1)—______is the boy?—He is Jack.( )
A.Where? B.Who C.What
(2)—______are the shoes?—They are blue.( )
A.What colour ? B.What time? C.Where
(3)—______are the shoes?—They [?]40.( )
A.How much B.How many C.How long
第(1)題,教師先讓學生找出關鍵詞——答句中的人名“Jack”,再聯(lián)系繞口令中的“何人用who”,學生很自然地得出答案是B;第(2)題,學生看到顏色blue,腦海里就呈現(xiàn)繞口令“看到顏色what colour”,得出答案A;第(3)題,這個關鍵詞學生再熟悉不過了,就是人民幣符號,進而聯(lián)想到繞口令中的“問了價格就用how much”,答案就是A。
再比如填空題。
—_______does Lily go to school?
—On foot.
答語是On foot,一種方式,學生可以聯(lián)系口令中“出行方式就是how”得出正確答案。
繞口令通俗易懂,適合初中生學習的特點,因此在枯燥的英語語法教學中,運用繞口令可以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讓學生高效地掌握英語語法知識。
三、時間介詞與繞口令
介詞的應用是中考單項選擇題和完形填空題的??贾R點,不少學生在此題型失分嚴重,原因是他們混淆各個介詞的用法?;趯W生實際,筆者設計如下繞口令輔助學生學習:“年、月、季節(jié)都是in,遇到幾號某一天改成on,上午、下午、晚上仍用in,正午、夜里、整點都用at?!备鶕?jù)繞口令,學生只要找出題目中的關鍵詞,如年、月份或是季節(jié)就可以恰當?shù)厥褂媒樵~in,看到具體的某一天就用on。例如練習:
(1)New year is______January 1.( )
A.in B.on C.at
(2)My father often have a walk______the evening.( )
A.in B.on C.at
(3)I go to school______8:00 in the morning.( )
A.in B.on C.at
對于第(1)題,學生只要看到“January 1”,就可以聯(lián)想到繞口令中“遇到幾號某一天改成on”,所以這里選的是B;對于第(2)題,關鍵詞是“evening”,繞口令中的“上午、下午、晚上仍用in”,于是得出答案是A;對于第(3)題,看到整點就用at,選C。
為了讓大多數(shù)學生樂于學習英語語法,今后更準確地表述英語句子,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不斷地改變教學手段是勢在必行的。
要學生扎實地學好語法知識,讓大多數(shù)學生熱愛英語語法,在語法教學中運用繞口令值得教師去嘗試。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語法運用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心指導,敢于創(chuàng)新,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這樣學生在學習英語語法過程中才不會感到枯燥。
作者簡介:韋少柏(1982— ),女,壯族,廣西貴港人,一級教師,大學本科學歷。研究方向:中小學英語教學研究。
(責編 劉小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