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佳 龔仕金 徐靚 宋佳 錢飛 胡偉航
膿毒癥是指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多為感染或重度創(chuàng)傷后的并發(fā)癥。過去10年,抗感染和器官支持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至今膿毒癥仍是重癥監(jiān)護病房(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即使是在發(fā)達國家[1-2]。導致膿毒癥病死率較高的主要原因是各種致命的并發(fā)癥,如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等。腎臟是發(fā)生膿毒癥時的易損器官,60%~80%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并發(fā)急性腎損傷(acute kidney injury,AKI)[3-6]。IDEALICU研究結果顯示,發(fā)生AKI的膿毒癥患者醫(yī)院內(nèi)病死率超過60%[7-8]。目前,持續(xù)腎臟替代治療(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reatment,CRRT) 廣泛用于 AKI的治療。PICARD研究結果顯示,在接受CRRT的患者中,存活者在治療開始時的液體蓄積量(8.8%)明顯低于非存活者(14.2%)[9]。FINNAKI研究結果也顯示,危重癥患者在接受CRRT時,液體過負荷患者90d病死率是無液體過負荷患者的2倍[10]。液體過負荷可導致腎臟瘀血,增加AKI發(fā)生風險;而CRRT可減輕液體過負荷。然而,也有研究表明過度、積極的液體移除也不利于患者生存[11]。液體治療是膿毒癥治療的關鍵,本研究就CRRT治療啟動后液體負平衡對膿毒癥AKI患者預后的影響作一探討。
1.1 對象 選取2015年6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本院行CRRT且生存時間>24h的膿毒癥AKI患者 63 例,其中男 42 例,女 21 例;年齡 34~95(81.5±9.4)歲,>60歲61例(96.8%);引起膿毒癥的感染部位:肺部45例,導管相關性血行感染6例,消化道10例,其他部位2例?;A疾病:慢性腎臟病27例,高血壓40例,2型糖尿病2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4例,慢性心功能不全42例。入選標準:(1)年齡>18歲;(2)符合2012拯救膿毒癥運動指南的膿毒癥標準[12];(3)AKI診斷符合國際改善全球腎臟病預后組織(KDIGO)指南標準[13]。排除標準:(1)終末期腎病依賴長期透析治療;(2)CRRT啟動后24h內(nèi)死亡;(3)腎移植患者;(4)液體數(shù)據(jù)缺失;(5)非膿毒癥所致AKI。28d死亡41例,為死亡組;生存22例,為生存組。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所有家屬知情并簽署治療同意書。
1.2 觀察指標(1)膿毒癥診斷時實驗室檢查指標[包括白細胞計數(shù)(WBC)、血小板計數(shù)(PLT)、肌酐(Cr)、腎小球濾過率(eGFR)、尿素氮(BUN)、乳酸(Lac)、酸堿度(pH)、B 型鈉尿肽(BNP)]、序貫器官衰竭(SOFA)評分、升壓藥物使用及機械通氣支持比例。(2)CRRT啟動時實驗室檢查指標(包括 Cr、eGFR、BUN、Lac、pH、BNP)、SOFA評分、AKI 3期比例、膿毒癥診斷至CRRT啟動的間隔時間(Tsepsis-CRRT)、AKI診斷至CRRT啟動的間隔時間(TAKI-CRRT)、呋塞米劑量、升壓藥物劑量。(3)CCRT 啟動后48h液體量,包括入量、出量、超濾量、尿量、累積液體量、液體負平衡,累積液體量=累積入量-累積出量。液體負平衡:累積液體量<0。CRRT機器為金寶Prismaflex(德國)。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5.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影響CRRT啟動后28d生存的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利用Kaplan-Meier法繪制生存曲線,采用log-rank法比較生存率。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膿毒癥診斷時兩組患者相關指標比較 膿毒癥診斷時,兩組患者 WBC、PLT、Cr、eGFR、BUN、BNP、pH、Lac水平及升壓藥物使用、機械通氣支持比例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2 CRRT啟動時兩組患者相關指標比較 CRRT啟動時,生存組Lac水平低于死亡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 Cr、eGFR、BUN、pH 水平,SOFA 評分,AKI 3 期比例,Tsepsis-CRRT,TAKI-CRRT,呋塞米劑量,升壓藥物劑量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2.3 CRRT啟動后48h內(nèi)兩組患者液體量比較 第1個24h生存組入量少于死亡組(P<0.05),而第2個24h及48h入量兩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患者第1、2個24h及48h出量、尿量、累積液體量、液體負平衡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而超濾量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1 死亡與生存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表2 膿毒癥診斷時兩組患者相關指標比較
表3 CRRT啟動時兩組患者相關指標比較
表4 CRRT啟動后48h內(nèi)兩組患者液體量比較
2.4 影響CRRT啟動后28d生存的因素分析 以上述P<0.05的液體量指標為自變量、28d生存情況為因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48h出量(OR=0.999,95%CI:0.999~1.000,P<0.05)、48h 液體負平衡(OR=6.34,95%CI:1.43~28.20,P<0.05) 是 CRRT啟動后28d生存的獨立影響因子。根據(jù)48h內(nèi)是否達到液體負平衡進行分組,負平衡組生存率明顯高于未負平衡組(P<0.05),生存曲線見圖1。
圖1 48h液體負平衡與未負平衡患者的生存曲線
危重癥患者發(fā)生AKI,會導致病情復雜化,病死率增加,進而增加社會經(jīng)濟負擔[14]。膿毒癥是ICU患者發(fā)生AKI的最常見病因[15]。一旦膿毒癥患者并發(fā)AKI,病死率高達60%[7-8]。研究表明,液體過負荷可導致腎功能惡化,延長ICU住院時間,增加病死率[9-10]。CRRT是調整液體平衡的有效治療措施,研究顯示CRRT啟動前液體過負荷患者病死率增加[16-17]。目前關于膿毒癥患者CRRT過程中液體累積量對預后影響的研究較少。Jhee等[18]研究表明,AKI患者啟動CRRT后,28d死亡組24、72h液體累積量明顯高于生存組。該研究有60.9%的AKI患者病因是膿毒癥,但遺憾的是未作分層分析。相較于其他病因,膿毒癥AKI患者往往存在外周血管張力降低,而臨床醫(yī)師會擔心積極液體移除可能引起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目前,CRRT啟動后液體平衡對膿毒癥AKI預后的影響仍不明確。
本研究報道了膿毒癥AKI患者CRRT啟動后48h內(nèi)液體平衡對預后的影響,結果顯示28d生存組與死亡組在膿毒癥診斷時疾病嚴重程度(SOFA評分、是否需要機械通氣及升壓藥物)、Cr、Lac、Tsepsis-CRRT、TAKI-CRRT等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在CRRT啟動時兩組BUN、Cr、eGFR、AKI分期、呋塞米劑量等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提示CRRT啟動時,兩組患者疾病嚴重程度、臟器功能無明顯差異,不是影響預后的因素。CRRT啟動48h內(nèi),生存組每24h的出量、尿量及48h累積出量、尿量均多于死亡組,每24h累積液體量及48h累積液體量為生存組少于死亡組,兩組患者超濾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提示液體累積量的減少可能減輕了腎臟瘀血,促進尿量的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生存組有更多患者達到24、48h體液負平衡,而48h液體負平衡是28d生存的獨立影響因子。膿毒癥尤其是膿毒性休克患者更易接受積極的液體復蘇,膿毒癥AKI患者在CRRT啟動時往往存在明顯的液體過負荷,而CRRT治療48h內(nèi)達到液體負平衡可能利于患者預后的改善。
綜上所述,膿毒癥AKI患者CRRT啟動48h液體負平衡是28d生存的獨立保護因素,臨床醫(yī)生在實施CRRT過程中應密切監(jiān)測出入量,盡可能達到CRRT啟動后48h內(nèi)液體負平衡。